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字体

中国古代字体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47 更新时间:2024/1/24 12:11:39

1.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2.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文字规范的措施,即所谓的「书同文」。秦规范文字是以秦文字为基础的,秦以后的汉字的演变也是在经秦规范过的秦小篆以及秦篆的日常书写形式的古隶的基础上发展的。秦「书同文」之后,六国文字被淘汰了,秦文字成了真正的主流。因此,秦系文字是上承西周古文、下汉魏隶书,乃至楷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变化可以看作是汉字按自己内部结构规律演化的一部分。也因此,就文字学而言,秦系的西土文字的研究较之六国文字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汉字的直系血亲,而六国文字则是旁系分支,虽然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吸收。3.大篆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石鼓文最古的拓本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宁波的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石鼓文的字体,大致介於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可知确是秦始皇以前之物,应当是属于籀书的系统。相对小篆而言,可称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其字体类小篆而较繁复,似宗周彝器而较端整,堪称为典重严整。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一中称石鼓文为:“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可谓赞赏之至。石鼓文向为艺林所宝,但北宋以后,帖学大兴,少人临之,直至清代中叶以后,考古尊碑之风复炽,石鼓文字,尤为书家推重。吴大,能得其典重严整韵致。吴昌硕则发其遒古为雄拔之气。两人书法,皆雄视当代为后世所重。4.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小篆产生年代虽然不早,数量却很大,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是古文字通向近代文字的桥梁。小篆的风格秦代时的小篆风貌,可由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权量铭文等遗物中得见之。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在激荡着战国诸子奔肆思想和飘散着魏晋儒士藻雪风骨的翰墨中,简书无疑是其高古、朴茂的代表。5.简书什麽是简书?简单说,简书就是写在“简”上的文字。战国至魏晋时代有种书法,是写在形状狭而长的竹、木书写材料上的。竹制的称简;木制的称牍,或札,二者统称为“简”。简书一般用汉隶或汉隶的变体书写;又由于简书盛行于秦汉和魏晋时期,因此,简书也称汉简。李商隐《筹笔驿》有“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的句子。可见简书高古不群、神圣凛然,是一种不轻易使用和很讲究的古老书写形式。前人说,简书是征役时,临行告诫的文书;又说,简书是国家有急难,用以求救的文书。其实,前人的这两种解释都不大准确,他们说的都是简书的用途,及书写内容上的区别,与书写形式无关。实际,所谓简书,就是书法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只是比较古老罢了。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有清先生以擅简书著称当今书坛。他的简书,如同他的人品、性格,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敦实,又有现代文化的开张、爽快;既有秦钟汉鼎的凝重、磅礴,又有诗经楚辞的飘逸、灵动。欣赏他的简书,真得能读出“缩将百尺苍鳞鬣,石破涛飞纸上来”(郭风惠《题秦仲文画松》)的隽永韵味。6.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隶书的演变隶变隶书的演变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承前启后,对草书和楷书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隶书的名词古隶今隶秦隶汉隶7.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8.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9.今草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10.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11.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殷墟反映了商代什么历史内容 高一历史0 0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人们都是为此而来。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殷墟博物苑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不仅是夏商周三代最大的单体建筑

  •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的权力中心一直在北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得申明一下,中国历朝历代的权力中心不是“一直”在北方,也有偶尔在南方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时候在北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政权,也出现过雄伟壮观的都城,乃至于现在出现了“中国古都学会”这样的科研机构,使古代都城研究的历史成为了一门“显学”。关于古都

  • 商周时期的西岐是现在的岐山县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西岐是周王朝的发祥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指的是扶风岐山北部交界处的36平方公里的范围;“大周原”指的是扶风、岐山、凤翔、武功渭北四县。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越,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滥觞之地,一直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中平原,又有800里秦川之称。孕育着周,秦,汉,隋,唐历史上大一

  • 商朝的文化产物,我国最早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凶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甲骨文。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

  • 中国哪个省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伏羲女娲、黄帝蚩尤,伯益后羿、孔子孟子、东方朔公孙敖、诸葛亮王猛……看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所以要说历史文化底蕴最深重,我会投山东一票。实际上只需要搬出泰山、稷下学宫和儒家,就足以使其无可争议。泰山是中国的精神图腾,稷下学宫将中国百家争鸣推向顶峰,儒家是中国两千年来的主导文化。虽然如此,但还是下面从

  • 安阳是古都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刚写完一个河南博物馆的答案,里面就提到了安阳。安阳当然算古都了,而且是七朝古都,哪都是那七个朝代的都城呢?一、商安阳第一次当首都,要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也就是商王朝商王盘庚时期。商王盘庚之前,商代的首都一直在换来换去;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迁邢、

  • 商周两代政治文化有何不同?这些不同又对后世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人是非常迷信鬼神、崇敬鬼神的,那么君权神授,商王如何按天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人们遇事不决时怎么办?大量甲骨卜辞出土解释了这一系列问题和现象,商朝拥有专职的神职人员,上到国家出兵征伐战争胜败、下到平民的农业生产丰收与否,这些日常生活,人们都能祈祷天神“帝”得到答案。安阳殷墟遗址及甲骨文的出土,使

  • 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书法的字体大体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其各自的特点为:1.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字

  • 三星堆千问(6):文化遗址与中原先商、殷商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境内各地的文化遗址在年代上大于公元前1600年的,都可以归为夏文化或者土著文化遗址。中原先商、殷商都是前1600年以后进入境内的,是黄帝集团在境内的开端。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殷商带来的文化就如同从天而降一般,不管是文字、青铜器、马匹、车轮等。其中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公元前1600年,在这之前,境内的任

  • 甲骨文大量记载商王的占卜活动,它在商王朝的地位有多重要?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甲骨文的神谕所有文明中都有对这个看不见的、超越于人之上的力量和规律进行揣测的种种手段,巫术和宗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名言“认识你自己”就是一个神谕,它是雅典人到德尔菲神殿去求神意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签上写着的几个字。这种行为,在人类早期也是存在的,比如今天该不该去打猎,该到哪儿去打猎,打猎的效果好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