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望门投止"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望门投止"含义详解

成语"望门投止"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望门投止"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4/1/17 4:17:59

成语“望门投止”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望门投止”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望门投止的意思

望:看。投止:投宿。逃难或出奔时,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存身。后泛指在仓猝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2、望门投止的故事

张俭在逃亡的路上,只要看见有民户的大门,便前去投靠,没有一户人家不收留他。这就是“望门投止”的由来。张俭为什么要逃亡?为什么家家都肯收留他?

张俭字元节,东汉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他的先祖张耳跟随刘邦反秦,曾因功被封为赵王。父亲张成官至江夏太守,颇具政绩。张俭年轻时即被地方官推举为茂才(即秀才,为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称茂才),中央政府安排他到州刺史属下为官,他认为那位刺史不具备做官的品德和才能,就以有病为由拒不就职。延熹八年(165年),张俭任职山阳郡东部督邮,负责督察纠举当地官民违法之事,宦官侯览的家就在他管辖的区域之内。侯览在桓帝时任中常侍,后因参与诛杀梁冀而封侯。他依仗权势,大事聚敛,强占民田,残害百姓,侯览的家人、姻亲等亦恃势妄为,称霸乡里。侯览的母亲还在世,便大修坟茔,拆毁别人家的房屋,挖开别人家的坟墓,建起的殿庑有上百尺高。张俭查得事实,毅然上书朝廷,揭发侯览及其家人的劣迹罪行,请求治其罪而诛杀之。张俭几次上书都落到了宦官手里,侯览尽知其情,对张俭恨之人骨。但张俭并未退缩,他见上书无效,便亲自带领属下抄没侯览的家,铲平了他母亲刚修的坟茔。又上书言侯览的罪行及其母亲干涉郡国事务,横行乡里之事。

侯览终日耿耿于怀,寻找机会报复张俭。张俭的同乡有个叫朱并的人,是个阴险狡诈而又善于逢迎拍马的小人,张俭很看不起他,朱并也因此忌恨张俭。后来,侯览唆使朱并上书,诬告张俭和本郡24人结为朋党,图谋不轨。当时正逢党锢之祸最烈的时候,汉灵帝不作调查,便下诏捉拿张俭等“党人”。张俭闻讯潜逃,窘急之中,看见前面有座大门,便敲门投宿。人们佩服张俭的品德与胆量,十分看重他的行为与声誉,都冒着被抄家灭族的危险收留他。张俭所到之处,前后有10余户人家受到牵连,宗族皆被杀戮。

后来张俭逃到了东莱,住在李笃家。外黄县县令毛钦听说后,带兵前来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边,对他说:“张俭是天下敬重的名人,现在他虽然逃亡,但并没犯什么罪,你可能会捉到他,但你忍心带走他吗?”毛钦赶忙站起身来,对李笃说:“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遽伯玉把独自为君子作为耻辱,难道你也想将仁义都归到自己头上吗?”李笃回答说:“你不逮捕张俭,那么我的仁义有一半已经被你得到了。”毛钦叹息一声,带兵离去。李笃护送张俭逃到了塞外。

黄巾起义爆发后,党锢解除,张俭返回了故里。朝中三公及大将军都征辟他为官,他总是推辞不去任职。皇帝派公车接他出任少府,他也拒不成行。汉献帝初年,他的家乡发生了大灾荒,张俭倾尽家产,赈济灾民,依赖他而存活的有上百人。后来,张俭不得已做了卫尉,见到曹操势倾朝野,大权在握,于是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事。不久死于许昌,年84岁。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不识时务"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识时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识时务【拼音】:bùshíshíwù【解释】: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成语故事】:东汉献帝时,政权完全操众在大臣的手中,汉室已经面临危

  • 成语"才占八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才占八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才占八斗【拼音】:cáizhānbādǒu【解释】: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成语故事】: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

  • 成语"闻鸡起舞"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闻鸡起舞【拼音】:wénjīqǐwǔ【解释】: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成语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

  • 如何理解成语"万马齐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万马齐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万马齐喑【拼音】:wànmǎqíyīn【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成语故事】: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

  • 历史文化探索:海角天涯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海角天涯,拼音为hǎijiǎotiānyá,意思是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出自《春生》。那么成语海角天涯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

  • 成语"指桑骂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指桑骂槐"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指桑骂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鲁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

  • 成语"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悬梁刺股”?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悬梁刺股【拼音】:xuánliángcìgǔ【解释】:形容刻苦学习。【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

  • 成语"削足适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削足适履”?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削足适履【拼音】:xuēzúshìlǚ【解释】: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成语故事】:春秋时,有一次楚灵

  • 成语"无价之宝"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无价之宝【拼音】:wújiàzhībǎo【解释】: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成语故事】:战国时,魏国有个农夫在耕地时拾到一块圆形的直径约一尺的白色玉石,在夜里闪闪发光。他不知拾到的是玉石,就拿给邻居去看。邻居为了骗取这块玉石,对他说:这是一块不吉利的石头,应该赶快扔掉。农夫把石头扔

  •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拼音】:bùwèiwǔdǒumǐzhéyāo【解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