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小萍老师,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淮剧名家、淮剧表演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丈夫梁锦忠;2009年四位淮剧名角被认定为第三批淮剧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裔小萍与盐城的张云良、上海的筱文艳、马秀英同时登榜,并且是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个。
手眼身法步,样样苦练求精,越剧、沪剧、评剧吸收借鉴、博采众长。“自己要演人、演人物,要唱人物,要唱出情、唱出情感。”曹阳言,“一天唱四场,人家排队都把棉被带到售票口等到天亮上班,一天四场、场场爆满。起起落落,传承创新,只为淮剧开新花。淮剧李青说:“全部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我)们送到“上海人淮”去进修,她自己的剧团停了一年时间,她为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裔小萍,出生于1947年,已是古稀之年的裔小萍,是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化代表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梨园之家的裔小萍,从小跟随唱淮剧的父母辗转于上海各个剧场,她一边照顾5个年幼的弟妹,一边如痴如醉地学习模仿淮剧表演,6岁时就能登台演唱。像她爸爸,他就跟他们淮剧界的老演员何叫天、还有他们江苏省淮剧团的蒯云霞,他们都是师姊妹,她妈妈呢是跟武家班子,过去叫武家班子。读书、自己只读一年级,然后自己就在家里,她爸爸讲的,你就学个戏吧,学的什么呢,叫《拾棉花》现代戏,当时是上海竞成淮剧团,他们一看到之后、这个小孩子很聪明,就把她留下来了,裔小萍她就11岁真正的就到了上海浦光淮剧团。
上海浦光淮剧团由竞成和春光两个淮剧团合并而成,裔小萍成了剧团里最小的拿工资的正式演员。谷小燕说,“她就欢喜唱,假如自己演什么戏,她要看的,看了几天自己说你会唱了,我就交给你唱,她就喜欢死了,她就要唱。”后来父亲专门为裔小萍请来一位京剧老师,每周给她开小灶。他那个教起来身段比他们老师还要好,因为京剧是国剧,他这个身段各方面、他教自己那个《探寒窑》,自己那个出窑,怎么开门,怎么开、怎么出去、怎么进来,他那个手眼身法步。
1978年,上海浦光淮剧解散,盐城滨海淮剧团慕名找到裔小萍,将她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她很快成为该剧团的台柱子。1978年,裔小萍毅然告别大上海,远赴苏北滨海县淮剧团,凭借裔小萍主演的《秦香莲》滨海淮剧团1981年就成为淮剧界炙手可热的专业团队,预约演出排演日程,裔小萍进团后如鱼得水,乐此不疲,她的名字一时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淮剧迷心目中的名角大腕。
曹阳言,“到她来了以后,滨海淮剧团可以说是顶峰期的,也就是史无前例,以后也不可能再有的这么个状态,就是一天她演《秦香莲》吧一天演四场,人家排队都把棉被带到售票口等到天亮上班,一天四场、场场爆满。”在滨海淮剧团工作的8年里裔小萍的演艺水平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磁带在大街小巷传唱,成为业界一个传奇。1986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裔小萍调入江苏省淮剧团任实验淮剧团副团长,裔小萍亲自挂帅带领一批年轻演员到各地送戏义演,在戏院唱、在村口唱、在海边唱,甚至在矿井最底层唱。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戏剧市场走下坡路,淮剧也变得不景气起来,各剧团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入不敷出,裔小萍以个人名义成立了江苏省淮剧团裔小萍演出团,没要公家一分钱,带头走向市场。闯荡市场的几年里,裔小萍演出团锻炼培养了一批年轻演员,后来有的成为剧团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而她却因经济负担过重卖掉了在上海的住房,还用儿子的房子抵押还债。李青言:“她把我们全部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就是把我们送到“上海人淮”去进修,她自己的剧团停了一年的时间,她为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
