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挖出了哪些东西?七千年前祖先们吃什么?

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挖出了哪些东西?七千年前祖先们吃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4 更新时间:2023/12/6 11:53:3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七千年前祖先们吃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在七千年前,由于气候适宜,双墩先民及时抓住了气候环境明显好转的契机发展农业,开始摆脱长期单纯依靠采集、捕捞、狩猎的生活,迈上了自主创造农耕生活的康庄大道。那么,大家都想知道,先民们到底过是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呢?他们平时都吃哪些食物呢?我们从遗址发掘的各种动物骨骼,来给大家看看他们的日生活。

双墩所在的淮河中游地区,处于黄淮平原与苏北平原接壤处,地势低洼,常积水,河流易改道,因此在淮河流域因为河流带来的泥土堆积,使得遗址文化层能够压在土下,而不被后人的生产活动所破坏。所以现在的双墩遗址,发掘了很多先民的遗存。现在大家到蚌埠市博物馆参观,双墩遗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展览,但大部分人看完都一头雾水,一堆动物的骨骼在那儿,根本不知道是啥,看起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啥。所以下面我就说说双墩先民吃的的几种最重要的动物。

1.鹿

鹿类是双墩人主要的狩猎对象,约占狩猎所有动物的七成,从发掘的鹿角来看,很多鹿角都是人为割下而不是自然脱落的,显然是非自然死亡而为人类狩猎宰杀。

双墩遗址发现的鹿类骨骼有麝、獐、小麂、梅花鹿、江鹿、马鹿、四不像鹿等七种鹿科动物的遗骨。古时鹿成群结队,在山脚下到处奔跑,鹿飞跑时扬起的灰土,又叫塵即尘。地面上的路就是鹿踩出来的,而人则不会成群结队走一条道。所以说:“世上的路是由鹿先踩出来的。”另外在刻画符号中,发现有一个碗底一个碗沿各刻有一鹿。

双墩遗址发现鹿角钩形器,制作精良,工序复杂,首先截取一段鹿角的主叉枝,接着切割加工成器,主枝为钩,叉枝为柄,钩形器平时主要用来钩取树上的果实,但是也可以作为武器使用,

在双墩时代应该是拥有此类武器的多少,就决定战争的胜负。因此,在战争之前,各部落都往往要先去追逐鹿群。鹿角就是武器。得到鹿群就得到武器,失去鹿群,就等于失去武器来源。当然帝位、政权、统治地位就难保。这样,鹿就等同于帝位、政权。

2.猪

双墩遗址发现猪的个体数量少于鹿类,初步估计约占狩猎动物的三成,从个体数量来看,家猪比野猪明显为多。刻画符号中也比较多的家猪符号。在家猪中成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和幼年,这些现象说明人类将猪饲养成年以后才宰杀吃肉。人们只有足够的粮食以后,才可能有剩的粮食来养家猪。如果人类自己都吃不饱,就不可能有喂猪的粮食。由此亦可判断,双墩人的农业已经颇为发达。

吃猪肉最初当是吃全猪。这种习俗根源于猪灵生殖崇拜祭祀,其意义在于“中”,后来逐渐演变为招福纳祥。

双墩遗址出土了三件陶猪首,猪形刻画符号十件。下图的猪形刻画符号形象生动逼真,以单体猪形为主。当然还有猪与其他符号组成的组合符号。

《尚书·贡》:“海、岱及淮惟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说明上古时期淮海地区已经把猪作为贡品。

3.蚌

双墩遗址发现蚌器几十件,多选择坚硬的厚蚌壳加工制作而成。这说明双墩先民吃完蚌肉后,利用蚌壳来制作一些工具。形制多不规范,制作简单粗糙,只有少数精品。一般蚌器的制作是取下一块蚌壳口片,以口为刃直接使用,看不出再加工的迹象,只有少数蚌器从选料到加工都比较讲究,制作的非常精致。

4.鱼

双墩遗址发现水生脊椎动物有青鱼、草鱼、鲶鱼、龟、鳖、扬子鳄等,同时遗址出土很多的网坠,还有鱼钩、鱼镖等,说明双墩人的渔猎水平相当高超。在刻画符号中鱼及组合鱼造型非常多,姿态万千,占刻画符号的比例最大,还有渔网、鱼叉等。这些说明双墩先民有非常丰富的鱼文化。

徒手捕鱼叫摸鱼,鱼钩捕鱼叫钓鱼,鱼镖捕鱼锭鱼,鱼叉捕鱼叫叉鱼,渔网捕鱼叫撒网。不论是遗址出土许多大小不一的网坠,还是刻画符号中的渔网图像,都在诉说着双墩人具有高超的捕鱼技术。

食鱼:鱼肉味道鲜美,引人食欲,是淮河流域居民们日常饮食中的最爱。鱼肉营养价值极高。双墩遗址发现青鱼、草鱼、胡子鲶等,从古至今都是蚌埠人的主要鱼类营养来源。双墩人的生产力尚不发达,遇到灾年,这些鱼类可是双墩人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补给。

