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乱世中的清贫才女:陈竹隐用一身安然抚平一生的困苦流离

乱世中的清贫才女:陈竹隐用一身安然抚平一生的困苦流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58 更新时间:2024/1/4 1:48:20

朱自清是民国人的标准答案:他早年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霸,成绩太好,提前毕业,当了大学教授;英国留学,娶了才女,参加新文化运动,创办文学组织……总之几乎所有民国文人的标配,他都占全了。

朱自清长了一张说不出特点的大众脸,学了当时最时髦的哲学,却保留了浑厚的国学底子;朱自清不像徐志摩自带主角光环,也不如胡适具有天生的大师气质,还不像鲁迅能到风尖浪口展现行为艺术。做学问他没什么创见,写新诗他少了点格局。写了无数典型的心灵鸡汤文,算是现代网络美文的鼻祖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课本中,选用了不少朱自清的小品文:《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的文章结构总是先写景、再抒情,最后感慨人生。思想境界大同小异,笔调风格从不翻新。读一两篇觉得余香满口,一直读一直读就会发现千篇一律,都差不多。可见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背诵,很适合写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朱自清在青史留名,最主要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5页中提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说他饿死其实有点夸张,他实际上是因胃溃疡病逝,而他的胃病倒确是饿出来的。朱自清一身清高臭脾气,不太懂处世,不大会赚钱,作为当家男人不算很胜任,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异常艰辛。

对于朱自清的风骨节气不想多说了。这里想要展开细说的是朱自清的第二位夫人:陈竹隐。

陈竹隐的名字大概是取自宋代韩淲的一首《點絳唇》词:竹隐高深,夏凉日有清风度。苎衣绳屦。鹤发空相顾。翠扑流烟,又溪翁去。青山路。要当同住。长古无尘处。

这首《點絳唇·竹隱高深》确是一首很有意味的好词。不太出名,我很喜欢。陈竹隐一辈子都在困苦流离中,总是缺钱少粮愁生计。但她依然一身安然,恬淡自在,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从容。在花枝招展的民国名媛群芳之外,这样的女子太难得,三生未可有一遇。朱自清三生有幸。

陈竹隐出身在一个成都书香世家。但她小时候家境就已经败了。一家人的生活靠父亲陈正新在估衣铺做工维持。穷人偏生丁旺,陈正新生了儿女12个,陈竹隐排行最小,自然家中日子极为清苦。窘迫的儿时生活,这才只是陈竹隐苦难人生的开端。

陈竹隐十六岁那年,先是母亲不幸病逝,随后父亲忧伤过度离世。这个家就这么散了。史无备细,不知道她的11个哥哥姐姐的命运怎样。历史知道的是陈竹隐从此就独自走上了坎坷人生路。

陈竹隐8岁时起曾陆续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就凭这点底子,她居然就硬是考入了四川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这个毫无任何背景的16岁川妹子,就此跨出闺门,背上行囊,渐行渐远,独自走天涯。其后十来年陈竹隐的曲折经历,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生存的能力和内心的强大:

陈竹隐18岁师范学校毕业,居然跑到四千多里外的青岛打工,在青岛电话局做了一年多的女接线生,存了点钱,她就又到北平考入了北平艺术学院;在北平艺术学院,她专攻工笔画,凭自己的天生艺术素质脱颖而出,师从于齐白石、萧子泉、寿石公等民国大师。

北平艺术学院毕业后,陈竹隐并不肯安分本行,又跑到了北平第二救济院去做公益了;在北平第二救济院工作了没多久,发现院长克扣孤儿口粮,她和院长闹翻辞职了;然后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

陈竹隐在京中才名渐显。后来就投入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门下学昆曲。溥侗字西园,又称熙元,是“民国四公子”之一。至此陈竹隐上演屌丝逆袭励志片,成为了民国间又一个倾世名媛。这时陈竹隐已经28岁了,这在民国算是资深剩女了。

溥侗是一世名士,交友满朝野,有很多文人大师好友。有时也会带陈竹隐等女学员去和大学教授单身狗联谊。有一次,溥侗带着陈竹隐和几个女学生到西单大陆春饭店,与清华大学的一群教授叶公超和“清华双清”朱自清、浦江清等聚会。这是一场有预谋的约会。

陈竹隐后来在她自己写的《忆朱自清》一文中,写到了她和朱自清的缘起:

我与佩弦的相识是在1931年。这一年4月的一天,浦熙元老师带我们几个女同学到一个馆子去吃饭,安排了我与佩弦的见面。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黄色的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挺文雅正气,但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又显得有些土气。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筠就笑着说:“哎呀,穿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要我才不要呢!”我却并不以为然。他写的文章我读过一些,我很喜欢,很敬佩他,以后他给我来信我也回信,于是我们便交往了。

