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时期,武举制度又是怎么完善的?

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时期,武举制度又是怎么完善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92 更新时间:2023/12/18 3:56:42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武周长安二年(702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本次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认为,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或“武科”的正式出台。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封建国家网罗武备人材的重要制度。武周时期的武举偏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而整个制度还不够完备,只能说是武举的创制时期。

宋代完善

宋代开始,武举被纳入整个科举体系之中,确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武举制度臻于规整。宋代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比如孙吴兵法(孙子吴起)等。

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尚有唐代的郭子仪(唐玄宗开元初年武举异等),北宋徐徽言(文进士出身,后弃文习武,徽宗授武状元)等等。

元代废止

元代武举废止不行。

明代兴盛

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到了明朝时武举考察内容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便不能参加武试。初期的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另一题论考四书。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但明代的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到成化十四年(1478),才根据太监王直的建议,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弘治六年(1493年),定武科六年一试,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后又改为三年一试。考试内容主要是马步弓箭和策试。

万历末年曾有过一次实行改革的议论,有朝臣主张设“将材武科”,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显然易见,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提议,可惜并没有引起朝廷重视,只是说说罢了,否则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崇祯四年,参加武会试的举子中,能运百斤大刀者只有王来聘、徐彦琦两人,发榜后徐彦琦榜上无名,议论腾起。当时正“锐意重武”的崇祯帝认为有人作弊,将考官、监试御史等一大批官员下狱、撤职,令倪元璐、方逢年等主持复试。复试后选取百人,依照文榜例,分三甲传胪赐宴。崇祯亲自调阅前三十名试卷,钦定一甲三人,王来聘居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授副总兵职。明代武举一直没有殿试,也没有设立一、二、三甲的区分和鼎甲名号。正式有武状元之设,王来聘是第一人。

明代武职多半由世荫承袭,加上由行伍起家者,武举只是个补充形式,所以,明代武举出人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明末名臣熊廷弼,他是一位难得的文武通材。《明史》本传说他“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据清人王应奎说,熊迁弼先中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弃武就文,又中万历丁酉(二十五年,1597)湖广乡试第一名,次年登进士。“于是榜其堂曰: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这在历史上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清代兴衰

清代制度上基本沿袭明末,考试程序、办法等。至清朝时,改为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黄巢起义是如何爆发的?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黄巢起义,战史风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能看到他推翻唐朝的野心和渴望,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农民起义运动。唐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爆发的最大的三次农民起义之一,这次农民起义规模巨大,深究唐末农民

  • 狄仁杰的神探之名是怎么来的 这和什么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狄仁杰,历史解密

    随着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系列的热播,狄仁杰“神探”的形象可谓是早已深入人心,他以沉着冷静的气场、细致缜密的推理、精彩绝伦的分析,从而成功地破获了一桩又一桩的惊天迷案、大案,令整个朝野都为之震惊,深得皇帝武则天和天下臣民的称赞。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大名鼎鼎的狄大人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个“神探”的美名,

  • 少林秘籍《易筋经》真是达摩所创吗?为什么里面有房中术的思想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易筋经,少林寺,野史秘闻

    《易筋经》相传为达摩所创,不论在武侠小说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易筋经》都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在历史上,少林寺也因为此经,付出了不少惨痛的代价。但是《易筋经》的来历,真的是达摩所做吗?“易筋”之名明显是道家之语。而且《易筋经》中多是导引吐纳等功夫,讲究的是神、体、气三者的结合,使五脏六腑、以及全身经脉

  • 历史上魏蜀吴三国主公的谋士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从公元184年黄巾起到281年灭吴止,是为三国时期。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汉末三国时期,曹操谋士众多,比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等,众所周知,曹操的谋主不是荀彧,也不是郭嘉,而是荀攸。可能有人会疑问,荀彧帮助曹操运筹帷幄,被称为张良,而郭嘉算无遗策,奇谋层出不穷,为何

  • 古代有数以万计的兵书,孙武凭什么能在其中脱颖而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数以万计的兵书,最著名的自然是《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更是享誉千年,被尊称为兵圣。但是如果仅仅凭一本兵书,就能成为兵圣,那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近现代以来,论述孙武和《孙子兵法》的书籍文章数不胜数,却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说清孙武是怎么指挥打仗的。其实在孙子之前,中国早就有

  • 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都吃过哪些败仗呢?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若是要论谁是三国时期第一的武将,肯定很多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吕布的名字。吕布之勇猛,在三国中少有人是他的敌手,曾经一个人就能和张飞关羽两人周旋,由此可见其武艺的高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武艺高超的人,曾经却也吃过不少败仗。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败在一个人的手下三次,这个人就是曹操,他三破吕布大军,最后擒杀吕布

  • 永王李璘曾坑李白写“反诗”,最后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璘,唐朝,李白,历史解密

    长安,马球场。一位年少英俊的贵族公子正在赛场上纵横驰骋,他手中的马球杆左挥右挡,不一会就打出一个漂亮的进球。一旁的侍从们顿时彩声雷动,可这位贵族公子却只是关心的看着他的爱驹,对四周的嘈杂之声毫不理会。"永王殿下",随着侍从的呼唤,一心伺候马匹的贵族公子方才转过身来,原来这位贵族公子便是唐玄宗的第十六

  • 鲁元公主:刘邦的第一个女儿,贵为天之骄女,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鲁元公主,汉朝,刘邦,野史秘闻

    有时候,命运的捉弄,总是让人有些猝不及防,比如说,接下来要讲得这位主人公,她便是如此,少年时候的清贫,后来的富贵,可是,却都不及,她这辈子坎坷的人生,即便后来成为了公主,也不能避免,真是让人叹息。而这位主人公是谁?她姓刘,乃是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的第一个女儿,母亲乃那位可与武帝比肩的吕雉。她的名字并

  • 宋恭帝赵显:南宋末代皇帝,到驸马再到高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恭帝,宋朝,风云人物

    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语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作为当时的亡国之君,年仅六岁的宋恭帝沦为蒙古元朝的阶下囚,开始了长达47年的传奇的俘虏生涯。亡国之君这个称呼虽然不

  • 从历史典籍中的记录来看,宋宁宗赵扩是一个好皇帝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宁宗,赵扩,文史百科

    有人认为宋宁宗执政无方并非没有证据。宋宁宗是宋光宗唯一的子嗣因而他从小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从小到大,宋宁宗不仅仅屡次受到了宋光宗的赏赐和分封,之后还在宋光宗的安排下曾经跟随多名当时的名师学习,宋宁宗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宋宁宗怎么是智障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