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筚路蓝缕"出自于哪里?"筚路蓝缕"是什么意思?

成语"筚路蓝缕"出自于哪里?"筚路蓝缕"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18 更新时间:2024/1/1 23:08:32

成语“筚路蓝缕”出自于哪里?“筚路蓝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筚路蓝缕】是什么意思?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筚路蓝缕】出自哪里?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山林。”

《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筚路蓝缕】词语辨析:

【筚路蓝缕读音】:bìlùlánlǚ

【筚路蓝缕的近义词】: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尽艰险、风餐露宿、寝苫枕块

【筚路蓝缕的反义词】:轻而易举、养尊处优、坐享其成、荣华富贵、花天酒地

【筚路蓝缕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筚路蓝缕】典故:

有一年春天,楚国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楚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便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縠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

晋军暂驻在敖、鄗二山之间。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还说:“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因此骄傲了,部队也放松戒备了。你们如果趁此追击,加上我们从旁助战,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

先縠高兴地说:“对呀,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了!”下军副将栾书说:“不行,楚国经教诫全国军民,要发扬他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松戒备了?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要是我们打胜了,他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诟如不闻"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诟如不闻”?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诟如不闻【拼音】:gòurúbùwén【解释】: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成语故事】: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彦国,死后谥号文忠,所以后人称他为富文忠公。

  • 如何解释成语"强弩之末"?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强弩之末”?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强弩之末【拼音】:qiángnǔzhīmò【解释】: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成语故事】:韩安国,汉初人,汉武帝时任大臣。有一次,北方的匈奴派人来汉朝要

  • 如何解释成语"犬牙交错"?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犬牙交错”?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犬牙交错【拼音】:quǎnyájiāocuò【解释】: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后,分别封功臣到各

  • 投鞭断流语出《晋书·苻坚载记》,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投鞭断流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投

  • 成语"势如破竹"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势如破竹"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势如破竹”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势如破竹”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

  • 如何解释成语"忍辱负重"?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忍辱负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忍辱负重【拼音】:rěnrǔfùzhòng【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成语故事】:“忍辱负重”这则成语的忍辱是忍受屈辱;负重是承担重任。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带有赞扬的意思。

  • 成语"鞭长莫及"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鞭长莫及”?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鞭长莫及【拼音】:biānchángmòjí【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成语故事】:“鞭长莫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是说,马鞭子虽然长,但是不能打

  • 成语"投鼠忌器"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投鼠忌器”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投鼠忌器”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南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

  • 成语"生灵涂炭"该如何解释?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生灵涂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生灵涂炭【拼音】:shēnglíngtútàn【解释】: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成语故事】:后燕、后秦联合攻打前秦,于是前琴的国都长安被

  • 如何解释成语"取而代之"?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取而代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取而代之【拼音】:qǔédàizhī【解释】: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成语故事】:项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县西)人。他从小死了父亲,全靠叔父项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