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以貌取人"?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以貌取人"?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98 更新时间:2024/1/18 14:22:03

解释成语“以貌取人”?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以貌取人

【拼音】:yǐmàoqǔrén

【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成语故事】: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淡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相貌很丑陋,想要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不因人热"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因人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因人热【拼音】:bùyīnrénrè【解释】: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成语故事】:“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

  • 《长亭怨慢·渐吹尽》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原文】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

  • 成语"不远千里"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远千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远千里【拼音】:bùyuǎnqiānlǐ【解释】: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成语故事】:“不远千里”这则成语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这个成语来源

  • 历史文化探索:大放厥词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大放厥词,汉语成语,拼音是dàfàngjuécí,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出自唐·韩愈《祭柳子厚文》。那么成语大放厥词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唐朝著

  • 如何理解成语"亡戟得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亡戟得矛”?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亡戟得矛【拼音】:wángjǐdémáo【解释】: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成语故事】:鞍(春秋时属齐,今山东济南市)之战是《左传》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鲁成公二年(公元前

  • 成语"刎颈之交"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刎颈之交【拼音】:wěnjǐngzhījiāo【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成语故事】: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报复,蔺相如知道以后,就处处避着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望见廉颇的马车开过来,连忙

  • 成语"乌合之众"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乌合之众【拼音】:wūhézhīzhòng【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成语故事】: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

  • 历史文化探索:倒持太阿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倒持太阿,拼音是dǎochítàiā,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那么成语倒持泰阿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泰阿”是一把宝剑的名称。关于这把宝剑,曾有种种传说。例如《越绝书·外传》的《记宝剑》那一段里这样说:春秋时,楚王特派风胡子去找越国的

  • 成语"晏子论社鼠"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晏子论社鼠"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晏子论社鼠”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晏子论社鼠”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晏子论社鼠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在这篇典故里所表达的内容的是:国君身边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只社鼠一样,危害力很强,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取忠臣之话

  • 成语"无妄之灾"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无妄之灾【拼音】:wúwàngzhīzāi【解释】: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将很多有生育能力的女子献给楚王,但终究不能生子。赵国人李园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听说楚王不能生育,担心她日久在宫里会失宠,便用党诈的手段,诱使春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