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甲骨文看商朝饮食

从甲骨文看商朝饮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43 更新时间:2024/2/6 4:34:58

商朝时期的饮食发展,就为现代中国饮食名扬世界奠定了初步基础。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学会了煮、腌、蒸、烤等多种制作食物的方式,这要比世界上任国家的烹饪方式都要丰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商朝,农牧业为主的社会,尤其是农牧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殷人积累了长期的种植经验,所以商朝时期的饮食种类是极为丰富的,研究发现商朝的饮食器具也种类繁多。从这一方面也反映出商朝丰富多彩的饮食化。此外,从甲骨文上,我们得以知道,在那时,中国要比现在更温暖湿润,大象、貘、犀牛以及一些热带与亚热带动物群曾经活跃在中部平原。除了谷物之外,我们还能了解商朝饮食中的肉类。猪、狗、鸡、绵羊、山羊、牛和马早就可以获得,水牛与鹿已被驯化。狩猎规模很大,人们用网捕捉各种猎物,从象、犀牛到兔子和鹿。各种鱼和龟都被食用。剔去了肩胛骨和甲壳的献祭动物大概是被捆起来放进炖锅的。商朝时期,人们是实行两餐制的,主要食品有:1、稷:主要粮食。2、麻:一般很少做粮食吃,可以榨油。3、豆:一般煮豆吃。4、稻:大禹治水时引进到北方,但当时很少吃。5、麦:从西方引进,但是当时不会磨粉,煮粒吃,但也很少。6、黍:黄米,主要用于酿酒。7、水果类:桃、樱桃、郁、梅、枣,水果也可用于酿酒。8、鱼:鲫鱼、黄颡(sang三声,给你注音哈哈)鱼、鲤鱼、草鱼、青鱼,赤眼鳟鱼等。9、肉:羊肉、牛肉、猪肉、野兔、鹌鹑、鸡等。10、田螺和其他介壳动物:蜗牛、蚌、哈喇、龟、蟹等。商朝饮酒之风盛行,酒器也很多,几乎任何宴会都要喝酒。在古文献中,关于商纣酒池肉林的记载很多。在甲骨文中,还有毕酒在病的记载。有专家说,商朝还没有今天的白酒,当时的酒酒精度较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粮食酿造的米酒,一种是用水果酿造的甜酒。考古人员在河北藁城的商朝酿酒作坊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的桃、李、枣等。总的来看,商朝时期,人们的味蕾已经有要求了,开始讲究饮食的调理,也沉耽于饮食的味道,这为中国饮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商朝的饮食也成为学术界关注。

商朝是我国在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个朝代,殷墟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极富考古价值的证据,作为佐证商朝人生活的最有力的物证。正所谓“食者,万物之始也”,今天小编就带您看看商朝时期人们到底吃些什么食物。根据殷墟的甲骨文发掘,学者们惊讶地发现,商朝时期人们竟然就能吃到许多种食物。这些食物流传至今,依然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本文仅仅列举两大类最为主要的食物:一类是农作物,另一类是牲畜。网络配图一、商朝人吃什么农作物我国祖先很早之前,就掌握了耕种农作物的关键技术。数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年”字。所谓甲骨文的“年”字,和我们理解的年有很大不同。甲骨文的“年”字如同一个人身上背着一大片禾叶,意味着收成。甲骨文中的“年”也和新年完全不沾边,这个“年”往往指的是谷物,而且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像年与禾两个甲骨文,在商代有这相似的含义。大家如果查阅字典就会知道,现代的“禾”字不仅仅可以表示谷子,也就是粟,还能泛指所有的谷物。在商代,“年”竟然可以和现代的“禾”字有完全相同的含义。卜辞中如果出现“受年”、“受禾”,或者“年有足雨”、“禾有及雨”,那么“年”与“禾”就代表现代的粟。倘若卜辞中出现了“黍年”和“年”,那么“年”就代表所有的谷类。突然发现“年”与今天的年完全不沾边,是不是有点小惊喜?从这个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年兽”一说完全是后世才有的传说,为了附会“新年”这个含义。除了“年”代表谷子和谷物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甲骨文中反复出现了“稻”这个字,很多人就误以为是商朝人种植水稻。其实那个时候的“稻”字,指的也是粟,和水稻毫无关系。那个时候,商朝人还没有发明引水入田的技术,更没有水田这种东西,所以根本不可能种植水稻。有些人以河姆渡人作为反驳,然而河姆渡人和商人压根没办法联系。再加上直到纣王时期,商朝的领土才扩展到江苏地区,加上古代北方种水稻几乎不可能,因此专家说甲骨文的“稻”字和水稻无关,理由是非常充分的。除了种种植粮食作物,古人也是非常喜欢吃水果的。商朝时期,流传最广的水果莫过于“杏”。卜辞《说文》有这样一段记载:“杏,果也。从木可省声。”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传达了两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一来,商朝人知道杏子是一种水果。二来,既然杏属于“果”,就一定表示果是一个集合概念,有很多种。不过根据甲骨文的卜辞,我们只知道当时的人爱吃杏。网络配图二、商朝人养什么牲畜人类本来就是杂食动物,肉类肯定是不能少的,这是进化必须的东西。所以甲骨文很早之前就有了“肉”字。而肉最初的来源是狩猎。后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单纯的狩猎难以满足需求,饲养牲畜也就成了肉食的主要来源。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很久以前都有过游牧的经历。所以对人类来说,饲养牲畜的时间应当比种植农作物的时间要悠久得多。而最普遍的牲畜,莫过于家猪了。古代管家猪不叫猪,而是“豕”(读作“屎”)。后来这个字演化成了“豚”,也一样指猪。日本人到现在还管家猪叫“豚”,就是受了早期汉文化的影响。根据卜辞,商代甚至发展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猪圈,牲畜的产量稳定上升。另一个催生畜牧业的内在动力就是商代的祭祀活动。当时为了祭天,一次杀死上千头牲畜也是十分常见之事。倘若牲畜数量不够,肯定难以满足祭祀的要求。狗这种动物很早之前就被中国的祖先所驯化,为人所用。卜辞有云:“狩,犬田也。”说明商代的犬类一般都用于田猎。狗狗偶尔也会用于军事,负责探个路啥的。网络配图除了猪肉,牛羊肉也是商人经常吃的肉。商代不像后世,为了耕作命令民间不许杀牛,反而很乐意吃牛肉。不过当时的贵族对牛羊肉并不是十分中意,他们爱吃的是另一种珍馐鹿肉。直到今天,汤阴里城附近有还开设的鹿场,贩卖鹿肉供游客品尝。此外,虎、马、兔、鸡等字均在甲骨文中出现过。而最让后世惊讶的,是商朝都城附近还存在大象。不过中原象最终灭亡,今人再也见不到这种生物了。三、商朝人还喝饮料你要是以为三千年前的商人只喝水,那就大错特错了!当时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出了酿酒技术。甲骨文中屡次出现的“爵”字,就代表一种饮酒的容器。根据中国人酿酒的特点,当时的酒应该是用粮食酿造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周时期的饮食文化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到了商代,人们在饮食、烹饪方面的有了一定的规律,食品种类和烹饪方法都呈现出多样性;人们同时对食品保健功能和烹饪的色香味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时,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厨师伊尹,后来又从厨师一跃成为我国商代的第一位宰相,更为这位厨师增添了传奇色彩。原来,在商王朝首都朝歌附近,有一个名叫“空桑”的小村庄。空桑村原

