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前倨后卑"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前倨后卑"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0 更新时间:2024/1/20 23:17:36

解释成语“前倨后卑”?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前倨后卑

【拼音】:qiánjùhòubēi

【解释】:倨:傲慢;卑:谦卑,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成语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曾游说列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因此,他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在开初的时候,他也有过不少次的失败,受过不少次的挫折。比如,有一回他到一个国家去游说,没想到那个国家的国竟不接待他。这叫他把钱花得精光,穷困不堪,人也累得黑瘦黑瘦的,闹得很不像个样子。无奈,他只好满面羞愧地老家归去。

但回家后,没想到家人也都看不起他。妻子不给他缝衣服。嫂子不给他做饭吃。连父母也仿佛不愿意与他说话。而且,嫂子妻子还在背地里讥笑他说:“咱们这样的人家,治家产,做买卖才是正业。而他呢!却不干正业专门去游说。他今天落到这步天地,真是活该啊!”

听到这些话,苏秦自然十分伤心。但他却没有灰心。他仍他行他素,闭门不出,专心读书,认真研究如何游说的学问,发愤要干出一番事业……

后来,他的事业果然成功。有一回,他到赵国去游说。他对赵王说:“燕、赵、齐、楚、魏、韩六国的土地合起来,有秦国的五倍大;六国的兵卒加起来有秦国的十倍多。假如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去攻击秦国,秦国必定被击破而听从我们的摆布。否则,秦国必将把咱们各个击败,那咱们六个国家,一个个都得服从它,向它称臣。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击破别人和被别人击破,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那就大不一样,岂可同日而言呀)?”

……

终于,赵王同意了苏秦的意见,表示愿意与别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秦。因觉得苏秦的话有道理,赵王还送给了苏秦100辆装饰得很漂亮的车子,1000镒黄金,100双白璧和1000束锦乡……。并支持他到别的国家再去游说。就这样,在赵王的支持下,他游说最后成功,列国联合起来抗秦……因此,那时候,他成了人人皆知的显赫人物。

功成名就以后,苏秦又回老家去了。

他这一回的回家与上一次就大不相同。他父母听说他要回来了,急忙洒扫居室,修整道路,准备乐队,陈设酒器,带着家人到离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他。见面了。他的妻子很羞愧,不敢正面看他,只是侧着耳朵听他讲话。他的嫂子更是伏在地上,拜了又拜,向他赔罪……

看到这个场面,苏秦笑了。

他笑着去问嫂子:“嫂子,你为啥先前那么傲慢,连饭都不给我做。而现在,为啥又如此卑谦呢?”他嫂嫂低头而老实回答:“因为你的地位已变得非尊贵,又有许多的金钱……”嫂子的话,使得苏秦感慨万分。他长长地叹了一声之后,自言自语地说:“穷困的时候,父母都不把儿子当作儿子,亲人也不把亲人当作亲人。如今,我有了地位,我有了金钱。所以,父母也把儿子当成了儿子,亲人也把亲人当成了亲人。人生在世,对权势,名利和金钱,为什么看得这么重呢?”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万死不辞"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万死不辞【拼音】:wànsǐbùcí【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

  • 成语"楚材晋用"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楚材晋用"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楚材晋用”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楚材晋用”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谣说,伍举的岳丈畏罪潜逃,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一家老小

  • 成语"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开卷有益”?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开卷有益【拼音】:kāijuànyǒuyì【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成语故事】:宋太宗赵光义,很爱读文史一类书籍。他把文学家李昉等人召来,要他们编一部大型辞书。李

  • 成语"刻不容缓"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刻不容缓”?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刻不容缓【拼音】:kèbùrónghuǎn【解释】: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成语故事】:铜壶滴漏忆昔时铜壶滴漏元延礦三年古人受滴水间隔很有规律的启发,发明了一种

  • "只重衣衫不重人"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只重衣衫不重人【拼音】:zhǐzhòngyīshānbùzhòngrén【解释】: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成语故事】:清干嘉年间洛阳孟习欧,字庐陵,工诗善书画,不修边幅,被当时的人称为洛阳才子。有一天,他因事至一裁缝处,裁缝正忙于操作,又见他衣着平常,故对他很冷淡。孟习欧见裁缝忙,就说过

  • 成语"河东狮吼"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河东狮吼”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河东狮吼”最早出自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一首古诗,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古诗中有这样的一段: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当然,这首古诗还有很多句,这里就不作说明了。苏东坡的

  • 历史文化探索:寸木岑楼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寸木岑楼,拼音是cùnmùcénlóu,意思是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出自《孟子·告子下》。那么成语寸木岑楼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寸木岑楼”成语由“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

  • 风声鹤唳语出《晋书·谢玄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风声鹤唳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风

  • 成语"终南捷径"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终南捷径【拼音】:zhōngnánjiéjìng【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成语故事】: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在都城长安南边的终南山里,住了几十年。他替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白云,表示自己要像白云样的高尚和纯洁。唐玄宗知道了,要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谢绝

  • 成语"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你知道“秦晋之好”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我们都知道有“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就是从秦国和晋国两国之间通婚这件事情上来的,而现如今也用秦晋之好来祝贺结婚的新人,希望他们婚姻美满。但秦晋之好虽然包含着很好的寓意,但历史上的两国之间,从来都不可能存在永恒的友谊,那即便是世代通婚,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