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虽然国力强盛,为何却没有收复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

明朝虽然国力强盛,为何却没有收复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03 更新时间:2023/12/12 6:31:01

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国祚长达276年。在这276年里,明朝先后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嘉靖中兴、万历改革等上升时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最强大的时候,明朝版图东起太平洋,西越青藏高原,北跨外兴安岭,南临南海,综合国力不可谓不雄厚。放眼于当时的世界,除了帖木儿王朝、奥斯曼帝国、波斯萨法维帝国等少数强权外,鲜有国家能与明朝一较高低。雄厚的国力自然会产生强大的军队,明朝军队实力强大,装备精良,对朝鲜等周边国家都产生过较深的影响。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明朝前期虽然国力强盛,却一直没有收复汉唐时期的故土——西域(新疆)地区。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明朝对西域的管辖,最远只延伸到了哈密一带。而西域的其他地区,则处于各种地面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些政权不受明朝统治,顶多也只是明朝纳贡。那么,明朝既然拥有强大的国力,却为不收复西域地区呢?笔者认为,有一个原因不可忽略,概括起来便是“没有动力”,这可以从明代西域的内部与外部情况进行分析。

从内部情况来看,明朝时期,西域诸侯割据,百业凋零

明朝时期,西域被数个地面(地方)政权所分割。其中,吐鲁番政权占据着高昌故地;亦力把里(后被叶尔羌代替)控制着塔里木盆地;瓦剌、吉尔吉斯等部族则盘踞在天山以北。各方政权相互征战,仅亦力把里的歪思汗,就瓦剌发生了多次战争。不少来自中亚西亚的外部势力,趁机进入西域。

另外,吐鲁番等政权还经攻打明朝的边关卫所,导致明朝不堪其扰,最后放弃了哈密。由于战乱频发、百业凋零,明代的西域已经远不如汉唐时期那么繁荣。根据资料统计,当时的西域大概只有40万人口,生产力水平较低;16世纪的《拉失德史》也记载:“这里(西域地区)甚至难以供养一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即使控制了西域,也得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付出相当大的统治成本,不划算。

从外部情况来看,明朝时期,传统商路衰落,西域的价值降低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之所以积极的凿通西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域地处丝绸之路要地,享有着比较重要的经济、交通与战略价值。当时,中原王朝控制了西域之后,可以借助丝绸之路获得丰厚的利益。但是到了明朝时期,世界发生了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等重大事件,丝绸之路的地位逐渐衰落。这个时候,地处丝绸之路西段的中亚-西亚地区尚保持着一些活力;而地处丝绸之路东段的西域地区,几乎成了“一潭死水”。在此情况下,明朝即便控制了西域,也难以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笔者认为,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明代西域的战略地位下降,明朝也就没有动力去收复西域。直到清朝中期,随着世界形势的变迁,西域的战略地位再次变得重要,清王朝才进行了平定西北的战争,西域才再次回归中原王朝。

标签: 明朝西域地区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中赵军节节败退,为何不向其他国家求助呢?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长平之战经过三个月的拉锯战,赵军被迫步步后撤至丹朱岭上的百里石长城防线,秦赵双方军队陷入僵持局面。而面对不利的战局,赵孝成王为何不向其他诸侯国求援,而是要单方面遣使向秦国求和呢?当秦赵两军在长平之战中陷入僵持局面时,一个显著的问题便跃然浮出水面,那便是双方大军的粮食供应问题。

  •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韩信会评价他为妇人之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谈及项羽失败的原因,古今名人有很多分析,比如任人唯亲、匹夫之勇、刚愎自用、目光短浅、不会用人等,大家都有所了解,在此就不多说了!但唯一的弱点却被人们忽略了,即:项羽对秦国非常残暴,但对起义军却很仁义;相反,刘邦对秦国很仁义,对起义军内部势力下手却相当狠毒!对于项羽这一致命弱点,韩信一语点破,只有四个

  • 古代文人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挣外快还可以置田买地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野史秘闻

    古代中国属于是帝制家天下的模式,因此史书记载也是围绕着帝王这个主线来进行叙事,所以今天的我们回望古代,是说不完的帝王将相,而相比之下,有关古人的生活记载,倒是少见了,因此今天的我们说起古代的历史,更多围绕的是皇帝和大臣的那些事儿。当然虽然古代关于社会生活的记载很少,但只是相对帝王将相的记载来说的,其

  • 孟尝君田文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所作所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君子是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上不宗乎君,下善取誉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这句话,是荀子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士的评价。这位名士,就是“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要知道在战乱的年代,能够身居高

  • 入选武侯祠的要求是什么?为何法正这位功臣不能进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法正,三国顶级谋臣之一,被《三国志》作者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法正善于奇谋,是深得刘备宠信的肱股之臣。法正定计斩杀夏侯渊,为刘备占据汉中立下汗马功劳。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在蜀汉政府中,法正的权力仅次于刘备,成为实权派。法正当权,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对他有恩惠的

  • 什么是和通泊之战?战役的背景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和通泊之战,清朝,战史风云

    清雍正九年(1731年)五至六月,在清平噶尔丹策零之战中,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以诱敌深入之策,于博克托岭、和通泊等处大败清军傅尔丹所部之作战。定寿将前锋,魏麟、闪文绣将车骑营,纳秦将奉天兵,塔尔岱、西弥赖将索伦兵,费雅思哈将宁古塔兵,阿三将右卫兵,素图将宁夏兵,承保、常禄将察哈尔兵,马尔齐、兖布将土默

  • 乱世中的清贫才女:陈竹隐用一身安然抚平一生的困苦流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陈竹隐,民国,历史解密

    朱自清是民国文人的标准答案:他早年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霸,成绩太好,提前毕业,当了大学教授;英国留学,娶了才女,参加新文化运动,创办文学组织……总之几乎所有民国文人的标配,他都占全了。朱自清长了一张说不出特点的大众脸,学了当时最时髦的哲学,却保留了浑厚的国学底子;朱自清不像徐志摩自带主角光环,也不如

  • 历史上第一个跟皇帝提出离婚的妃子,离婚原因也很奇葩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淑妃,清朝,野史秘闻

    淑妃,即额尔德特·文绣,字蕙心,自号爱莲,宣统元年十一月初八日(1909年12月20日)生于北京方家胡同,蒙古族,额尔德特·端恭之女。1922年12月1日,年仅十四岁的文绣和溥仪结婚。她在前一天的时候就被送进了紫禁城。因为当时的溥仪已经有一个皇后,也就是“正房”妻子,所以,文绣就被封为了淑妃。和婉容

  • 同样都是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和刘秀知名度为何相差那么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刘邦与刘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与刘秀同为开国皇帝,两人为何知名度相差这么多?刘邦,我们都了解,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但是提起刘秀,大部分人也许了解,但是也有人是不了解的,也就是说,刘秀的知名度其实是远远比不上刘邦的。刘邦创立汉朝,在历史上被称为西汉,其

  • 魏晋以来,古代的乐器箜篌与古筝在技术上有哪些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晋,箜篌,文史百科

    箜篌与古筝在技术上的区别更多(分属于竖弦类和平弦类乐器了),除了前面说过的在定弦方面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不同以及箜篌双排弦的特别之处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弹古筝要戴假指甲,弹箜篌(竖琴)不戴假指甲。这是因为箜篌的共鸣方式、置弦方式和筝不同,弹箜篌时手指触弦的角度也和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