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是大国之都吗?——完全基于考古材料的初步还原和科学报道良渚文化遗址,目前各地共发现135处,中心地带是余杭的瓶窑、安溪、良渚三镇——33.8平方公里范围内,密布50多处遗址。在古城发现后,你会发现,有了这一圈城墙,这些遗址在布局上,有了可徇的规律——王、高级贵族、贵族、平民,是以古城为核心,大致由近而远,按等级有序居住的。从地理环境上,良渚古城的南北,分别是天目山的余脉大雄山和大遮山,这为古城提供了两道天然的屏障;再往里,城墙北部、西部有东苕溪环绕,南部有东苕溪的支流庙前港(良渚港)所挡。前面已经讲过,良渚古城拱卫的是整个地区的核心——王或高级贵族的居住区、墓葬区。现在,让我们根据已发现的考古遗址,来还原一下这座“古都”,重点说说城外的布局——从城外四周各个遗址的规模,出土文物的数量、规格、质量可以看出,古良渚人的贫富差距由内往外拉开,大致是——离古城越近,越富有,出土了大量贵族墓葬;离古城越远,越贫穷,有不少平民聚落区遗址被发现。一抹文明曙光的说法为啥要改了大家口头常挂这句老话——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这其实是缺乏学术根据的。国际学术界一般只承认中国文明起源于至多约距今3600年的商代,依据有两个——《史记·殷本纪》的文献记载和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而本世纪初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证明夏王朝的始年约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但争议很大,即便夏代说成立,也仅为距今4100年左右时间。那还有900年去哪里找呢?目前学术界较集中的观点是——距今5300—4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形态之一,被称为“文明曙光”。“曙光”的意思是“初露”——古城发现前,考古界一直认为,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大量精美的玉器、精制的制陶技术、成句子的陶器符号文字资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现象的良渚文化,正站在文明的门槛上。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没有发现城——如果进入早期文明社会,应该有个初步的国家组织,以区别于以血缘为单位的氏族社会,而城正是重要标志。现在有了这座城,而且古城内,有宫殿式建筑莫角山、高等级墓地;城外有祭坛、高等级陶器作坊、玉器作坊、码头设施;这些都是有职能分工,有规划的,是区别一个地方是政权还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的重要标志。很难想像,如果没有一个统治集团来统一组织、设计、营建,能做出这样庞大的城建工程。严文明教授说:“如果有分工、有规划,就表明已进入了文明社会,就是国家。中国古代,小国林立,称为‘天下万国’,古代的国家都有都城。良渚古城的发现,可谓‘画龙点睛’,说明它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富人区文家山遗址:古城西南,有16座墓葬,其中1号墓随葬品106件、石钺34把。黄泥口遗址:古城北,出土100多颗玉珠管,另有璧、镯等玉器,及一些生活用的陶器。汇观山遗址:有一座较完整的祭坛、4座大型墓葬,出土大量琮、璧、钺、三叉形器、冠状器等玉器及一些陶器、石器;尤其是4号墓,棺椁俱备(良渚文化里,有棺椁安葬的往往是贵族,平民一般都是直接埋葬土里),是目前所见良渚墓葬中墓坑最大的一座。瑶山遗址:它比较特殊,从位置上讲,它离“富人区”微远了点,但从12座墓葬里清理出的随葬品却很丰富,有700多件玉器,另外还有个内外三重组成、400平方米的祭坛。平民区莫角山北部的姚家墩遗址,是个大聚落村,周围有罗村、葛家村、王家庄、金村、上口山等遗址;其中除罗村遗址发现两座规模不算大的祭坛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多为陶器、石器,有些是生产工具,墓葬中随葬品也不多。但这些聚落村簇拥着的中心——姚家墩遗址却不小,35000平方米,发现了一处铺设考究的沙石地面的建筑基址和一处红烧土地面的房屋基址,有可能是一处中等贵族居住区。庙前遗址:古城东南,发现两处地窖,里面有木头架子撑住四面泥土,木架之间用榫连接,地窖里发掘出的东西,主要是陶器、木器、石器。还发掘出2处房址,其中一处呈长方形,面阔10米,进深8米;四周有柱坑,从柱坑样子看,立柱有方、圆两种,为防柱子下陷,柱底铺设了垫板;从柱坑布局上,大致推测出屋子的形状:大跨度,有柱子,顶上有重檐,外面还有一圈回廊。茅庵里遗址:庙前遗址南,这是一处依水而居的村落,发现两排南北向护堤木桩,同时清理出大量水底沉积物:彩陶、石器、兽骨、酸枣核、芦苇、残木等。吴家埠遗址:古城最西面,相当“清贫”——发掘出20座墓葬,随葬品多为劳动用具,如石斧、锛、凿、镞、耕田器、砺石、纺轮等,生活用具有鼎、豆、壶、罐、盆、钵、杯、簋、瓮、臼、器盖等陶器;有的墓里连一件随葬品都没有。卞家山遗址(码头):古城南,从沉积土中发现木质器具和石器、陶器等许多遗存,以及居址、墓地等,是个典型的平民居聚落村。这里还发现140多个排列有序的木桩,大部分似靠岸边,并发现两把木桨,推测这里可能是良渚晚期的一个码头。这样的布局就看得很明白了——整座良渚古城是经过精心选址和规划的。。。。。。。。。。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与良渚古城同时代的文明古国都在干啥 良渚文明中还有哪些不解之谜
更多文章
商淫乐的特点和西周礼乐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一、商代音乐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相传为商汤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
礼乐文化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文化与人性的和谐从根本上来讲,社会的和谐是人自身的和谐,而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心性的和谐。人有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它是不学而有,不教而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因而人性中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人的“七情六欲”受心理支配,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他的心理是不受理性支配的,因而表现
儒家礼乐文化内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
周朝的礼和乐分别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意识,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周公创作的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
经济和文化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经济较发达,河南县域经济连年第一名,并多年入选全国百强县。2005年好像是全国50名左右。中西部第一。文化上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宋代皇陵,杜甫故里,常香玉故居,康百万庄园。石窟寺闻名全国。风景优美,有个雪花洞是河南著名溶洞。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行成一姓王朝 中国古代得这政治这一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
怎样看待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1、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2、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3、使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甚至迟滞.44、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宋元时期的 政治 经济 文化 的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宋元时代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活江南的繁荣1.由占城(越南北部)引进早熟稻种,使江南稻米产量大增。宋代出现「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2.南宋时代,苏杭成为着名的鱼米之乡,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3.江南的织锦、丝织、瓷器等工艺品,驰名中外商业兴盛宋代1.夜市出现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完整呈现宋代
有没有三国魏晋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完整归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问答题:1.概括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北方人民逐渐向南迁徙2.你认为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作用?为什么?有,战争会使百姓受苦,经济也会损失3.概括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北方人民逐渐向南迁徙4.在这个分裂
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可以证明夏朝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考古发掘半个多世纪以来,其都城面貌不断揭示。二里头不断改写着中国之最:发现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紫禁城”宫城、中国最早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最早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