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物件慢慢被时代替换
很多手艺人就变成了守艺人
在绵阳市中心,清真寺旁边一个街道里,有一家叫“炳林笔庄”的小店,看似不显眼,但关于他的故事可以说一天一夜...
这家店的老板叫罗松,店里的毛笔都是由他亲手制作。
虽然这家店的历史只有20多年,但他家制作毛笔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了!炳林这个品牌来自罗家第二代制笔人“罗炳林”老先生。
罗炳林老先生从十几岁开始学习制笔,一直到1998年去世,人生70多年钻研制笔,所生产的几十种毛笔产品质量上乘,在书画界深受好评,这门制笔手艺也成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在2011年还成功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家制笔传承到罗松已经第六代了,这家绵阳唯一的手工制笔店里,挂满了他制作的各种毛笔。
本来以为现在用毛笔的人少了,店里会比较冷清,但是没想到,店里顾客还不算少,有一位顾客告诉我,在绵阳学美术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家的。
店里的毛笔品种很多,因为毛的材质不同,价格也不一,便宜的也就几块钱,最贵的一万多一支,而黄鼠狼皮毛制作的狼毫大概需要一百多。
店里价值1万最贵的毛笔
罗松说,因为制作毛笔工艺复杂,大概有八十道工序,他每制作一批毛笔,就需要花费20多天,但每一批笔都深受欢迎,供不应求!
制作毛笔的工具
他家手工制作的毛笔虽然大受欢迎,但唯一不足的是,到现在只有41岁的罗松大哥一人坚守着这家店。
虽然前前后后也招过一些学徒,但是没有一个人有耐心学到最后,都因为毛笔工艺复杂、价格不高等原因,最后走的走,散的散...
当手艺人成为守艺人
他守的不仅是曾经的文明
更是被年代冲淡的需要
有时候
一个物件
是一段回忆
也是一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