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伐吴之战中,曹仁因何恼羞成怒最后逝世呢?

伐吴之战中,曹仁因何恼羞成怒最后逝世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9 更新时间:2024/1/23 15:50:57

公元221年,因为孙权偷袭荆州,斩杀关羽,所以刘备发起了夷陵之战。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北)。孙权因解除了蜀汉的威胁,故在遣长子孙登进入曹魏为质一事上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同年十月,孙权复叛。

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在公元222年,曹丕三路大军征讨讨伐,阵容可谓十分豪华。一方面,对于曹丕的三路大军来说,总的兵力超过了20万人这一大关,这在汉末三国时期,无疑是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了。另一方面,曹丕调集了九位名将参与伐吴之战。那么,问题来了,曹丕三路大军伐吴,最后的战绩如何呢?

首先,对于魏文帝曹丕来说,在公元222年兵分三路来讨伐东吴。其中,这三路大军的主帅,分别是曹休曹仁、曹真,也即都是曹魏宗室。对于曹魏来说,曹操生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在曹魏武将中,最顶级的几个官职,往往都是夏侯氏或者曹氏的武将来执掌。至于张辽、张郃等五子良将,最高只是官至车骑将军。对于这三路大军来说,东路以征东大将军曹休为主沿资江而下直抵洞口要塞,麾下有张辽和臧霸两员虎将。

在东线战场,东吴派遣已经假节的前将军吕范指挥五军,以东吴水军抵抗远道而来的曹休。一天夜里,暴风正好吹断了吕范船队的缆绳,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漂到长江北岸。在此背景下,魏军趁机出战,斩杀吴军数千,俘获大量的舟船,取得大捷。紧接着,曹丕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曹休、张辽、臧霸为核心的东路大军,在和东吴大军的较量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尤其是对东吴有生力量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与此相对应的是,曹丕伐吴之战中,中路大军临濡须口,主帅则是曹魏武将中级别最高的大司马曹仁,麾下主要有蒋济和常雕、王双等人。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223年),濡须口之战仍在继续,此时,曹仁拥有步骑数万人,而吴方主帅朱桓仅有5000兵马。

虽然曹仁经历了南郡之战、襄樊之战等多场大战的考验。但是,在进攻东吴的过程中,曹仁这位名将没有听从蒋济的良言,自恃兵多,坚持要分兵进攻中洲。吴方主帅朱桓,亲自抵御曹泰,并派遣将军严圭抵御常雕等人。到了三月份,朱桓大破曹泰。并且,魏军此路的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枭首,副将王双被生擒。至此,因为曹仁的错误判断和指挥,在此次战役中,直面濡须城的曹泰一路损失已经无法统计。而魏军进攻中洲的常雕5千人全军覆没,临阵战死的将士一千余人,剩下三千余人被俘,可谓损失十分惨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曹仁,因为在曹丕伐吴之战中损兵折将后,所以恼羞成怒,不久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曹仁所率领的濡须方向的魏军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对于曹仁的病逝,无疑是曹魏的一大损失了。至于第三路大军,则是由曹真统帅,此战,曹真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率军攻打南郡江陵县。

在曹丕三路大军伐吴之战中,曹真先是击破吴将孙盛,又与夏侯尚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诸葛瑾,夺据江陵中洲,彻底包围江陵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真和曹休一样,一开始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在此基础上,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在城边立起楼橹,向城中放箭。但吴军守将朱然指挥得当,曾攻破两个营垒。大军围城六个月,吴军粮谷将尽,却还没有让曹真攻破城池。

最后,总的来说,在曹丕三路伐吴之战中,云集了曹休、张辽、臧霸、曹仁、蒋济、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这九位知名武将。尤其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中,更是出场了三位(张辽、张郃、徐晃),至于另外两位,也即乐进和于禁,一个已经去世,另一个则被曹丕羞辱去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曹魏中后期的名将,除了司马懿、郭淮等人,基本上都参与到了曹丕三路伐吴之战。一定程度上,这说明曹丕之所以发动这场战役,不只是愤怒于孙权的背叛,甚至有借机消灭东吴的想法。

不过,尽管曹丕调集了九大名将,投入了20多万大军,并且,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对此,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但是,在关键时刻,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总的来说,曹丕三路大军,虽然距离成功非常接近,却因为孙权一方的全力抵抗,所以只能鸣金收兵,罢手言和。在此之后,魏文帝曹丕虽然还有讨伐东吴的举动和想法,却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伤及东吴的筋骨。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后,东吴来到了自己的巅峰,具备了单独和曹魏一较高下的实力。

标签: 三国曹仁

更多文章

  • 战国雄起的七国多少都有过“变法”,其中都有哪些改革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战国,商鞅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子,但是其已经名存实亡。在此背景下,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

  • 鲤鱼为什么要跳龙门?有哪些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鲤鱼,跳龙门

    你们知道鲤鱼跳龙门是怎么回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俗话常说“鲤鱼跳龙门”,这是比喻鲤鱼喜欢跳水的习性。鲤鱼和其它许多鱼都喜欢跳水。不同的鱼跳水的本领也不同。有的鱼跳得很高,如有一种叫做“跳鱼”的鱼,它能跳离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说是鱼中的“跳高冠军”。鲤鱼有时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鲟鱼到龙门不是

  • 古代大侠是如何挣钱的?挣钱的方式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侠,挣钱

    古代的大侠闯荡江湖就跟我们出门旅行是一样的,需要路费,住店,吃饭,花销是非常大的,因此没有经济来源是很难维持下去的。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大侠怎么挣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1、劫富济贫型劫富济贫就是有功夫的出去把有钱但做坏事的人宰了,然后一部分散财给别人,一部分留给自己。例如《侠客行》

  • 沈万三是怎么死的?聚宝盆的传说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沈万三,聚宝盆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聚宝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据传,明朝洪武年间,沈家村有个财主沈万三,家有土地九顷,雇用长短工10多人。有一年逢大旱,草木将要旱死,这时沈万三家中的割草佣人,每天都割一捆油绿鲜嫩的草,日子长了,沈万三感到很奇怪,就问割草人:“天这么旱,怎么割来这么多好青草”。当时,他

  • 战国时越国为何领土比战国七雄中的韩国还大?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王豫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其中,就越国来说,无疑是

  • 秦始皇实施了什么文化政策?文字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文化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嬴政完成统一之前,中国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时期。经过这五百多年的发展,各诸侯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当时“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语言异声,文字异形”,除了政治上统一外,其他各个方面都不统一。在大一统思想的指

  • 秦始皇统治思想的来源是什么?秦始皇与法家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法家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统治思想的来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以法为教”出自《韩非子》一书中的《五蠹》篇:“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意思是说,人们学习知识可以,但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和制度。这样,人们看到的文字就只能是朝廷的法律和政令,政府要求人们做什么人们就做什么,从而达到“政

  • 哪些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科举,考试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自隋唐时期开始,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就和我们今天的高考类似。但其实说是与高考类似,但实际上还有不同,因为在古代这种看似公平的制

  • 科举制对唐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唐朝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科举制,唐朝

    科举制对唐朝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为何说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根据史学家研究,目前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那就是唐朝发展了科举制,拉拢了大批底层的读书人,也就是知识分子为唐朝服务。说到科举制,还得追溯到隋文帝和隋炀帝。隋文帝开创了考试先拨人才的制度,而隋

  • 古代皇帝的龙袍是什么样的?龙袍隐藏着哪些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帝,龙袍

    古代皇帝龙袍隐藏着哪些秘密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