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广东汉乐,是广东三大乐种之一,传入广东大埔县至少有700多年历史。2006年,大埔广东汉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大埔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
远古及夏商的乐器大致归为哪两类?各举例三种乐器
夏商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是编钟,编磐。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枚一组的商代编磬,其音高为bb2、C3、be3商代编钟亦以三枚成组为多见。《周礼春官》中把乐器以主要制作材质或发声体的材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八音”,是最早的乐器分类法之一。金:包括编钟、特钟、铙,编钟、磬这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当时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石:包括编磬、特磬.。土:包括埙.。革:包括鼓.。丝:包括古琴、古瑟,现在所说的丝竹就是丝音和竹音的简称.。木:包括、.。匏:包括笙、竽.。竹:包括箫、笛、管、篪.。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乐曲一般缓慢悠扬。主要用于宫廷或宗教。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的解释评析、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这里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