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城下之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城下之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3/12/24 3:56:58

城下之盟,拼音是chéngxiàzhīméng,意思是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出自《左传·桓十二年》。那么成语城下之盟的人公是谁呢?下来历史故事网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成语故事】: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载,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绞国人坚决保卫,严守不出。楚军一时倒也攻它不下。“莫敖”(楚国名)屈瑕说:“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采取诱骗的办法引诱他们出城。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士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的。”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绞国人果然出来,一下就抓去了30个楚国人。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从北门纷纷出城,追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下埋伏,这时就一面堵住北门,一面伏兵齐起,把绞国打得大败。于是强迫绞国订立了“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楚国攻打国(在今河南商丘县)的故事中,也有“城下之盟”这样的话。那时,宋国国都被楚军重重包围。城里的宋国人,既没有吃的粮,也没有烧的柴了,很是恐慌。于是派华元趁黑夜悄悄潜入楚军主将反的营帐,用非强硬的口气,对子反说:“我们的国君叫我明白告诉你:我们已经到了粮空柴尽的地步了。但是,你们如果以为趁此可以逼迫我们订立‘城下之盟’,把我们置于死地,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子反见华元这么厉害,当即答应撤军,平等谈判,友结盟。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掩耳盗铃”?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掩耳盗铃【拼音】:yǎněrdàolíng【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

  • 成语"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郑人买履"有什么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郑人买履”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郑人买履】出

  • 成语"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画蛇添足”?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画蛇添足【拼音】:huàshétiānzú【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

  •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出处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说曹操曹操到是一句流行的俗语。形容对方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说话者面前,常常给人惊喜,典故由来自《三国演义》。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说起“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让人不由想起2008年央视春晚中一个叫做《火炬手》的小品节目。这个小品中有这样一个问答题,问:“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

  • 成语"半途而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半途而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半途而废【拼音】:bàntúérfèi【解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

  • 成语"​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揭竿而起"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揭竿而起”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意思是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揭竿而起的出处一、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二、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斩木为兵,

  • 成语"小题大作"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小题大作【拼音】:xiǎotídàzuò【解释】: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成语故事】:一位美丽、温和而多情的女子,跟一个男子(诗中的“氓”)从小就相识,他虚情假意,甜言蜜语,骗取了姑娘纯真的爱情,可是在姑娘带着她的嫁妆,满怀

  • 关于隔岸观火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尾生抱柱出自《庄子·盗跖》,关于尾生抱柱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尾生抱柱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尾

  • 成语"大腹便便"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大腹便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大腹便便【拼音】:dàfùpiánpián【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成语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