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罄竹难书的出处和典故,背后故事介绍

罄竹难书的出处和典故,背后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87 更新时间:2024/1/17 14:14:48

罄竹难书,贬义词,拼音:qìngzhúnánshū,意思是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写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1、成语出处和典故

“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很多人只知道《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解为“事端繁多,数不胜数”。

2、故事介绍

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合约,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此时,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写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却以为洛阳尚未拿下,还不必急在一时。

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

于是,李渊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知命为五十岁),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

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老妪能解"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老妪能解"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老妪能解”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老妪能解”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老妪能解】故事的主人公: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老妪能解】是什

  • 如何理解成语"未可厚非"?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未可厚非”?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未可厚非【拼音】:wèikěhòufēi【解释】: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成语故事】:汉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阴谋手段篡夺皇位,建

  • 成语"一败涂地"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败涂地【拼音】:yībàitúdì【解释】: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是江西人,秦朝末年是泗水亭亭长(秦代制度,十里设一亭,十亭设一乡。亭长,像是后来的保甲长、村长一样。有一次,他奉命送一批民工去骊山建造秦始皇的陵墓。一路上,每天都有很多民工

  • 成语"火树银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火树银花"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火树银花”是什么意思?“火树银花”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

  • 成语典故令人发指是什么意思?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古代四大刺客之一,“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令人发指”的意思,是指头发都竖了起来。这个成语典故,是形容一个人的行动,让一些人非常的愤怒和痛恨。那“令人发指”的典故出自哪里呢?主人公说的又是谁?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令人发指”的典故,出

  • 成语"呆若木鸡"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呆若木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呆若木鸡【拼音】:dāiruòmùjī【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成语故事】: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

  • 成语"奉公守法"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奉公守法”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奉公守法】故事的主人公: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奉:奉行;公:公务。奉公

  • 历史文化探索:因材施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自《论语·先进篇》。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

  • 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虽然是三分天下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但是上层文化的一些东西还是有发展的,整个三国时期就有很多成语被发明了出来。其实成语也就是古人一种简化表

  • 成语"赤膊上阵"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赤膊上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赤膊上阵【拼音】:chìbóshàngzhèn【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成语故事】: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