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金朝纸币交钞是怎么来的?金朝纸币交钞从兴起到没落!

金朝纸币交钞是怎么来的?金朝纸币交钞从兴起到没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4/1/5 4:13:3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金朝纸币交钞d的兴起与没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朝的交子,发行于1023年的成都,比西方最早的纸币,早了六百多年的时间。

可是交子的推广其实存在一定问题,虽然被官方认可,不可造假。但是因为后期准备金不足,宋朝朝廷无限制发行,使得交子的信用度丧失,贬值非常严重。以至于该货币体系宣布破产。

金朝灭亡辽国和北宋以后,基本继承了宋辽两国的金融系统,在货币方面也是如此,金朝流通的货币主要以铜钱和交钞为主,其中交钞便是由交子演化而来。

01金朝同样具有货币危机的存在。

在占据了辽国和北宋大片土地以后,金朝最初也沿用了辽宋时期的钱币作为自己的流通货币,毕竟当时他们自己不会铸造货币,一直都是以物易物地过日子。

在设立伪齐以后,伪齐皇帝刘豫手下领着一帮宋朝旧臣,这帮人是懂经济的,也懂得铸造货币的办法。所以在伪齐的帮助下,金朝也逐渐开始尝试铸造属于自己的货币。

铸造铜钱的过程:

金朝的货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铜钱,一种是交钞。前期主要尝试铸造铜钱,铸造铜钱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铜原料,一个是铸造技术。

金朝对铜原料最初管控非常严格,毕竟是铸造钱币的原料,所以民间是不准出现铜器的,但凡有产铜的地区,基本上都由朝廷出面,派人把守开采。

可是民间总是有一部分铜器是无法断绝的,所以金朝最初打算官方铸造这些铜器,再以相应的价格卖给百姓们,这样一来这些铜器也就具备了一定的价值。

管控了铜钱的原料,还必须要改进铸造铜钱的技术。最初是用北宋的老办法,可是完颜雍时期,大兴改革之风,开创了短期的太平盛世。

这一时期对铸造铜钱的技术,也有了提升,提出了鼓铸技术。技术得到改进的时候,金朝其实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金朝敛散钱币的手段非常差,而且铜矿稀缺,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办法。

铸造出来的钱,无法大范围在民间流通,府库之中积压了大量货币。可是在钱币得到流通以后,金朝又担心百姓把钱藏匿在家里,不在时常流通,又设立的存留的限额。就算是用重刑来惩处那些超额藏匿的人,也无法断绝这种行为。

至于铜钱、交钞之弊,盖有甚者。初用辽、宋旧钱,虽刘豫所铸,豫废,亦兼用之。正隆而降,始议鼓铸,民间铜禁甚至,铜不给用,渐兴窑冶。凡产铜地脉,遗吏境内访察无遣,且及外界,而民用铜器不可阙者,皆造于官而鬻之。既而官不胜烦,民不胜病,乃听民冶铜造器,而官为立价以售,此铜法之变也。---《金史》

等到铜器大量在民间出现以后,私底下铸造钱币的情况,又出现了。自古民间不乏能工巧匠,他们打造出来的钱币,和金朝朝廷自己铸造的钱币,没有两样,这就给金朝朝廷造成了被动状态。

流通交钞的过程:

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在宋朝其实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流通。不过由于宋徽宗时期管理混乱,导致交子的信用度严重降低,最终毁于一旦。

金朝在铜钱出现信任危机的时候,再次用了宋朝的交子来缓和金融市场。所以他们的纸币交钞就这么问世了。铜矿在金朝非常稀少,交钞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交钞比交子的流通范围要广,因为它是官方直接发行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使用。可惜交子已经被北宋给玩坏了,吃过亏的汉族百姓们,对交钞根本就没有任何信心。

不过在金朝朝廷的一再推广下,交钞的发行量还是十分可观的。最初用传统的铜钱作为流通货币,后来出现问题以后,便用交钞作为流通货币,还是无法挽救当时的金朝货币市场。

交钞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重新推广的,但是没有解决问题,所以银子又成为了流通货币之一。结果铜钱直接被取消,市场上所流通的,只有交钞和银子。

02金朝铜钱政策的失败,使得必须要保住交钞的地位。

铸造铜钱以后,本以为可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可是没想到当时民间铸钱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再加上铜原料无法彻底被垄断,所以民间有不少铢钱行为。

此外铜钱的敛散,金朝是没有分寸的,在这种情况下,交钞和银子取代铜钱,成为了市场上的主要流通货币。

交钞的面额本身并不大,大钞只有1、2、3、5到10贯等5种面额,小钞只有100、200、300、500到700文等5种面额。

于是,禁官不得用大钞,已而恐民用银而不用钞,则又责民以钞纳官,以示必用。先造二十贯至百贯例,后造二百贯至千贯例,先后轻重不伦,民益眩惑。及不得已,则限以年数,限以地方,公私受纳限以分数,由是民疑日深。---《金史》

