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郭德纲和主流相声圈的“反三俗”运动,就对姜昆嗤之以鼻,似乎姜昆就是毫无真材实料,莫名其妙,靠走后门拉关系才坐上中国曲艺协会主席这个金光闪闪的位置……
然而,这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姜昆确实对曲艺界做了不少贡献,这点不容忽视,事实上姜昆到底如何,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当年陈佩斯对姜昆的评价略知一二。
那么,陈佩斯当年是如何评价姜昆的呢?
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
两人曾经在中国广播说唱团共事,而正是通过姜昆的引荐陈佩斯才得以进入当时人人羡慕的单位。陈佩斯之所以会说姜昆是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是因为当时整个说唱团的创作都是姜昆主导的。外界对于姜昆不会创作,其实是误解!
他做事非常复杂
陈佩斯解释过,当年广播说唱团人员众多,各方面协调相当有难度。而姜昆做事就很“复杂”,把所有细节都能考虑,面面俱到。每个环节都处理的很好,在任何人多的场合都能把每一个人照顾到。根据陈佩斯的评价,姜昆是个很有领导才能的人。
而且陈佩斯还解释道,当年春晚导演组其实对《吃面条》很没有信心,怕引起不必要的风波,最后是当时的导演力排众议采用了,而那年身为春晚主持人的姜昆在其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在彩排过程了给与了很多帮助。
总而言之,也就是说,陈佩斯朱时茂能上春晚,姜昆起了很大作用;陈佩斯没有单位的时候也是姜昆举荐进了广播说唱团,所以他们的关系是良师益友,所以陈佩斯对姜昆做出这么高的评价一点不稀奇……
我们都知道陈佩斯一直是个很受尊敬的艺术家,他的话可信度非常高,所以,我们可能真的是误解了姜昆……
再想想赵本山为什么能上春晚,所以我认为姜昆是一个爱才的人,后期之所以要“反三俗”,也许是身为曲协主席不得已而为之
(1)象山龙头烤非遗故事:
最近,陈佩斯老师回归春晚的呼声高涨,这位在“全民看春晚”年代里、给老百姓带来太多欢乐和记忆的老艺术家,是真正的德艺双馨,就如同那个消失了的《曲苑杂坛》栏目一样,时常被观众想起和怀念。陈佩斯曾经说过:这个社会太烂,可我命硬,学不会弯腰。就是这么个率性硬直的性格,差点断送了1984年春晚小品《吃面》的出镜,也是这一年春晚结识了姜昆。
先交待下陈佩斯的铁搭档朱时茂,1977年凭借电影《牧马人》已经小有名气,成为当年八一电影厂浓眉大眼的帅小伙(用今天话说就是“小鲜肉”)。
陈佩斯也刚进入电影厂两三年,俩人因为经常使用厂里招待所公用电话,就慢慢成了好朋友和好搭档,一直到今天。
那时还没有“小品”这个曲种,《吃面条》是俩人在舞台上临场捣鼓的小短剧,却受到观众极度好评,慢慢在圈内广为流传,引起了春晚导演黄一鹤的注意,并引荐到1984年的春晚舞台。
节目彩排的时候效果极佳,但在刚刚经历十年浩劫的年代里,纯搞笑而缺乏严肃教育的艺术作品,心有余悸的导演们都不敢拍板能否上电视。于是,黄一鹤把球踢给了担任当年春晚主持人的姜昆,但姜昆也不敢做决定。
陈佩斯倔脾气就上来了,负气而走了。好在朱时茂使尽各种招数、连哄带骗才稳住了陈佩斯继续排练节目,目的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上的机会。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即使到了春晚当夜《吃面条》能否上还没结论,但最后时刻导演黄一鹤心一横拍板决定了,并悲壮的说:你们上吧,出了问题我来负责,但你们千万别说错话,出了重大事故我就惨了。
陈佩斯和朱时茂没有辜负黄一鹤导演的“悲壮之举”,《吃面条》一炮走红,全国观众好评如潮。俩人不但开创了“小品”这种新曲艺形式,并从此开启了春晚“钉子户”之旅,到1998年共贡献了11段经典小品,成为当之无愧的“小品之王”。
因为《吃面条》而声名大噪的陈佩斯,1986年在姜昆的引荐下进入了广播说唱团。所以,姜昆对陈佩斯有知遇之恩,俩人亦师亦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因为有当年姜昆的提携,陈佩斯对姜昆的评价也不吝褒奖之词。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陈佩斯说:姜昆很有才华、精力旺盛,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对细节考虑得很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