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家乡的菜最有回忆的就是萝卜丝。
在我们邹鲁地区,从前的年代,是没有反季节的菜。冬天里就是白菜萝卜,夏季就是辣椒茄子西红柿,不像如今,四季都有青菜吃。
家乡菜,我爱吃萝卜,在吃不起水果的年代,萝卜可以代替水果生吃,还可以用大葱香菜凉拌萝卜,又香又脆,一顿饭有了凉拌萝卜吃的津津有味。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埋地窖一部分萝卜,还会晒一部分萝卜丝,因为晒干了好储存,方便春天没菜的时候拿出来用开水一烫辣椒炒着吃,也可以用豆糁做成菜豆腐吃。
最抹不掉的记忆就是母亲用萝卜丝加上腊肉蒸的大包子,吃的那个香,回味无穷。
现在都不再晒萝卜丝了,如果晒了,我还再蒸一次这样的大包子。
谢谢邀请!
(1)象山龙头烤非遗故事:
记忆中,家乡菜就是春天的豆焖饭,冬季的腊肠,白族的酸辣鱼,生皮,乳扇,海菜汤等。一个星期不吃,就有点怀念[爱慕][爱慕][爱慕]
如果请你拍《舌尖上的中国》,你会挑选哪些东北菜上节目?
提到东北菜不得不说,漫长寒冷的冬季,给东北人的饮食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也因此决定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格。
东北人喜欢炖,尤其到了冬季各种“铁锅炖”,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大鹅炖土豆、土豆炖茄子、白菜炖冻豆腐……热气腾腾的炖菜吃得人身上、心里都热乎乎的。
所以,新晚报为《舌尖》推荐的第一道菜是:猪肉炖粉条
猪肉炖粉条称得上是“东北四大炖”的第一炖,可以说是炖菜的代表。
一定要精选五花肉切块,配上品质优良的粉条,先加入葱、姜、花椒、八角爆锅,五花肉入锅翻炒均匀,再放入料酒、老抽、冰糖翻炒至上色,加水大火煮开,小火煮一个小时后放入粉条,让粉条充分吸收肉汤的味道。
猪肉香嫩,肥而不腻,配上粉条的爽滑,再来上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满足感绝对五颗星。
新晚报推荐的第二道东北菜是:尖椒干豆腐
这道菜看着不起眼,却是东北的传统名菜,也是大众菜肴之一,被东北人戏称为“国菜”。
小伙伴们都知道,东北盛产大豆,制作的干豆腐又薄又筋道,味道纯正。将干豆腐切成条或片,与小尖椒快火爆炒,最后用淀粉勾芡出锅。干豆腐口感滑嫩,整道菜微辣适宜,东北人几乎家家都会做。相信只吃一口,你就会爱上它。满足感五颗星。
新晚报推荐的第三道东北菜是:地三鲜
地三鲜也是东北菜的经典,这道菜的食材顾名思义,有三样茄子、土豆和青椒。
土豆、茄子、青椒切块,土豆和茄子分别过油,然后将三样菜同时入锅,加入事先调好的汁料,大火翻炒出锅。
三种普通的绿色天然食材,却能呈现出鲜浓的味道,让人百吃不厌,不得不感叹一下东北人朴实的创造力。满足感必须五颗星,不相信的小伙伴有机会可以来哈尔滨亲自品尝呦^_^
最后,新晚报要为《舌尖》重点推荐:俄式西餐
俄式西餐可以说是哈尔滨的独特标志,哈尔滨西餐文化历史悠久,十九世纪末时大批俄国人来到哈尔滨,西餐渐渐融入哈尔滨人的饮食中。俄式大面包、红肠、酸黄瓜、草莓酱、菜汤,成为冰城人的日常食品。
所以说想要不出国门就吃到最正宗的俄式菜品,恐怕只有来“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了,也因此,俄式西餐理所当然应该算我们“东北菜”啦。
俄式西餐中,罐焖牛肉、罐焖羊肉、罐焖虾肉、牛排、大马哈鱼都是经典菜品。
这里,新晚报选择推荐的是:红菜汤(也是哈尔滨人家常菜改良的苏伯汤)
食材主要有西红柿、牛肉、土豆、洋葱等,正宗的红菜汤色泽油红光亮,浓而不腻,味酸甜适度。
(图片来自网络)
(1)象山龙头烤非遗故事:
如果要我给《舌尖上的中国》推荐几道家乡菜的话.....先择五道菜尝尝吧。第一道:哈尔滨的锅包肉
我推荐我有理:一道正宗哈尔滨创烧的菜品,融东西方菜品之特点,北咸,南甜,西洋酸……想当年它正在靠着这个“绝活”一炮走红!传到今日,听说它又了个西餐名字:法式糖浆风情软炸香猪排。嘿嘿。谁这么有才!给我站出来。
烤肉
谁说黑龙江烤肉不能入选《舌尖上的中国》!一大桌亲朋好友,一个烤锅、一盆拌肉、、一箱哈尔滨啤酒......大口吃肉、大扎喝酒!而且这口烤锅当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不能烤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您想吃什么尽管往锅中放就是了!单是烤肉和上面的锅包肉这两道菜,如果想拍细了,撑上一集绝对没问题。
鱼
黑龙江,听听这名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来到江边没有鱼怎么能行!牡丹江的酱焖鲫鱼、兴凯湖的大白鱼,松花江的三花五罗、赫哲塔拉哈(烤鱼)......这些单用一集可能拍不完,这还没算上松花江里的十八子呢。
土豆炖大鹅
这家伙厉害了,大鹅!黑龙江农村一“霸”,见人打人,见狗灭狗。唯独见了土豆它就“老实”了。大火猛攻至开锅之后,温火慢炖,最后再次旺火收汁!这时候的鹅肉软烂入味,恰到好处,土豆充分吸收了鹅肉和佐料的滋味,轻轻一夹即碎。个人建议拍摄时还是用散养的大笨鹅。肉质极富嚼劲儿,配上入口绵密香甜的土豆......导演叫停之前一准被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