问题在于纸币是没有重量的,不像金属货币那样有分量,所以交钞不管面额大小,重量都是一样的,这让百姓们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所以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即将成为一种主流。

为此金朝朝廷算是伤透了脑筋,为什么呢?因为交钞他们可以随意发行,无非就是一点工本费而已。可是市场上的银子就那么多,民间多了官府自然就少了。

绝对不能让银子成为金朝的主流货币,这是金朝统治者当时的主要想法。藏富于民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

所以金朝在银子没有完全取代交钞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增强交钞在老百姓心中的信心。

首先,不允许官府使用大钞。过去官府用大钞与民间做交易,剥削百姓的情况实在是太严重,而大钞在市面上多了以后,也会相应贬值。

其次,百姓们交税的时候,必须要用交钞来缴纳。这一政策实行的理由就很简单了,为了保证交钞的流通性,税收都要用交钞。

再者,限制交钞的使用年限,到了时间就拿到官府换取新的交钞。一般都是以7年作为一个期限,以此表明朝廷会长期持有交钞。

这么一系列保卫交钞的行为,有没有保住交钞的地位呢?并没有。因为交钞的形式变化太快,使得百姓越来越迷惑。

03铸大钱再次成为金朝的自救之法,可惜什么都救不了。

交钞成为了金朝必须要保护的主流货币,那么面额控制方面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初交钞的面额并不大,而且以7年作为一个周期,只需要缴纳工本费15文钱,就可换成新的交钞。

可是公元1189年以后,地方上也拥有了制造交钞的权力。这下子交钞可就泛滥开了。最初的面值已经不能满足地方政府的需求。

及改铸大钱,所准加重,百计流通,卒莫获效。济以铁钱,铁不可用,权以交钞,钱重钞轻,相去悬绝,物价腾踊,钞至不行。权以银货,银弊又滋,救亦无策,遂罢铜钱,专用交钞、银货。然而二者之弊乃甚于钱,在官利于用大钞,而大钞出多,民益见轻。在私利于得小钞,而小钞入多,国亦无补。---《金史》

所以地方上开始泛滥似的印制大钞,逐渐出现了100贯、200贯甚至1000贯的大钞。1贯钱等于1000文铜钱,可想而知当时交钞出现了什么情况。

面值越来越大的同时,使得交钞严重贬值,吃碗面基本上都是背着一麻袋交钞上面馆的。表面上用大钞将百姓手里的钱都搜刮到了朝廷手里,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交钞已经不可能再次成为主流流通货币。

铸大钱的蠢办法,自古以来都有很多人实行,不过所有实行这一办法的朝帝国,基本都在短期内宣告灭亡了。

三国时期的刘备,在入川以后,根本没钱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所以他开始铸造大钱,同样规格的钱,刘备铸造的上面印的数额偏偏就是百姓手里的10倍、100倍。

三国时期的孙权更不简单,他发行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甚至有大泉五千这种货币。同样规模的铜钱,他的钱就可以当成五千个铜钱来用,这种剥削手段也是没谁了。

金朝在打算铸造铜钱大钱的时候,铜钱已经失去了市场流通的效力。所以金朝是在交钞广泛流通以后,再次使用了这个笨办法,搞垮了自己的经济。

04交钞拯救不了金朝金融体系,所以金朝转换了各种形式。

交钞是纸币的第二种形式,第一种是交子。可是交钞在金朝流通了一段时间以后,逐渐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

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金朝必须要想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办法,那就是重新发行新的纸币,以此取代交钞的地位。

其间,易交钞为宝券,宝券未久更作通宝,准银并用。通宝未久复作宝泉,宝泉未久织绫印钞,名曰珍货。珍货未久复作宝会,汔无定制,而金祚讫矣。---《金史》

为此一系列新纸币便诞生了,首先是将交钞改变成为了宝券。没用多久,宝券又变成了通宝,通宝再次变成了宝泉,宝泉由转而变成了珍货,珍货变成了宝会。

这一系列的变法,其实等于没有任何变法,只是把交钞换了一个名字而已。为什么金朝的这些货币变换会如此之快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老百姓们不买账了。

自从交钞使得百姓们破产了一回以后,他们再也不相信政府出台的任何货币政策。在他们眼里,当时只有铜钱、银子这些金属货币,才具有一定的购买力。

至于宝券、珍货这些纸币,和交钞一样,早晚还是会将他们剥削的一干二净。为此老百姓们纷纷拒绝纸币,他们将金属货币藏匿起来,而不用纸币作为流通工具,最终导致金朝金融系统,彻底坍塌。

