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轻慢的,首先商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朝代,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从先商到早商再到晚上,一共延续五百余年,三十多位国君。而现在很多人只要一提起商朝,除了末代君主帝辛,甚至连一个商王都不知道。
很显然这是一种狭隘、以偏概全的观点。一个拥有五百余年历史,三十多位君主的朝代,肯定是有贤能的君主,也有昏庸的君主。其文化历史既有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同样也会有作为反面教材的。
比如商朝的开国国君成汤,就做了跟几百年后周武王一样的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汤在位时商超政治稳定,民心归一,非常贤能。
还有非常著名的武丁,武丁复兴商朝,开创了武丁盛世,除了本身贤明之外,武丁选贤举能,身边有十大辅政大臣,还有三位非常厉害的老婆。
这些商朝的君王都非常有名,在历史上也都扮演着贤明的君主,而这些也都属于商朝值得肯定的地方。
周朝作为商朝之后的朝代,虽然有可能会经过加工再加工把末代皇帝帝辛子受打造成一位昏庸,残暴的国军,把商朝末期也描绘成一个腐朽不堪的王朝,但是周朝也同样要肯定商朝值得学习的地方。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而随着历史年轮不断前行,人们对于真实的情况也越来越模糊,后人会根据前人史料进行加工在加工,于是杜撰出一些【影响人们主观判断】的观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商纣王帝辛。当初武王克商时,曾经有过一次誓师大会,就是著名的孟津观兵。《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
在这次誓师大会上,武王罗列了帝辛子受一系列罪状,主要有六条。大概是说他爱喝酒,不懂礼数,任用小人(这里小人指非贵族的平民百姓),削弱贵族,喜淫乐。原文就不上了,这是武王的两篇檄文《牧誓》和《泰誓》中记载过得。感兴趣的自己去了解。
有意思的来了,《尚书》中明确记载,周武王对于子受的罪状是六条!而后几百年之后的战国时期莫名其妙的又给子受增加了二十项罪状!西汉又增加了二十项罪状,东晋有增加了十三条罪状!
显然周武王自己也没料到子受变成了今天这番境地!这跟他周武王也没多大关系啊!都是后人莫名其妙为黑而黑,总得有人站出来背锅树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不是?显然我们可怜的商纣王帝辛子受不得不站出来接了这口锅,变成如今这幅面孔。
所以说商朝的历史,尽管有收到周朝文史官的一些主观影响从而造成我们对它的轻慢,但是总体来说跟周朝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后面两千多年持续的影响,任何一个朝代,你黑一把,我黑一把,黑了两千多年,都黑成啥样了!
想要了解历史,还是要客观,少看那种讲坛,杂谈类的书籍电视,主观印象太强烈,那种只适合了解,切莫当真。连二十四史都有作者的主观感受,更何况那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