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以为布衣之怒,不过是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并未把唐雎看在眼里。唐雎要保全安陵郡,要用士之怒威慑秦王,所以说了“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为了达到威慑秦王的目的不顾自己的安危挺剑而起,此为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写一篇300字的简单日记
提起诸葛亮,那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周瑜气量狭小,不能容人,以至于英年早逝。“假变真三气周公瑾”,周瑜就这样被活活的给气死了,如果周瑜心胸开阔,不是小肚鸡肠,那他怎么会被气死呢?最近,我看了一个电视剧《秦王李世民》,魏征与刘文静都有计谋,而且出自于同一师门,但他们俩各侍其主。魏征为人宽厚,正大光明,而刘文静心狠手辣,手段不光明不磊落,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周瑜因他的小心眼而亡。刘文静因他的不择手段而死。其实都是同一病因:缺乏道德修养。诸葛亮,魏征为人正直,心胸开阔,所以名留青史。都源于他们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俗话说:“无能是奴才,无德是废品”。常言倒:“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智育为重,德育为先等都特别强调德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