双墩刻划符号中鱼及组合鱼造型比例最大,占十分之一还要多。早期人类在各种器物和岩石上留下的符号、图画可充分反映当时的信仰。鱼祭是双墩人的祭祀仪式之一。设想一下双墩鱼祭祀礼仪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仪式的举行,如陈列祭品、祭器,以舞蹈模拟鱼的繁殖,后人的祭拜高禖神,吃鱼等。

鱼,因其旺盛的生殖能力而成为两性的隐语,盖源自远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双墩妇女们祭祀过女阴的象征物如河蚌、鱼或男根的象征物陶支锅之后,接着吃鱼、食蚌肉。

总结

对蚌埠历史文化的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双墩遗址。大家经常把中国史前文明分为长江、黄河两大块,淮河流域史前文明处于长江、黄河两大文明之交汇处而已,只认为具有中介性质,不是独立的文化体系。但是经过考古学界的努力,在淮河流域发现存在一个自有源头、自有文化特征、自有文化发展道路的淮河文化体系,蚌埠双墩为其源头之一。

蚌埠双墩地处淮河中游,为中国东西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汇地与通道。从遗址发现的遗物,我们可以看到,蚌埠双墩先民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先民在食物富足之余,有一部分拿来作为牺牲来祭祀祖先,是双墩人的宗教礼仪的一部分,又是双墩人信仰的物质载体。

标签: 上古

更多文章

  • 永业田和口分田是什么?唐朝因此创造太平盛世!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永业田和口分田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永业田是北魏时期出现的一种分田制度,最初称之为世业田,北齐时期改称永业田,此后隋唐也称之为永业田。北魏时期,但凡养蚕的地方,每个18岁以上的男丁可以得到国家分给的20亩桑田,这是不用还给国家的,可以传给后代。相当于是私有制的田地。这

  • 长平之战赵国伤亡惨重,为何之后依旧能够大破秦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长平之战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为何实力依然雄厚?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长平之战,赵伤亡惨重,国内几空。可是,在随后的历史中,赵国依然能屡挫秦、燕,大破匈奴。其实,回顾当时赵国的状况,这些不足为奇。浓烈的尚武之风。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能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

  • 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指的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项羽,刘邦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指的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经常下棋,下棋中间会出现一个“楚河汉界”,这与刘邦和项羽为世界奋斗有关。项羽是楚国的贵族。他生来就具有神力,勇敢好战。楚汉战争初期,楚军占有很大优势。刘邦成长于社会底层,形成了他灵活多变的性格。公元前204年

  • “亲不过三代”!秦赵两国同宗同族却相斗了数十年!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秦国,赵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秦赵两国同宗同族却相斗了数十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在一个家族中也亲不过三代。在历史上,有两个人是同根同源,后代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几代之后,他们不仅没有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反而互相互相打仗,都欲除对方而后快。两个人是谁?恶来与季胜。后来的两个

  • 古代宦官做的事情“女汉子”也能办到,为什么皇帝却喜欢养太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唐朝,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皇帝却喜欢养太监?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的历史上,自从“宦官”这个“职业”出现以来,似乎总伴随着皇权的旁落。比如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等等……姑且我们不讨论太监是“忠臣”还是“奸臣”,太监能干的活,例如传话、监军,扶老人(慈禧太后),“女汉子”们

  • 古代的衣服有口袋吗?古代人随身物都放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人随身物都放在哪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每当我们看古装剧时,都会有个小小疑惑。剧中的每个古人都能随手从袖子中掏出些铜钱或者银两,当然也有些古人会将“荷包”藏在衣襟中。这就奇怪了,难道古人的衣服上就没有口袋吗?他们把如此重要的“荷包”随手塞在袖子或者胸口,就

  • 长平之战灭赵是举手之劳,为何秦王突然下令班师回朝放过赵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长平之战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成为了天下最强的大国,并且经常欺负强楚及其他国家。但三晋之一的赵国却凭借强劲的实力与秦斗争到底,其名将廉颇、李牧也多次让秦吃了不少苦头。不过再强的国家也经不住“猪队友挖坑”。长平之战时,“名将”赵括硬是坑死了自己的45

  • 古代的国号是怎么起的?为何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名称会不断重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国号是怎么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对于中国古代王朝而言,取一个霸气而不失文化范儿的王朝名号,可以说是建立万世基业的关键性步骤。我们之所以对汉唐的恢弘大气无限向往,当然是因为他们强大的国力与灿烂的文化,但明晰有力的名号也是绝对的加分项。然而,不同于西方以某家族之名为王

  • 朱元璋是怎么看待元朝的?元朝到底算不算正统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是怎么看待元朝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元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同时又是吴元年,四年前在群臣的劝说下已经即吴王位的朱元璋在相继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后,已经彻底掌握了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战争主导权和主动权。换句话来说,就是此时中国长江以南剩余的割据势

  • 朱元璋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朱元璋也是迫不得已!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自明朝初期开始,明太祖朱元璋就先后下达了“片板不许入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等一系列的“海禁”举措,而且还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处罚条例。明摆着就是为了隔绝明朝与外界的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甚至是政治、军事等外交途径,从而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