那年头的才女远比现在的网红要优雅和知性,只有初心,不会算计。那年头的教授却远比现在的教授更会显摆和撩妹,既有色心,更有色胆。认识不久,朱自清就出手了,他给陈竹隐写的第一封信,称呼她为“竹隐女士”,落款是“朱自清”。一周后,他对她的称谓就变成了“竹隐弟”,落款升级为“自清”。一来二去,两人发展飞速。到了第五封信,她的称谓就成了“隐弟”,他的自称也亲昵为“清”。搞定。

朱自清之前已经有过一个结发妻子武仲谦,两人同年又是同乡。朱自清18岁上大学那年和武仲谦结的婚。婚后12年,武仲谦给朱自清生了三男三女共六个娃:长子朱迈先,长女朱采芷、次女朱逖先、次子朱闰生、小女朱效武、小儿朱六儿。其中朱六儿只1岁就夭折了。1929年武仲谦因肺炎去世。朱自清自己带着五个孩子。

陈竹隐是一个典型的川妹子,吃苦耐劳顾家。内心还有点小浪漫,打定主意要立足现实过日子。她觉得朱自清实在、文雅,完全符合她的婚姻观。就爽爽快快接受了朱自清。哪知朱自清“文雅正气”的背后,居然还有那么多其他的东西。当5个孩子一字排开,向二十多岁的陈竹隐喊妈妈的时候,她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朱自清和陈竹隐认识了2个月不到,6月份两人就订婚了。不久朱自清就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直到1932年7月回国两人结了婚。婚后朱自清当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陈竹隐嫁了朱自清,只有完全接受朱自清这个人。可惜朱自清给不了她好的生活。

首先就是物质上捉襟见肘就不说了。家里孩子众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朱自清从来不知道该怎样好好养家,结婚后两人居然马上又连着生了3个孩子。8个孩子的清苦人家,这种日子怎么过,够陈竹隐愁到未老先衰的。为了给孩子们上学,陈竹隐甚至偷偷跑去医院卖过几次血。

精神上陈竹隐也常被冷落。婚后的朱自清像换了一个人,陈竹隐在《忆朱自清》中说:他的作息时间是安排得很严格的:早晨起床做早操,用冷水擦澡,洗脸,漱口时就把书放在洗脸架上看,然后喝一杯牛奶就到图书馆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看报。图书馆一开门便又去了。吃罢晚饭,还要去图书馆,直到闭馆才回家。进家门便又摆上东西写,一直到11点休息。除了生病,竟然从未见他11点前睡过……

这倒也罢了,朱自清还老在新妻子面前忆老妻:有一次朱自清写了一篇《给亡妇》悼念武仲谦。《给亡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柔造作,动人心弦,催人泪下。问题在于不地道的是,《给亡妇》是在他和陈竹隐新婚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写的。这就有点不是味道了,相信陈竹隐很难过,还得憋着说不出来。

之后,抗战爆发,朱自清转载于成都、北平、昆明等几个城市,日子更加窘迫,常常三餐不济,也没多余的钱买衣服。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朱自清买到一件赶马车人穿的马皮旧披风,怪怪的披在身上御寒。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更无钱治病。

1948年朱自清临终前嘱咐陈竹隐:“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这一节,被毛主席大赞很有民族气节。可是他的遗言这么一说,就害苦了陈竹隐和一大堆孩子,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朱自清到底是个书呆子,光顾自己讲民族大义,自己穷困到死也就罢了,拖累的妻儿老少陪他吃了一辈子苦。

朱自清去世,陈竹隐悲痛欲绝,作挽联曰:十七年患难夫妻,何期中道崩颓,撒手人寰成永诀;八九岁可怜儿女,岂意髫龄失怙,伤心此日恨长流。

陈竹隐婚前从困苦家庭中苦苦挣扎,靠自己的力量成长,翻身实现阶层跳跃,渐入佳境,进入京华上层文化圈子。但是和朱自清结婚后,就完全活在了朱自清的影子里,洗尽铅华素手持家,告别风花雪月。扮演了世上最难的角色续弦和继母,并做到了世上最为完美的贤妻良母。

朱自清去世后,她独自操持着清贫之家,死撑着把一个缺了顶梁柱的家维持了下来。解放后陈竹隐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一个月能挣六十元,带着几个较小的孩子,日子才过得稍微从容了一点。

朱自清的大儿子朱迈先曾在国民党后勤总署组训司和桂北第八专署任秘书。1949年底,朱迈先和桂北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接受了和平改编。时隔不久,“镇反”运动开始,朱迈先随之被捕。1951年底,朱迈先也含冤以“匪特”罪被新宁县法院判处死刑,执行枪决,时年33岁。朱迈先之妻傅丽卿难以抚养两儿一女三个孩子,就向陈竹隐求援。她就每月都给傅丽卿寄去一半工资三十元钱。