这是上海电视台2018年4月21日在白玉兰剧场举办的裔小萍艺术传承专场,现场观众爆满。裔小萍炉火纯青的演唱让许多业内人士赞叹不已。陈为琛言,“她独有的,它不是低沉,它透着一种明亮,这种唱腔是很难找的,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柔润的那种声音当中又不失这个张力,声音的张力,往你心里钻。你听她唱之后,往你心里钻,这就是一个声音的穿透力。”上海淮剧团艺术总监、淮剧首位梅花奖得主梁伟平多次与裔小萍同台合作。梁伟平说,“裔老师裔小萍她的整个唱呢,可以这样讲吧,一方面是海派的特点;第二个她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她的嗓音是非常非常甜的、甜润,就是在淮剧界我们实际上很少有这样的一个自然条件。”罗怀臻说,“裔小萍是比较好地传承了筱文艳老师中青年时期的声腔特点,同时又有一批自创的剧目,又有个人的独特的处理形成了裔小萍腔。一直从事戏曲编剧工作的邓小秋当时82岁,他对裔小萍有深入研究。邓小秋言“滨海它是在东西路结合地方,滨海淮剧团的两个主要演员,一个杨金花、一个栾玉华两个前辈,而裔小萍正好是到了这个地方,她是继承了杨金花的那个比较鲜明的特色,自己认为是这样的,她正好是把这个北派的东西路的那个精华交融的那个特点把它体现出来了。”裔小萍说,“他们杨金花老师的特点,一般的演员她这个最后的叠句放在后面,她不对、她是放在前面。前两句自己就唱给大家听听看,“骂一声呐,不孝的儿啊,你长跪呀厅前、听娘教训,骂一声呐,不孝的儿、长跪厅前听娘的教训,有了功名、你骗了亲情,有了功名、得意忘形,有了功名、你忘了根本呐,可恨你啊,背誓愿,廉耻丢尽、礼仪何存,攀附权贵,诋辱斯文、抛弃糟糠,昧了良心、数典忘祖、你愧对先人呐,”就这个两句,是我(他)们杨金花杨老师的特点。
盐城淮剧唱腔具有朴实、豪放、阳刚的特点,但缺少华贵、柔美的一面,裔小萍在唱腔中将上海派委婉、抒情、柔和与江北派苍凉、高亢、悲壮的特点结合,发挥自己中声区和低声区的优势,塑造出鲜明的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除了琢磨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外,文化程度不高、又不识乐谱的裔小萍还无师自通,将各种唱腔、音调、韵味融化于心,学会了设计唱腔。陈金兰说:“她自己会设计唱腔,根据人物设计唱腔,该柔的时候柔、该硬的时候硬,她这方面也把握的很好,所以一上台了以后、你感觉就是那么回事。”张正余言,“她就是每一个戏,都积累在她这个脑子里面,都储存在这个地方,就是你储存的东西多了以后,她一旦看到剧本,她看到这个词,她就能知道这个这一段词的意思还是用“拉调”来表现、还是用“大红花”来表现,还是用“大补缸”来表现,还是用“大悲调”来表现,她就能跳出来、这个就是灵感”。
由文化部选调晋京献礼党的“十八大”的全国优秀剧目《半车老师》,是盐城市淮剧团排演的,作为主创之一,裔小萍全程参与了作品的唱腔设计。该团创作的《菜籽花开》丶《送你过江》等、全国和省优秀剧目都倾注了裔小萍和丈夫梁锦忠的心血。
邓小秋言,“淮剧就很少有演出武则天的,演武则天的也就是裔小萍。在这个戏当中,她能够把一些就是我们说是南派的声腔、马麟童的“马派自由调”,她能够运用过来。”富有艺术追求和创造精神的裔小萍不断关注其它艺术领域,学习各种姐妹艺术唱腔的长处,创出了有新意丶有色彩、有丰富情感的曲调。她比如讲《柳燕娘》思江郎这一段,她就自己设计的这一段“银纽丝”曲调,她就参用了评剧的味道在里面。她呢就把这个评剧这个好的唱腔吸到了他们淮剧当中来,哎、淮剧观众他还接受,哎呀,这几句腔多好听哪。
在表演方面,裔小萍孜孜以求,在充分掌握“手眼身法步”五功基础上融会贯通,善于通过细节变化、表现人物情感和内心活动。对每个戏、出来,演过之后,自己总有一个体会,我要演人、演人物,要唱人物,要唱出情、要唱出情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