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防微杜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防微杜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24 更新时间:2024/1/15 6:12:40

解释成语“防微杜渐”?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防微杜渐

【拼音】:fángwēidùjiàn

【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故事】:

东汉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接着他又说:『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诫我们,我们就应该注意危害国家的灾祸发生。穿破岩石的水,一开始都是涓涓细流,长到天上的大树,也是由刚露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的时候消除它,这样就能够安定汉室王朝,国泰民安。』”

汉和帝听从了丁鸿的建议,革掉窦宪的官职,消减窦氏家族的势力。朝廷除去了隐患,国势便开始有了好转。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高阳酒徒"是什么意思?"高阳酒徒"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高阳酒徒”是什么意思?“高阳酒徒”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阳酒徒】故事的主人公:郦食其(?~公元前203年),陈留县高阳乡人。以其三寸之舌游说列国,为刘邦的”统一战线“做了重大贡献。刘邦(前256年——前195年),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

  • 成语"飞将数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飞将数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飞将数奇【拼音】:fēijiàngshùjī【解释】:飞将:汉朝名将李广;数奇: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成语故事】: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除了射箭,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爱好

  • 成语"五日京兆"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五日京兆【拼音】:wǔrìjīngzhào【解释】: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成语故事】:西汉宣帝当政的时候,张敞被任命为京兆尹。他担任这个官职时间长达九年,后来因涉及到与被杀的中郎将杨恽的关系而受弹劾。原来,杨恽本受宣帝信任,但他经常在背后议论

  • 成语"前倨后恭"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前倨后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前倨后恭【拼音】:qiánjùhòugōng【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成语故事】:苏秦是战国初期洛阳人,字季子。那时,策士游说之风很盛行,凭着能说会道

  • 历史文化探索:瓜田李下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瓜田李下,读音为guātiánlǐxià,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那么成语瓜田李下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

  • 成语"卧薪尝胆"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卧薪尝胆【拼音】:wòxīnchángdǎn【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

  • 成语"物极必反"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物极必反【拼音】:wùjíbìfǎn【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成语故事】:武曌是唐高宗时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临朝听政,不久,他废了中宗,改立国号叫周,还自称为则天皇帝,就是我们一般称的武则天。当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太子中宗已经长大了,可以处理

  • 如何理解成语"泰山压卵"?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泰山压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泰山压卵【拼音】:tàishānyāluǎn【解释】: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成语故事】:孙惠是晋惠帝时齐王冏的谋士。在齐王失败之后,孙惠受到了成都王的重用

  • 成语"戮力同心"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戮力同心"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戮力同心”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戮力同心”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戮力同心】故事的主人公:商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百岁而崩,庙号商太祖,因其

  • 历史文化探索:约法三章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约法三章,拼音是yuēfǎsānzhāng,原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那么典故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约法三章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