陈竹隐的后半生与世无争。到晚年时分白首穷于文案,一有闲余的日子,她全部用来整理朱自清的书稿。后来她把朱自清生前的手稿、文章、实物、全部捐献出来,只给每个孩子分得一封朱自清的信作为纪念。

1990年6月29日,陈竹隐静静离世,享年87岁。她的一生是由独立和新潮始、以相夫教子继、最后以归隐恬淡终。她默默忘却少年时的诗和远方,也放下心中的昆曲、国画,把原本传奇的一生过得悄无声息,静静老去。

标签: 陈竹隐民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第一个跟皇帝提出离婚的妃子,离婚原因也很奇葩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淑妃,清朝,野史秘闻

    淑妃,即额尔德特·文绣,字蕙心,自号爱莲,宣统元年十一月初八日(1909年12月20日)生于北京方家胡同,蒙古族,额尔德特·端恭之女。1922年12月1日,年仅十四岁的文绣和溥仪结婚。她在前一天的时候就被送进了紫禁城。因为当时的溥仪已经有一个皇后,也就是“正房”妻子,所以,文绣就被封为了淑妃。和婉容

  • 同样都是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和刘秀知名度为何相差那么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刘邦与刘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与刘秀同为开国皇帝,两人为何知名度相差这么多?刘邦,我们都了解,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但是提起刘秀,大部分人也许了解,但是也有人是不了解的,也就是说,刘秀的知名度其实是远远比不上刘邦的。刘邦创立汉朝,在历史上被称为西汉,其

  • 魏晋以来,古代的乐器箜篌与古筝在技术上有哪些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晋,箜篌,文史百科

    箜篌与古筝在技术上的区别更多(分属于竖弦类和平弦类乐器了),除了前面说过的在定弦方面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不同以及箜篌双排弦的特别之处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弹古筝要戴假指甲,弹箜篌(竖琴)不戴假指甲。这是因为箜篌的共鸣方式、置弦方式和筝不同,弹箜篌时手指触弦的角度也和弹

  • 七千破百万?滏口之战—中国史上实力最悬殊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北魏,孝文帝,战史风云

    七千破百万?滏口之战—中国史上实力最悬殊的战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古代史上有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像彭城之战,昆阳之战,淝水之战等等。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一次精彩但又知名度不高的战役——滏口之战。一方以区区七千人马大败对方百万大军。堪称中国历史之最。滏口之战发生在公元528年

  •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为何被称为“明朝文天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史可法,明朝,历史解密

    明末大英雄史可法曾被称为“明朝文天祥”,名气很高,近年来却被拉下神坛,到底该不该?的确,南明的过早覆灭与史可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没有必要给予过高的推崇。我认为,史可法有以下几处重大失策:一、北都覆灭,史可法身为南京兵部尚书,位居留都百官之首,主管东南一隅的军务,举足轻重。可是,当崇祯皇帝殉国的消

  • 古代新娘陪嫁嫁妆都有些什么?应有尽有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嫁妆,春秋,野史秘闻

    结婚从古自今都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神圣的时刻,然而,二人甜蜜的结合并非只是另个人的事情,而是两家人的事情,从古自今皆是如此。男方结婚需要各种准备,而女方家长则需要为女儿置办嫁妆。在现代,嫁妆一般是以人民币、金银首饰、车等为主,但是在古代这些可真都不算啥!据史料记载,新娘要置办嫁妆的风俗始于春秋时期,当

  • 曹操是怎么被自己的谋士司马懿抢了自己的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汉朝,风云人物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

  • 在武则天死后,武三思为何没有遭到李唐皇族的清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武则天,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要知道,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包括李唐皇族在内的阻碍者,都一一被武三思给铲除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武则天死后,仍然权倾朝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武则天死后,武三思为何没有遭到李唐皇族的清算?武周圣历元年,武则天欲立武三思为太子,但却

  • 杨秀清和萧朝贵这两位人才是如何加入太平军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杨秀清,战史风云

    在天平天国之中历来有两个谜团:1.杨秀清和萧朝贵是何时加入太平军的2.萧朝贵说自己是天兄下凡是不是杨秀清指示的?其实这俩问题也不是没有答案。萧朝贵“拜上帝”的时间确实不甚明确。在《太平天国起义记》中,第一次出现萧朝贵的名字是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夏洪秀全二次入桂的时候,“紫荆山拜上帝之教徒未久即

  • 黄国的遗址在现在的什么地方?黄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黄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以黄国都城为中心的黄邑地区,地处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人民丰衣足食。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麻、鱼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据历史资料记载,颛顼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一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期阶段,社会总人口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