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始皇实施了什么文化政策?文字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实施了什么文化政策?文字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41 更新时间:2023/12/9 14:42:43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嬴政完成统一之前,中国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时期。经过这五百多年的发展,各诸侯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当时“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语言异声,文字异形”,除了政治上统一外,其他各个方面都不统一。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始皇开始在各个方面推行统一的措施,除了制定《秦律》,统一土地制度外,还在文字、交通、经济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达到大一统目的的措施。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文字是不同的。但在此前的商代和西周,中国的文字却是统一的,不过这种统一的文字笔画较为复杂。因此,后来各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后,对这种复杂的文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和改革,使同一个字有了不同的写法,最终形成了“文字异形”的局面。战国时代,齐国的文化最为发达,有稷下学宫等文化中心,当时齐国使用的文字较为简洁,被称为蝌蚪文,又叫古文,其他各国的文字都较为复杂。

秦统一后,始皇命李斯等人着手进行统一文字的工作。李斯本着便于推广的原则,尽量使新文字笔画简洁,字体尽量美观。最终,李斯取周代大篆和齐国蝌蚪文之长,创造出了秦篆这种全新的文字。字体的创造工作完成后,李斯又着手进行了艰难的普及工作。他亲自写下《仓颉篇》,赵高和胡母敬也分别写了《爰力篇》和《博学篇》,这三篇文章都是用小篆写成的,始皇下令将这三篇文章发布全国,作为孩童识字的标准课本。

后来始皇的五次巡狩,在名山大川留下了不少碑刻,也都是用小篆写的。可以说,始皇和李斯为普及小篆花了不少力气。但可惜的是,秦朝命短,还没来得及完成普及,另一种更为简洁、笔画更少的方形字体——隶书就诞生了。

隶书相传为程邈在狱中所整理。程邈本是一名狱吏,后来因为犯罪被关押了十几年。他在狱中对小篆进行改进,去繁就简,变圆为方,改曲为直,改进后的文字更便于书写了。由于程邈是名小官吏,当时被称为“隶人”,所以其书法也就被称为“隶书”,也叫“佐书”。但是,隶书在秦朝只是草创,秦代的隶书还有许多小篆的影子,和现在的隶书有很大差距。

秦始皇看到程邈改进的文字后,也觉得原来的小篆不够简洁,因此就倾向于推行隶书,但秦始皇不久就死了,秦朝很快也就灭亡了。汉朝建立后,隶书成为主要书体,后来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上,在西北发现的汉简上,书写的字体都是隶书。

这种便于书写和普及的文字的出现,对我国文化的保存、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历史乃至东亚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语言不通,方言多样,书面语也不一致,这就增加了各地交往的困难,也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书面语统一后,大大便利了各地之间尤其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交流,统一的文字也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民族心理,这就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加强中央集权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在评价秦始皇时,统一文字这项贡献是必须给予肯定的。虽然始皇做的工作实际上不是也没能最终做到“书同文”,只是对原有文字进行了简化和统一,但没有这项工作,就没有后来领先世界千年的古代中国,也就没有现在中国的版图,甚至中华民族能不能顽强地生存至今,也要打一个问号。

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中,我们黄皮肤黑头发的祖先就是书写着这样的方块字,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出了无数先进的技术和杰出的思想,也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语言之一,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值得作为后人的我们骄傲。

文化、文字是一种软实力,文化统一是一种较为根本的治理措施。但始皇刚刚完成江山统一时,天下尚不安稳,在采取长远的文化统一措施的同时,还要兼顾眼前利益。于是,他下令“车同轨”,并修筑连接全国各地的统一宽度的道路,以便秦军能及时到达帝国的各个地方,镇压反秦势力,保证初生政权的巩固。

标签: 秦始皇文化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治思想的来源是什么?秦始皇与法家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法家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统治思想的来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以法为教”出自《韩非子》一书中的《五蠹》篇:“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意思是说,人们学习知识可以,但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和制度。这样,人们看到的文字就只能是朝廷的法律和政令,政府要求人们做什么人们就做什么,从而达到“政

  • 哪些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科举,考试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自隋唐时期开始,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就和我们今天的高考类似。但其实说是与高考类似,但实际上还有不同,因为在古代这种看似公平的制

  • 科举制对唐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唐朝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科举制,唐朝

    科举制对唐朝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为何说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根据史学家研究,目前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那就是唐朝发展了科举制,拉拢了大批底层的读书人,也就是知识分子为唐朝服务。说到科举制,还得追溯到隋文帝和隋炀帝。隋文帝开创了考试先拨人才的制度,而隋

  • 古代皇帝的龙袍是什么样的?龙袍隐藏着哪些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帝,龙袍

    古代皇帝龙袍隐藏着哪些秘密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宋代

  • 历史上皇家礼宴是什么样的?规格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家,礼宴

    皇家礼宴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满汉全席”是我国烹调艺术的精华,集名菜佳肴之大 成,从清代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它在 国外也享有盛名,使人不免联想到清宫的御膳房和御筵。 因此旅游者来到北京,往往到北海漪澜堂内的仿膳饭庄, 指名要品尝“满汉全席”以饱口福,藉

  • 故宫中和殿的用途是什么?原来是皇帝中途歇脚之地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故宫,中和殿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故宫中和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

  • 雍和宫是什么地方?雍和宫与雍正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和宫,雍正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雍和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雍和宫原址为明太监官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始建,初为雍亲王府。雍正即位后,将其中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为火所焚,遂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上院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曾停灵于此,宫中

  • 什么是牛舌案?包拯是怎么智断牛舌案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包拯,牛舌案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包拯智断“牛舌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景祐四年(1037),三十九岁的包拯时隔十年后再次回到京城,等候朝廷调任。而包拯的弃官十年奉亲尽孝,已使他名声在朝堂上广为流传。仁宗皇帝见包拯如此孝廉,自然而然联想到孝廉的另一面——忠义,所以对包拯有心栽培。即使包拯有如

  • 为什么包拯被称为阎罗包老?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包拯,阎罗包老

    包拯为什么被称为“阎罗包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东京开封府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素以难以治理著称。而包拯“立朝刚毅”,成为开封知府后,便与那些显官贵族或是亲朋好友断绝了书信来往。而凡是因为私人关系拜托包拯徇私枉法的,包拯都一概拒绝,甚至当面羞辱一番。因而将东京治理得“令行禁止”

  • 称帝必须有玉玺?三国到底哪个国家有真正的玉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陈寿

    今天趣历史小编跟大家聊聊三国中,谁才是正统。当然,陈寿虽然把刘备孙权用传,看上去是人臣,又在刘备的汉前面乱加了一个蜀字,但东吴跟蜀汉单独列卷,实质是把三国当成三个独立的国家来看待。而小说三国演义,则是以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是因为南宋时期,王朝南迁,这跟蜀汉地处一偶有点相似。从心理上,大家对刘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