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靖康之耻是怎么发生的?靖康之耻对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靖康之耻是怎么发生的?靖康之耻对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44 更新时间:2023/12/31 16:22:45

靖康之耻是怎么发生的?靖康之耻对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宋朝是历史的经济强国,但是由于当时崇文抑武,所以导致当时的军事力量十分薄弱,在北方人逐渐强大起来之后,终于对软弱的宋朝给予了重击,发生了靖康之耻。

在当皇帝之前,赵佶是一位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的有为青年,朝野上下的口碑都不错。当时的皇子们大多喜欢声色犬马,唯独赵佶每天沉淀在艺术的海洋里,这个爱好被当世所推崇。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个儿子,原本是做不了皇帝的。哥哥宋哲宗赵煦虽然在位15年,去世时仅有24岁,没有留下儿子。如果依照兄终弟及,赵佶也有五个兄弟,可是太后把绣球抛给了他。尽管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说赵佶太轻佻,不适合当皇帝,可是在向太后、蔡卞等人的支持下登基为帝。就这样,文艺青年赵佶转身一变,成为了宋徽宗

1126年,金国以宋朝背约为由,出动大军南下。当时金国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强悍,河北地区的宋军久不上阵,完全不是金军的对手。宋朝的一个文官对金军的的形容是:“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宋徽宗在听到这样的报告之后,吓得魂不附体。他命令太子赵桓监国,而自己准备逃往南方。但是其他官员认为任命太子监国,不如直接传位于太子。宋徽宗在情急之下,答应了官员们的要求。最扯的是赵桓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自己的太子当得好好的。突然间几个太监就把他带走了,把皇帝的衮服穿在了他的身上。就这样,赵桓在哭哭啼啼的情况下登基了,当时金军即将兵临城下。而宋徽宗早就一溜烟跑了,赵桓成了替罪羊。

宋钦宗赵桓登基之后,

所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打退金军。宋朝的文官们太扯了,一帮文官们建议赵桓逃往关中。理由是那里有战斗力强悍的西北军团,而且关中易守难攻。问题是金军已经快到了,这个时候根本就跑不过快速推进的骑兵军团。紧接着,赵桓的皇后带着儿子也逃出了开封。赵桓在这一刺激下,也准备逃跑。幸亏李纲一再的劝谏,在把宋钦宗留在了开封。李纲也确实有能力,他在很短的时间里部署了比较完备的城防。金国人善于野战,并不善于攻城,尤其是开封这样的首都难度系数更大。金军的几次攻城都被宋军击退,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金国士兵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在各方面的作用下,金国皇帝命令军队撤军。

已经逃往南方的宋徽宗在听说金军撤走了以后,也带着自己的领导班子回到了开封。很明显,当初让出皇位是迫不得已,现在他希望夺回皇位。请注意,在中国的历史中,皇帝是国家的统治者,太上皇的统治是没有合法性的。但是刚刚回到开封,宋徽宗就被自己的儿子软禁在了宫里。在击退金军之后,赵桓已经不想再把皇位吐出来了。没过多久,宋徽宗的生日到了。虽然赵桓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但那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赵桓前往后宫为父亲祝寿,在宴席上,宋徽宗端着一杯酒给赵桓。父亲给儿子端的酒,按理说无论如何也得喝。但是赵桓担心这酒里有毒,说什么就是不喝。在这一次时间中,赵桓深深的伤透了宋徽宗的心。

金国的撤退只是暂时的,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一点宋朝方面是明白的。宋徽宗给赵桓商量,宋徽宗的意思是我们爷俩不能都在开封,万一开封城破,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就完了。因此宋徽宗希望赵桓能够放他去西京洛阳,这样一来,还可以有一个备胎。并且自己可以在洛阳招募军队,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增援开封。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宋徽宗的见解是正确的。但是赵桓却担心自己的老爹是要跑到洛阳另立中央,赵桓拒绝了宋徽宗的建议。就这样,这父子二人一直留在开封城,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战备。果不其然,就在这年冬天,金军再次南下,而且出动的军队也更多。

面对金军兵临城下的态势,宋钦宗相信了一个道士的鬼话,要摆什么六丁六甲阵。结果阵型没有成功,开封的城门却被金军占领了。宋钦宗赵桓前往金军大营谈判。但被金国人扣押。到了这个时候,宋徽宗就成了开封城内唯一说话好使的人。狡猾的金国人不断的使阴招,金国人宣称可以由宋徽宗换回宋钦宗。这很明显就是金国人的把戏,宋朝大臣张叔夜跪谏宋徽宗不要前往金军大营。一旦你们父子全去了,大宋朝就真的完了。但是这个时候,那最后一点父爱冲昏了宋徽宗的头脑。他认为只要自己去就可以换回儿子,他还真的去了。结果当然是有去无回,开封城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再然后,金国人把宋朝的皇帝、后宫、贵族、大臣等2000多人全部押回了北方。

