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一字千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字千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00 更新时间:2023/12/4 15:19:05

如何解释成语“一字千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一字千金

【拼音】:yīzìqiānjīn

【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尾生抱柱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尾生抱柱,拼音是wěishēngbàozhù。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一般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出自《庄子·盗跖》。那么典故尾生抱柱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出处】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解释】

  • 成语"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大器晚成”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的人,从小就喜欢舞枪弄刀,不喜欢读书,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拜师学习。崔琰很聪明,再加上他学习很刻苦,后来成为一个能文能舞的人。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

  • 成语"言犹在耳"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言犹在耳【拼音】:yányóuzàiěr【解释】: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成语故事】:公元前620年,晋国君襄公去世,决定将在秦国的晋公子雍迎接回国,准备继承国君位。但是晋襄公夫人穆赢不同意,她每天着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闹,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弃嫡子不立而到

  • 成语"映月读书"该怎样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映月读书【拼音】:yìngyuèdúshū【解释】: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学习。可是家里很穷,不仅没钱供他读书,还要他养家糊口。白天,他去给人家斫削木鞋底,赚钱维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后虽然很累,还要读书学习,但家

  • 历史文化探索:妄自尊大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妄自尊大,拼音是wàngzìzūndà,形容人过分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实际并非如此。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那么成语妄自尊大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出处《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囚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如何理解成语"义无反顾"?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义无反顾”?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义无反顾【拼音】:yìwúfǎngù【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成语故事】:司马相如是位才子,会击剑抚琴,但最擅长的是写诗作赋。因此汉武帝很赏识

  • 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拼音】:táolǐbùyán,xiàzìchéngxī【解释】:蹊:小路。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

  • 成语"力不从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力不从心”?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力不从心【拼音】:lìbùcóngxīn【解释】: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成语故事】:东汉的时候,班超因为明帝的派遣,就率领数十人到西域出使,立下很多的功劳。但是,在西域住了二十七年的班超,年

  • 成语"包藏祸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包藏祸心”?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包藏祸心【拼音】:bāocánghuòxīn【解释】: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成语故事】:公元前541年,楚国的公子围在副手伍举的陪同下带了许多兵马到郑国去迎亲。原

  • 成语"半部论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半部论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bànbùlúnyǔ【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