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汤和曾对朱元璋发过牢骚,那么他如何在官场中明哲保身?

汤和曾对朱元璋发过牢骚,那么他如何在官场中明哲保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27 13:36:15

看《明史·汤和传》开头,就知道汤和这个人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差。从取和州,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

这跟徐达差不多,当初在滁州时,徐达挺身而出,代替朱元璋为人质交换孙德崖,同样是其结局的一个伏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汤和对朱元璋也是发过牢骚的,朱元璋对汤和也是多有不满。

汤和驻守常州时,一次请示未得到朱元璋满意的答复,他便在醉酒时埋怨:“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毕竟对你那么恭敬,而你却如此对我。

朱元璋的反应是“闻而衔之”,已经心生嫌隙了。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细数汤和在征陈友定时的过失,只封他为中山侯。

平中原师还论功,以和征闽时放遣陈友定余孽,八郡复扰,师还,为秀兰山贼所袭,失二指挥,故不得封公。

洪武四年朱元璋以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溯江而上西征明夏政权。明夏丞相戴寿扼守瞿塘关,守将莫仁寿在瞿塘峡横架铁锁,封锁江面。又遇大雨,江水暴涨,汤和无奈驻军大溪口,数月不进。当时傅友德率军自秦陇入蜀,攻克绵州,廖永忠挑选精兵破瞿塘关,进入夔州,汤和这才“引军继之”。班师回朝论伐蜀功,傅友德、廖永忠受上赏。

当时的明夏政权,明玉珍已经死了五年,明升不过十五岁。伐蜀之战,就是送给汤和的功劳。但是朱元璋对汤和此战的表现非常不满:

上复谕中山侯汤和曰:朕前者命尔统师伐蜀,尔乃驻兵归州逗留不进。非颖川侯(傅友德)越关度险直入剑阁,致戴寿撤瞿塘之兵,还援汉州。德庆侯(廖永忠)因得乘虚攻破瞿塘,则西蜀何由可下。后攻保宁,又不勇往。尔朕旧人,自濠梁相从,军功不细,宜爵尔为公,缘功过不相掩,封尔为第一侯爵。今又不能自奋,而使他将得上功,朕甚为尔惜之。——《明太祖实录》

汤和此时,已经是深刻了解了朱元璋的为人,又加上本就是他能力不足造成的,他只能“顿首谢罪”。

洪武五年的三路大军北伐,汤和跟随徐达出征,本应是一次帅师而出、凯旋而归的战争,这又是一次加官进爵的机会。但是徐达一路作战不利,汤和在断头山遇敌战败,平阳左卫指挥同知章存道战死。此时朱元璋的反应是“帝不问”。

洪武十一年,汤和因功进封信国公时,朱元璋赐给汤和的诰书写道:

居旧将之行,惟守毗陵于忠有慊,朕念相从之久,泯前过而论见功。

汤和之功,朱元璋在诰书中写得明明白白:

东平越地,南下八闽,西擒察罕脑儿酋长,下巴蜀,颇有其功。

这是先批评一句,然后论功封你为国公,你得记着你是有过失的,是我朱元璋既往不咎。

以上就能看出来汤和与朱元璋微妙的关系。

洪武二十一年,汤和以年老乞骸骨,当时开国六公爵,徐达邓愈李文忠已病逝,其余公侯“皆在京师”,但是“见和之请”,才“次第以为言”。

这,就叫眼力见。

朱元璋同意汤和等人的退休申请,便在凤阳为汤和等诸公侯营造府第。当时浙闽一带屡有倭寇扰民,他对汤和说:“卿虽老,强为朕一行。”汤和不负所托,在沿海营造数十城,兵丁役夫数万人,浙地百姓已有怨言,汤和却说:“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直到嘉靖年间,倭寇肆虐沿海,汤和筑造的数城皆坚固,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

朱元璋的用人水平还是毋庸置疑的。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因病失声,朱元璋“即日临视,惋叹久之”,病情刚有些好转,又让汤和的儿子把他迎接至京师,坐车入宫。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情更加严重,朱元璋“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