  • 商朝文化和西周文化的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夏商周时期,饮食与政治的关系如何,两者是如何一步步紧密联结起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周时期,饮食文化萌芽。从周开始,餐具成了礼器,食为八政之首,饮食成为政治的一部分,特别是筷子的使用,实现了餐饮管理的第二次历史性变革——污染控制;第三次历史变革,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饮食卫生的原则和鉴别食物安全的标准。夏商周时期,农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原料,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为人们提

  • 商朝文化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青铜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

  • 夏商周的政治中心在当今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1、河南省发现的二里头遗址被推测为是夏王朝的都城,它是良渚文化消失约三百年后的遗址,历史学家人工复原了夏朝宫殿,在人工堆积的土台上建筑宫殿的方法与良渚文化十分相似。在那里出土了黄河流域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象征军士统制权的“玉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洪水之后良渚的人们迁到了二里头并带来了玉器文化,如果是这

  • 中国的文化政治历史中心从古代到底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从上古到秦汉时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稳定在中原地区。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拉开了江南经济开发的序幕。虽然此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但是已经开始微微向东南倾斜。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自宋元以来的干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

  • 商朝有什么文化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上继夏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前17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至公元前14世纪中叶盘庚迁都殷,及公元前11世纪商王纣被周武王同西南各族攻灭,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历时六百年左右。起源和发展商族早在灭夏之前,就有了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它最早活动于东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同山东半岛、辽

  •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与当时的封建制度有关联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从古至今,饮食文化与政治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有学者说:“饮食文化与社会政治相互渗透习染,结缘相关,是从国家政治形态的萌生开始的”。从我国的政治形态刚刚萌芽的时候,饮食与政治就已经联系在一起了,王权富贵、官僚贵族与普通平民的饮食生活是不可能一样的。一、把饮食情况与国家政治发展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就我国古代的

  • 商朝的政治中心位于A.黄河上游B.长江中游C.黄河下游D.长江下游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的政治中心发生过七次迁移,最西面的邢最东面的是奄,最为稳固的是盘庚迁殷的殷,从地理上看这些地方都位于今天河南和山东,殷是商最长的都城位于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商代末都朝哥则位于今天安阳境内。所以选择C,具体参见百度百科词条的图片,那个很直观。选C

  • 中国美食中筷子的文化起源于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筷子的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但筷子究竟是谁发明的,到现在仍然是个谜,但传说筷子是从商朝就已经在使用了。虽然众说纷纭,但流传最广的还是妲己为了讨纣王欢心而用头上的两根簪子夹饭给纣王吃,纣王很是开始,便每次都让妲己用两根簪子给他夹饭,妲己便让人做了两根长玉簪,这就是筷子的雏形。后来就慢慢流传到了民间,人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