靖康之耻的影响首先从当时的情况上,可以说完全击破了宋朝高层统治的信心。后来即位的南宋高宗赵构更是将对金国的政策倾向于求和而不是力图光复中原。金兵破城后的烧杀抢掠及被俘虏的王室大臣遭遇。严重打击了当朝统治者的信心,偏安一隅似乎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所此影响,北进抗金的岳飞等将士浴血拼杀,刚取得一定战果就立即被“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兵。使南宋在战略态势上完全陷于被动之中。虽说南宋最终灭亡是有多种原因,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结果,但靖康之耻的影响视乎都一直伴随着整个南宋,信心上的溃败负面影响深远、深刻。

标签: 宋朝赵佶

更多文章

  • “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

    “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出现“狼烟”两个字,我们就知道,这里说的是“烽火”,古代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烟火,等到诸侯率领大军前来护驾,才发现自己是被耍了。而烽火狼烟,都是代表“战争”的意思,也是

  • "星期"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古代的星期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

    "星期"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古代的星期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星期制是古巴比伦人创立的制度,后来传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古罗马则用自己信仰的神灵为七天一周命名。星期制最早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在321年正式实施,此后星期制被传递到了世界各国,以至于成为了世界上的通用制

  • “官话”指的是什么?古代“官话”分哪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

    “官话”指的是什么?古代“官话”分哪几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要说哪国语言最多,恐怕只有中国了,基本每个地方的语言都会不一样,我们俗称为方言。但是在现如今如果遇到不是一个地方的话,我们都会用普通话来交流,在古代没有普通话的话,他们交流就用官话。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

  • 监军制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清朝时期为什么要废除监军制?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

    监军制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清朝时期为什么要废除监军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监军制度是一项特殊的军事制度,古代监军都是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汉武帝时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皆有,称监军,也称监军事。又有军师、军司,亦为监军之职。隋末以御史监军事,唐玄宗始以宦民为监军。中唐

  • 熏炉是怎么时候出现兴起的?古人为什么对香如此崇尚?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

    熏炉是怎么时候出现兴起的?古人为什么对香如此崇尚?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古人对香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将薰草、古兰、郁金、茅香等香草用于香身、熏香、辟秽、祛虫、医疗养生等许多领域,并有佩带、熏烧、熏浴、饮服等多种用法,插戴香草、佩带香囊、沐浴香汤等做法渐次兴起

  • “天打五雷轰”的五雷是什么?五雷和五行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上古

    “天打五雷轰”的五雷是什么?五雷和五行是什么关系?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影视剧或者小说漫画里面经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人在发誓的时候,说自己如果违背誓言就会天打五雷轰,或者五雷轰顶,然后就会有一道雷下来直接打中这个人,谎言不攻自破。不过,这些词说起来很容易,你知道五雷到底是什么吗?为什么

  • 故宫的设计者是谁?朱棣建造紫禁城准备了多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棣

    故宫的设计者是谁?朱棣建造紫禁城准备了多久?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清两朝皇帝的居所——故宫,已经建成了600多年。明清时期,故宫一直充满的神秘色彩,他是皇权的象征,威严而神圣,直到故宫成为博物院之后,其真实的面貌,才让世人所了解。对于故宫的历史记载,十分的想尽和丰富,明清一共24位皇

  • “生七不娶,暗九不过”讲的是什么?古代女子不容易!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

    “生七不娶,暗九不过”讲的是什么?古代女子不容易!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在一些地方,常常会听到满面沧桑的老人们说出一些精细的俗语,他们所说的这些俗语和他们脸上的一道道皱纹一样充满了岁月感,而他们所说的俗语就像是在诉说人生阅历一般,从老人们的口中说出口来还会听到许多有趣故事

  • “长安”“常安”!它是世界古都,也是历史建朝最多的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

    “长安”“常安”!它是世界古都,也是历史建朝最多的城市!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大城市,同时更是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洲知识技

  • 刘伯温死后留下的兵书去哪里了?朱元璋找了一生却不止近在咫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刘伯温

    刘伯温死后留下的兵书去哪里了?朱元璋找了一生却不止近在咫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手下的一群人,他就像刘邦一样知人善用,韩信点兵虽多多益善,刘邦却能用合理利用这一点,如果说韩信点的是兵,那刘邦点的就是将,朱元璋也是一个道理。事实上朱元璋一直和刘邦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