金朝金融系统的崩溃,造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百姓不信任朝廷,朝廷调动不了百姓的积极性。以至于地方造反频繁,汉军和契丹军叛乱的也十分多。金朝的灭亡,其实货币政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总结:没有足够的准备金,千万别发行纸币。

古代的金融体系其实比现代要简单很多,一般都是以金属货币作为基本流通货币。宋朝时期经济达到了巅峰,差点从铜本位跨入银本位,这个时候才出现了纸币。

而纸币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想发行纸币,必须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有足够的准备金的。

当时交子的发行是有充足准备金的,准备金率达到了28%。也就是说朝廷有28份额的金属货币储备,才发行了100份额的交子,这是可以接受的。

可宋徽宗年间,交子泛滥发行,大大超出了可掌控的范围。缺少准备金的交子自然失去了相应的价值。

同样的道理,金朝想要空手套白狼,手里只有少量铜钱储备,居然想要大面额发行交钞,无异于是将交钞推入火海之中。纸币本身没有错,而且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象征。可是滥印纸币的结果,却能够酿成大错。

标签: 宋朝金朝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完美的马超为何声名不显?历史上的马超是个怎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马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马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应该提起《三国演义》中的马超,很多人都是一脸赞叹,因为马超这个角色塑造得太完美了。要说长相,马超绝对是顶级男神,人称“锦马超”;要说武艺,张飞和许褚都未必打得过马超,可见武艺超群;要说家世,马超一直是西凉实力派,连曹操都对其头疼不已;可就

  • 三国时期吴蜀的防御战略体系!姜维屯田开启蜀汉亡国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姜维,诸葛亮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吴蜀防御战略体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地利是死的,人是活的。尽管吴蜀都有天险可依,但如果仅仅依靠天险,而不搭建成熟的防御体系,也是不可能与强大的魏(晋)相持如此之久的。吴国的防御体系:重点防御+水师运用。吴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托长江天险长期割据的政权。因此:如

  • 诸葛亮最接近胜利的一次北伐!为何在街亭失守后放弃前行打道回府?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诸葛亮,马谡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北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公元221年,刘备东征败于夷陵,卒于白帝城。蜀汉政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图/夷陵之战后的三国局势此时的卧龙才子诸葛亮,已失去了《隆中对》里东西两路光复中原的战略条件。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孔明仍决定决定北伐

  • 黄河“铁牛”有什么作用?为何历经1300年至今完好无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黄河铁牛的秘密。黄河“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瑰宝,被我国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评为:“浮桥地锚中,以浦津桥铁牛锚最为著名”。古代黄河上有一个著名的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为了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唐开元十三年,皇帝命人在这里铸造了四尊铁牛。所以

  • 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挖出了哪些东西?七千年前祖先们吃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上古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七千年前祖先们吃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七千年前,由于气候适宜,双墩先民及时抓住了气候环境明显好转的契机发展农业,开始摆脱长期单纯依靠采集、捕捞、狩猎的生活,迈上了自主创造农耕生活的康庄大道。那么,大家都想知道,先民们

  • 永业田和口分田是什么?唐朝因此创造太平盛世!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永业田和口分田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永业田是北魏时期出现的一种分田制度,最初称之为世业田,北齐时期改称永业田,此后隋唐也称之为永业田。北魏时期,但凡养蚕的地方,每个18岁以上的男丁可以得到国家分给的20亩桑田,这是不用还给国家的,可以传给后代。相当于是私有制的田地。这

  • 长平之战赵国伤亡惨重,为何之后依旧能够大破秦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长平之战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为何实力依然雄厚?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长平之战,赵伤亡惨重,国内几空。可是,在随后的历史中,赵国依然能屡挫秦、燕,大破匈奴。其实,回顾当时赵国的状况,这些不足为奇。浓烈的尚武之风。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能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

  • 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指的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项羽,刘邦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指的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经常下棋,下棋中间会出现一个“楚河汉界”,这与刘邦和项羽为世界奋斗有关。项羽是楚国的贵族。他生来就具有神力,勇敢好战。楚汉战争初期,楚军占有很大优势。刘邦成长于社会底层,形成了他灵活多变的性格。公元前204年

  • “亲不过三代”!秦赵两国同宗同族却相斗了数十年!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秦国,赵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秦赵两国同宗同族却相斗了数十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在一个家族中也亲不过三代。在历史上,有两个人是同根同源,后代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几代之后,他们不仅没有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反而互相互相打仗,都欲除对方而后快。两个人是谁?恶来与季胜。后来的两个

  • 古代宦官做的事情“女汉子”也能办到,为什么皇帝却喜欢养太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唐朝,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皇帝却喜欢养太监?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的历史上,自从“宦官”这个“职业”出现以来,似乎总伴随着皇权的旁落。比如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等等……姑且我们不讨论太监是“忠臣”还是“奸臣”,太监能干的活,例如传话、监军,扶老人(慈禧太后),“女汉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