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107 更新时间:2024/2/25 6:21:00

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很确切地说,在古代包括当今社会,真实的武功确实存在。但真功夫不等于虚幻和妄想,也不等于夸大和虚构。这与影视剧或武侠小说里描述的玄幻招式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可见武功在我国历史上还是有渊源的。针对这个问题,试从三个方面叙述。

一、武学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作为特殊比赛项目纳入奥运会赛事,而早在1936年,中国武术就曾亮相柏林奥运会。武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中国也把武术推向全世界。

土生土长的中国武学,博大精深,发展历史悠久。远的不说,李小龙是大家熟知的中国功夫代言人,他是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他也是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宗师。武术,作为中国非遗代表之一,一直扎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武功从最初的“手搏之道”到后来的强身健体,武功在内涵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据史料记载,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

①先秦时期,武学就很发达。角力、击剑、刀舞等形式多样。

②唐朝以来,实行武举制,进一步促进了武学的发展,当时“三绝”就是指:裴民的剑术、李白的诗歌和张旭的草书。

③清朝是武学大发展时期,各种流派林立、拳种多样。如,长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种拳法。还存在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拳种体系。

④民国时候,还出现了许多民间武术组织和拳社。在1927年,南京还成立了中国武术馆。

⑤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成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团体,为武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二、武功&武侠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各种政治和科技手段打开国门,中国也面临着战火纷飞的厄运。传统的武术与格斗显然不能与他们的坚船利炮相抗衡。清末民初是一段屈辱史,中国被西方国家冠之以“东亚病夫”的蔑称。一时间,崇尚习武、强身健体在国民运动中蔚然兴起。

传统意义上的武功并不等于武侠。侠着,道义和精神的体现,其本质是正本无邪,是一种德善和不逾规。武功更多的是强调技巧和格斗,武侠已经超越武功本身,是一种超然物外,是眼里有乾坤的境界。武侠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融入到中国古代思想当中。所谓“文者为儒,武者为侠”,所以说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并将继续下去。

三、与武功说郭沫若《全运会闭幕》:“中华儿女今舒畅,‘东亚病夫’已健康。”武功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延续与传承,吾辈理当将之发扬光大。在中原大地,在经历了无数个争斗与博弈的磨难之中,我们磨砺出了强悍的性格,也形成了“习武好勇、见义勇为”的好品格,我们再不做“东亚病夫”。武学的尽头就是哲学,学功夫也就是学做人。

记得李小龙曾经说过两句话:“我宁愿饿死,也不会将自己贱卖!”“真正成功的勇士其实只是一般人,但他具有激光般的专注力。”我们不妨将这两句话看成习武之神韵,你我共勉。

(为中国功夫点赞!对此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跟各种民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是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从原始人使用棍棒石器,到大禹率军手执盾牌和斧头,大跳70天武舞,彻底慑服有苗部落,先人是通过搏斗,总结经验,提高武技,最终发明了武术。

图为东汉石刻,宴武场景。《尚书》记载有“四伐”,一击一刺为一伐,击刺动作为“象武”,周天子规定,全国贵族必须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这里面的射就是武术,周的勇士必须具备“五射”,角力、习射都是当时最热门的活动。春秋时,齐国孙膑建立“技击”制,魏国推行“武卒”制,秦国则是骁勇的“锐士”制,此外,当时的养士制度也汇集了大量武术人才,《庄子》有说“赵文王养剑客3000人,日夜相击”,以上的这些勇士、剑客、武士,都是最早的职业武术者。

1936年,华山上,两位道士在练习武术。在学术领域,武术界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比如《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孙膑兵法》等,虽都是兵家著作,但在战略战术、武术上也进行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庄子说剑》、《吕氏春秋》、《说苑》等,都是剑术理论著作。1975年成都曾家包东汉一号墓出土了一个惊艳的石刻,一个小康之家的庭院里,摆放着兵器架,上面有矛、叉、剑、弓、盾等,这种家庭性的练武场反应了当时武术的风靡。

图为清末民初,大连武馆,两个学徒在习武。隋朝开创了科举大业,武举也由此展开,当时的标准是“才堪将略、臂力骁壮”,武则天以后,武举更为标准完善,武举不仅促进了民众的练武活动,使武术职业化,更为后世造就了一批武艺强大的武术家,宋以后,武术迈入大发展的辉煌时期,门派林立,镖局的出现,武术犹如百花斗艳,直到清末,武举沿袭了1300多年才废止,虽然火器取代了冷兵器,但民国时期的国术运动,仍然蓬勃而起,比较著名的有霍元甲先生的“精武体操学校”等,在当时仅上海就有30多个武术组织,1927年中央国术馆的成立,更是以国家为主导,将武术发扬光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文化遗产作文400字数多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长城全长约12600里。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往远处看,可以发

  • 非洲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一笔古怪的遗产2010年10月,破产一年的菲力带着辛苦筹集的资金,匆忙地来到大溪地。本打算投资黑珍珠的他,却再次遭遇商场上的骗局,血本无归。又急又怒之下菲力发起高烧,住进了医院。他向远在美国的朋友们求助,可无一人回应。10月5日,菲力形单影只地躺在病房中,内心一片悲凉。突然,病房的门被推开了,出现在

  • 以非遗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我认为可以用春节或者传统节日为内容写,比如说有的人认为春节太无趣了,千篇一律的节日对我们来说缺乏趣味性,由此春节逐渐丧失属于他独特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呼吁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开启以春节风情为内容的活动,在春节的时候家乡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方式,来去庆贺春节的到来,让人们重新认识春节,也可以用对比吧

  • 关于巢湖非遗文化的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非遗园,就是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它位于合肥北部的卧龙山自然生态风景区,是一个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乐园。步入非遗园的大门,里面的景色非常美。不仅有各色各样的喷泉,还有许多古代用的马车、鼓架等。往里走,有一个很大的赛马场,这里有许多新鲜热门的活动。有:斗鸡、斗牛、赛狗、赛马等,其中赛马

  • 关于儒家小故事的剧本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这些你可以随便改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上卷德行第一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3郭林宗

  • 关于吕蒙的小故事100字数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说:“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需要刮目相看啦!“

  • 我要一篇600字的作文,关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急急急急急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夷、叔齐的历史传说——卢龙非物质文化遗产(转)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属地:秦皇岛卢龙县类别:民间文学在三千多年前的冀东大地上,曾经辉煌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诸侯国——孤竹国。孤竹国第九世君墨胎子朝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因礼让为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而闻名于世,后被儒家始祖孔子尊为圣贤;被汉代史学

  • 水滴石穿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

  •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知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后,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苦思冥想,

  • 24孝的故事是那24个啊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十三、怀橘遗亲十四、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