感情如此之深,夫复何求。

汤和晚年,经历了胡蓝案,听闻了李善长、冯胜、蓝玉、傅友德之死,行事愈加谨慎,在他每年一次的入京朝见,所听关于国事的议论,不敢向外泄露一句。

从汤和刚开始的“约束甚谨”、驻守常州的牢骚;到伐蜀之战后的顿首谢罪、春秋高思归故乡的乞骸骨;再到晚年的“益为恭慎”,没有胡惟庸的得寸进尺,没有蓝玉的骄姿蛮态,只在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行事态度,跟随领导性格的转变而转变,小心驶得万年船,或许这就是官场中明哲保身的最佳方式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彭城之战的经过如何?为何刘邦能获得胜利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就在刘邦平定了关中之后,刘邦前往了修武,此时恰好是陈平从楚国来投靠了刘邦,于是乎刘邦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那就是相遇离开了彭城,现在彭城的防守空虚。所以刘邦认为这是东进彭城的最佳时机。但是在这之前刘邦还需要制造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讨伐项羽,正所谓师出有名才能成正义之师。当时是洛阳的三老提出建议,相遇

  • 宋江为何能让108位好汉心服口服的?用的什么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为何能让108位好汉心服口服的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宋江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在郓城县那一亩三分地有着一份算是不错的工作,自家的老父亲也在当地有着不少土地,算是略有资产。但是和梁山上其他好汉比起来,宋江的确是算不上出彩,没有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等人的出色智慧,没有玉麒麟

  • 朝鲜送给多尔衮12位美女,为什么却引来大祸?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多尔衮,清朝,野史秘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多尔衮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高句丽王朝灭亡后,朝鲜半岛先后经历了高丽王朝、李氏朝鲜等朝代,但是这些朝代都没有避免向中国进贡美女的命运。元朝民风彪悍,他们特有的草原风导致了这种游牧民族将女性视为“资源”,从来不嫌多,因此他

  • 关羽镇守荆州时,刘备为什仫不安排一位得力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三国,风云人物

    刘备知道二弟关羽智勇双全,夜读春秋,秉烛达旦,是一个爱学习的人,用他守荆州是比较好的人选。武功高,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功盖华夏!智谋很高,连鲁肃设的计都能看出来,足见智谋不低!特殊地理位置,易攻难守。没听诸葛亮的忠告:东合孙权,北距曹操关羽,骨子里的傲气,最终大意失荆州。关羽

  • 提到南宋散文,它在不同时期又有怎样不同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达成辽宋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为何却被后世称为耻辱?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萧太后,战史风云

    澶渊之盟有利于宋朝么?边境和平百年,可燕云十六州再也无心夺回,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来以后,不少大臣主张南迁。宋真宗本人也表示,自己没打过仗,要不躲一躲?这个时候宰相寇准一口唾沫星子逼退了所有打算南迁的朝臣,也让宋真宗一下子打消了这个想法。寇准表示,不仅要打,而且宋真宗你还要

  • 司马睿建立东晋后为何会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睿,东晋,历史解密

    公元313年,发生了有名的永嘉南渡,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的名门望族和精英人才,以及朝廷官员,包括官员家里的下人和牲畜等都被带到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当时的这个以士族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大规模迁徙共迁徙了大约九十多万人,其琅琊王氏也在其中。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时东晋王朝,可谓是个特别的王朝,

  • 南北朝有个善人,怕虱子饿死竟然不吃菜心?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野史秘闻

    南北朝有个善人,怕虱子饿死竟然不吃菜心?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南北朝时期,北齐国有个叫江泌的人,生卒年不详。字士清,济阳考城(今属河南兰考、民权一带,一说东仁县)人。父亲江亮之曾做过员外郎。《南史》记载:“泌少贫,昼日斫屧[zhuó xiè] 。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江泌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

  • 太平公主的死因是什么?她为什么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平公主,唐朝,风云人物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中,只有皇族的女人,地位是最尊贵的,也只有她们拥有男人的尊重,作为皇帝的女儿,要是得到了皇帝的宠爱,那么这个公主,也一定能享受到很好的待遇。在我国的历史中,有一位公主的父亲和母亲,全部都是皇帝,这位公主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公主,或许是因为当年自己女儿的死亡,总之武则天很宠爱太

  • 在《水浒传》一书中,武大郎所卖的炊饼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作《食蒸饼》诗一首:“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水浒传》一书中,武大郎所卖的炊饼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武松对武大郎说:“你从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