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盘庚迁都对商朝发展有何作用?

盘庚迁都对商朝发展有何作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25 更新时间:2023/12/18 8:05:00

盘庚迁都是殷商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其实,盘庚只是把国都又迁回了商汤的故居。因为商汤建立殷商之后,原来的“商”地成为供奉祖先所在,而不是国都了。因为商人“盘游无度”,就是喜欢到处跑。从商汤到盘庚,可以考证的迁都就有5次(有的说是8次),足见殷商迁都之频繁。那么,盘庚迁都对上朝发展有作用?

诸侯又来朝拜我们都知道,殷商其实由无数诸侯国组成的,这些诸侯国对殷有征伐、守边、纳贡等义务。但是因为殷商经进行迁都,在盘庚即位前,已经是“诸侯莫朝”,意思是诸侯都不来朝拜了,这对王朝的统治是十分不利的。于是,盘庚从河北又迁回河南,迁到原来汤兴起的地方。盘庚又开始推行汤政,于是百姓安居乐业,殷王朝又振兴起来,诸侯也都来朝拜。

因为原来这个地方,是作为殷商的宗庙,是宗教中心,但不是政治中心。都城可以随便迁移,但宗庙不可迁移,每年殷王还要回去祭祀,这对于殷商的统治十分不利。后面“诸侯莫朝”的事实,也反应了殷王对诸侯控制力的减弱。一旦盘庚迁回去,对诸侯的掌控立马增强,可见此时的殷商还是非常强大的。

避免了水患的威胁殷人对鬼神是十分信任的,现在留存下的甲骨,其实就是殷人的卜辞。大到祭祀、出巡,小到王后是生男还是生女,殷王全都要占卜一下。而那时,占卜是殷王独享的,其他人都没有这个权力。盘庚之所以迁都,主要的原因是避免泛滥的河水。那时的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还是很弱的。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可能占卜的结果,显示了殷商需要迁都。但不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迁都,盘庚迁到殷之后,可以确定的是避免了水患的威胁,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现在的殷墟,大家一致认为是盘庚迁都后的都城。在殷墟,除了甲骨文之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玉器、棺椁等。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殷人的生活已经进步很大。殷人已经可以用青铜器和陶器烹饪食物。而且这些青铜器和陶器都非常讲究,上面有纹饰、图案,可见他们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冶铜和制陶的技术。此外,礼器、兵器、装饰品等,也是非常繁多,有的甚至雕刻了各种飞禽走兽,雕刻技艺已经十分精湛。

综上所述,盘庚迁都在殷商史上是一件大事。迁都之后,殷国大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殷王朝的寿命。从盘庚迁都,到纣王自杀,期间是经过了二百五十多年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从商朝到西周青铜器的外观和用途发生了什么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从形制到用途均继承了晚商青铜器的特点,学术界在给青铜器分期时也常会将这两个时期划在一起。非要说不同的话,就是重要的酒器爵的大量减少和消失是从西周开始的

  • 商代的甲骨文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

  • 请问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各个诸侯国的语言与文化相同吗?与今天世界各国的情况有本质的区别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春秋战国几百年时间,一个国家的差距都很大。语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春秋的重耳,战国的苏秦都是跑过天下的,不可能去一个地方学一种语言。但肯定是有方言的,类似什么上海话啊北京话啊。文化业必然不同,这主要和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有一定关系把。齐国人沿海,有很多盐商,所以重商;鲁人重礼;秦人尚武,

  • 殷墟考古在安阳,可为什么有人说,史书上说的故商墟在鹤壁淇县?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史书上说的殷墟,指的是淇县的朝歌。今天说的殷墟,指的是安阳的殷都。之所以后世对这两个概念比较混乱,是因为商朝曾经多次迁都。一、商都的变迁商朝在建立之初,定都在了“亳”,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后来,由于商王朝继承制度的缺陷,在王权的交替中,内斗不断,史称“九世之乱”。再加上黄河水患频发,所以商朝前前后

  • 商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青铜器在夏商西周发展:(1)萌生期(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夏代青铜器数量和种类已较多,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有简单的几何纹装饰.其中有酒器和食器,初步表明青铜礼器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与石器完全不同,而且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

  • 中国古代字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1.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

  • 殷墟反映了商代什么历史内容 高一历史0 0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人们都是为此而来。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殷墟博物苑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不仅是夏商周三代最大的单体建筑

  •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的权力中心一直在北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得申明一下,中国历朝历代的权力中心不是“一直”在北方,也有偶尔在南方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时候在北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政权,也出现过雄伟壮观的都城,乃至于现在出现了“中国古都学会”这样的科研机构,使古代都城研究的历史成为了一门“显学”。关于古都

  • 商周时期的西岐是现在的岐山县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西岐是周王朝的发祥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指的是扶风岐山北部交界处的36平方公里的范围;“大周原”指的是扶风、岐山、凤翔、武功渭北四县。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越,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滥觞之地,一直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中平原,又有800里秦川之称。孕育着周,秦,汉,隋,唐历史上大一

  • 商朝的文化产物,我国最早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凶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甲骨文。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