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一丘之貉"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丘之貉"含义详解

成语"一丘之貉"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丘之貉"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98 更新时间:2023/12/4 13:40:58

成语“一丘之貉”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一丘之貉”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丘之貉的意思: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贬义词。貉(hé):貉的别名称狸,在动物学分类上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它是东亚特有动物,主产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蒙古等国,分许多亚种。我国貉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其中东北地区分布密度最大。

一丘之貉成语典故: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文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恽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恽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有一次,杨恽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恽便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恽被免职了。

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恽仅被免职,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前汉书”:“杨恽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的土堆;貉,音合,俗称树貉,状似狐小,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貉”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貉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

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哪有一个是好人呢!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疲于奔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疲于奔命"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疲于奔命”是什么意思?“疲于奔命”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疲于奔命”这则成语的疲是疲备、劳累;奔命是奉命令奔走。形容忙于奔走而筋疲力尽。也形容事务繁杂,应付不过来。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而死。

  • 成语"天衣无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衣无缝”?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衣无缝【拼音】:tiānyīwúfèng【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成语故事】:天衣无缝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灵怪录·郭翰》。郭

  • 成语"初出茅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初出茅庐"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初出茅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初出茅庐”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初出茅庐的典故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

  • 成语"改弦更张"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改弦更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改弦更张【拼音】:gǎixiángēngzhāng【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

  • 成语"依样葫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依样葫芦"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依样葫芦”是什么意思?“依样葫芦”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能

  • 如何理解成语"愚公移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愚公移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愚公移山【拼音】:yúgōngyíshān【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成语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

  • 成语"无能为役"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无能为役”?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无能为役【拼音】:wúnéngwéiyì【解释】: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一年齐项公派兵攻打鲁国,包围了鲁国北部边垂的小城龙

  • 成语"乐极生悲"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乐极生悲”?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乐极生悲【拼音】:lèjíshēngbēi【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成语故事】:战国时,齐威王经常通宵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楚国乘机出兵进攻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去赵国请来救兵,才解了

  • 成语"知彼知己"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知彼知己【拼音】:zhībǐzhījǐ【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成语故事】: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字长卿,齐国人。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吴王阖庐(一作阖闾,名光,公元前514年

  • 成语"割席分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割席分坐”?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割席分坐【拼音】:gēxífēnzuò【解释】: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成语故事】: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他们的感情很好,不仅在同一个地方读书,而且形影不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