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典故令人发指是什么意思?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令人发指是什么意思?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565 更新时间:2024/1/24 6:59:51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古代四大刺客之一,“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令人发指”的意思,是指头发都竖了起来。这个成语典故,是形容一个人的行动,让一些人非的愤怒和痛恨。

那“令人发指”的典故出自哪里呢?主人公说的又是谁?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令人发指”的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主人公说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荆轲。

《史记·刺客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羽声慷慨,士皆目,发尽上指观。

荆轲,又名庆轲,他为人慷慨仗义,喜欢剑术,后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剑术游说卫国的国君卫元君,不过当时卫元君对他并不感兴趣,所以就没有用他。

后来荆轲几经流转,去到燕国,不久就被田光推荐给了太子丹,并受到太子丹的器重。

此时已经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与此同时,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当时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办法,开始一步一步的消灭对手。

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被秦军攻破,赵也被秦军俘虏,赵国土地尽归秦国所用。

胜利的秦军并没有停下征伐的步伐,而是奔赴燕国西南部的边界易水河。

秦军来势汹汹,燕太子丹非常害怕,所以就找到荆轲,让他去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知道,如果自己平白无故、一无所有的去到秦国,秦王嬴政一定不会相信自己,这样的话,就根本不能接近嬴政,如此就不能刺杀他了。

想要秦王嬴政相信自己,荆轲必须有让嬴政相信自己诚意的东西,思来想去,燕太子丹和荆轲,最后决定让荆轲拿着督亢的地图,假意将督亢这个地方献给秦王。

当时燕太子丹还特意为荆轲找到了一把极其锋利的匕首,然后又在匕首上涂上毒药,这样只要伤到人,就会立即毙命。

一切都准备好后,荆轲就把匕首藏在图卷里面,然后带着督亢的地图,就要秦国进发了。

燕太子丹和荆轲虽然为刺杀嬴政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他们心里明白,荆轲此去凶多吉少,说不定会死在秦国。

所以,燕太子丹就带着燕国大臣们,穿上白衣服,戴上白帽子,来到易水河边送别荆轲。

当时,在易水河边,高渐离击筑,荆轲拍节悲切的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

这时为荆轲送行的人,见荆轲唱的如此悲切激昂,一个个都瞪大眼睛,连头发都竖了起来。

这就是“令人发指”的历史典故。

当然,后来荆轲刺秦,并没有成功,而是死在了秦国。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呆若木鸡"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呆若木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呆若木鸡【拼音】:dāiruòmùjī【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成语故事】: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

  • 成语"奉公守法"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奉公守法”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奉公守法】故事的主人公: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奉:奉行;公:公务。奉公

  • 历史文化探索:因材施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自《论语·先进篇》。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

  • 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虽然是三分天下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但是上层文化的一些东西还是有发展的,整个三国时期就有很多成语被发明了出来。其实成语也就是古人一种简化表

  • 成语"赤膊上阵"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赤膊上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赤膊上阵【拼音】:chìbóshàngzhèn【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成语故事】: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

  • 历史文化探索:如释重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释重负,释:放下;负:负担。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愉快)。那么典故如释重负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如释重负出处出自《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2、如释重负的典故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稠(chou)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

  • 成语"退避三舍"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退避三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退避三舍【拼音】:tuìbìsānshè【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

  • 成语"旁观者清"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旁观者清”?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旁观者清【拼音】:pángguānzhěqīng【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成语故事】:“旁观者清”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对同一事物,旁观者比当事人看得更清楚更

  • 成语"约法三章"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约法三章【拼音】:yuèfǎsānzhāng【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成语故事】: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

  • 历史文化探索:百川归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百川归海,拼音是bǎichuānguīhǎi,意思是所有大小江河最后都会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出自《淮南子·汜论训》。那么典故百川归海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百川归海出处《淮南子·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