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56 更新时间:2023/12/11 0:21:23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东山再起,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讲的是谢安一直在东山归隐,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出山指挥淝水之战。出自《晋书·谢安传》。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谢安出身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的一个名门望族,自幼聪慧,沉着冷静,举止大方,思敏捷。再加上他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

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三番五次地命都县官史催通,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但是面安对仕途毫无兴趣,他只任命一个多月就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还又多次谢安仍然下以回绝,以此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接连上指责谢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然而谢安却对此不不屑一顾,泰然处之,后经皇帝下诏才赦免。

谢安的妻子刘氏是名士刘惔的妹妹,眼看谢氏家族中的谢尚(谢安堂兄)、谢奕(谢安的哥哥)谢万(谢安的弟弟)等人相继担任军中要职,只有谢安隐退不出,于是问谢安:“夫君难道不应当像他们一样吗?”谢安无奈地答道:“只怕难免吧。”

谢安虽然屡不愿出山,但当时的士大夫却都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谢安的名声愈来愈大,甚至有人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公元350年,谢万奉命讨代前燕,后兵败被革职,谢氏兄弟再无人担任高官。为避免门户中落,年已四十的谢安毅然于公元360年接受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邀请,作了司马。从此、他离开东山从政,成为了东晋著名的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即典出于此。

消息传出以后,意然引起了朝野轰动。在他动身前往江陵的时候,许多朝士都赶来送行,中丞高鬆挖苦说:“卿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隐居东山不出,人们时常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今苍生又将如卿何!”而谢安毫不介意。

谢安入仕后,由于政绩卓著,先后升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和中护军。前秦符坚南侵,守将屡次败退。公元383年,前秦军再次南下,朝廷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前秦将领苻坚携兵百万,大有一举踏平江东之势。谢安临危不惧,命谢石、谢玄力拒,结果淝水一战,大获全胜,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淝水之战后,谢安本欲借战机继续北伐但考虑到父子功大会遭朝廷疑忌,引来灭顶之灾,于是激流勇退。先是出镇广陵,继而又归老东山。公元385年,66岁的谢安卒于相位。

谢安中年步人仕途,从政25年,身居相位长达16年之久。他出入虎狼之地而不惧,面临大敌而不慌,运筹帷幄,以少胜多,其谋略、城府、才华,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名士与名相。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成语"一诺千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诺千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诺千金【拼音】:yīnuòqiānjīn【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

  • 成语"划粥割齑"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划粥割齑"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划粥割齑”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成语“划粥割齑”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一起看看吧。【划粥割齑】故事的主人公: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划粥割齑】是什么意思?等粥冻结后

  • 成语"死而不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死而不朽”?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死而不朽【拼音】:sǐérbùxiǔ【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成语故事】: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

  •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毛不拔"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yīmáobùbá【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成语故事】: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

  • 成语"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得过且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得过且过【拼音】:déguòqiěguò【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成语故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虫。每当夏天来临,它的羽毛就变得绚丽斑斓,这时它就展

  • 成语"杯弓蛇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杯弓蛇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杯弓蛇影【拼音】:bēigōngshéyǐng【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成语故事】: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

  • 历史文化探索:直言不讳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直言不讳,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yánbùhuì,意思是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出自《晋书刘波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坚派苻丕率领十七万军队进攻东晋襄阳,襄阳守将朱序凭险固守,形势危如累卵。急报传到朝廷,孝武帝派赫赫有名的冠军

  • 历史文化探索:城下之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城下之盟,拼音是chéngxiàzhīméng,意思是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那么成语城下之盟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公

  • 成语"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掩耳盗铃”?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掩耳盗铃【拼音】:yǎněrdàolíng【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

  • 成语"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郑人买履"有什么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郑人买履”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郑人买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