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盘点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十位帝王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十位帝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44 更新时间:2024/2/25 14:14:44

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数百位帝王,其中虽不乏一些昏君庸主,但同样有大量的英明神主。个人认为,要在这数百位帝王之中,评选出十位最有作为,不仅要参考其文治、武功,更应该关注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名: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功绩:灭南宋、建元朝,创行省制,发行纸币

忽必烈为托雷第四子,蒙哥之弟,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尊号“薛禅汗”。1271年建国号大元,以大都为首都。至元十一年(1274年),命伯颜南下攻打南宋,并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一统。政治上,保留了宋朝的机构,注重人才选拔,于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经济上,发行纸币、建立“国仓”;宗教上,实行宗教自由;军事上,虽然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遇失败,但在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还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第九名:光武帝刘秀

功绩:建立东汉、统一全国、开创“光武中兴”

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年,刘秀随兄长刘演起兵于南阳,并于“昆阳之战”中大败新莽大军。更始帝即位后,刘秀持节治理河北地区,后于更始三年(25年)与更始帝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后经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局面。平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一手缔造了,开创“光武中兴”局面。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饬吏治,精简机构,优待功臣,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休养生息,释放奴婢刑徒,抑制豪强,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军事上,推行“柔道”治国,改革军制,制定了以保守为主的边防政策。

第八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功绩: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驱逐沙俄

康熙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期挫败权臣鳌拜,夺回大权,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成年后,削除三藩,平定了三藩之乱,又挫败了沙俄侵略军,并消灭了在台湾的郑氏政权。此外,又三征噶尔丹,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实现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笼络汉族士人;经济上,注意休养生息,停止圈地,固定丁银,修治漕运,废除匠籍;文化上,尊崇儒学、注重西学,笼络藏传佛教。不过,康熙标榜仁政,到晚年有所倦怠,出现吏治败坏现象。

第七名:宋太祖赵匡胤

功绩:建立宋朝,基本完成统一,完善科举制度

赵匡胤于后汉时投奔郭威,并于后周世宗柴荣时随征北汉、南唐,因屡建战功而受柴荣器重。显得七年(960年),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后回京被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登基为帝,建立宋朝。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他完善科举制度,开创锁院制、弥封制、誊录制、别试制,同时殿试制度得以成为定制。同时,统治上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地方崛起的可能,并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和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又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以期夺回燕云十六州。

第六名:明太祖朱元璋

功绩: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

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家乡受灾后又入黄觉寺做行童,25岁时参加反元起义。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自称吴王。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力行改革,政治上废除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大明律诰》,严惩贪官;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丈量土地,清查户口;文化上兴科举,建立国子监。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中兴”。

第五名:隋文帝杨坚

功绩:建隋灭陈,创“三省六部制”,缔造“开皇之治”

杨坚出身北周军事贵族,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即位后在政治上,修订刑律和制度,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改为州、县两级制,修订《开皇律》,巩固中央集权。经济上,设置粮仓、改革货币,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一手缔造了“开皇之治”。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第四名:汉武帝刘彻

功绩:加强集权,独尊儒术,币制改革,首开丝路

刘彻为汉景帝刘之子,后元三年(前141年)即位。在位期间,为扭转西汉前期暮气沉沉的局面,积极推行改革。在政治上,创设内外朝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设立十三刺史部,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经营,抑制富商大贾势力。文化上“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采取扩张政策,除与匈奴常年交战外,还先后攻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第三名:唐太宗李世民

功绩:精简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开创“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唐太祖李渊之子,隋末时随父亲起兵,领兵攻破长安,唐朝建立后,则带兵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626年),因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正式即位。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其“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二名:汉高祖刘邦

功绩:推翻秦朝,建立汉朝,汉承秦制

曾为秦国泗水亭长,秦末天下大乱后,于丰沛起兵反秦,后转投楚地义军首领项梁。“巨鹿之战”前夕,刘邦率兵西进,收拢项梁、陈胜残兵,并攻破武关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国灭亡。“楚汉争霸”期间,历经数年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继承了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同时又汲取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史称“汉承秦制”。在位期间,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关关市,缓和了汉匈关系,为汉朝初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难愈,订立“白马之盟”,驾崩于长安。刘邦虽然历来风评不佳,但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无疑是极为巨大的,他所继承的秦朝一系列制度,对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影响极大,毛对于刘邦的评价便极高,称其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第一名:秦始皇嬴政

功绩: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影响贯穿两千年

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13岁继承秦王位,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后废除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二级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推行“黔首自实田”实行土地私有化。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即使是被诟病的“焚书坑儒”,也一定程度上击碎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壁垒,为汉朝的文化融合产生了推进作用。

以上便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十位皇帝,个人能力有限,或有不当之处,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魏担任担任前将军和后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汉末三国时期,武将官职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等,其中,刘备时代,著名的四方将军有: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 刘备称汉中王后,封了四方将军,都在同一时期,这个没有争议。在曹操时代有: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那么,同一时期,前将军是谁?后将军是谁?先看于禁

  • 张献忠的义子中名气最大的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末年,受朝廷苛政及自然灾害影响,失地农民起义不断,大大小小的起义军有数百股,在这些起义军里能和李自成分庭抗礼的就属后来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国的张献忠了。张献忠是个真正的枭雄,为人残暴且不讲亲情,在危急时刻总是能放下包袱,比如他就常在即将战败的关键时刻杀妻杀妾杀子,因为妇孺和幼儿会拖累大军。但对于能紧

  • 古代媒婆官媒和私媒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古人四大喜事之洞房花烛夜,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的帮助媒婆。常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想要结婚,没有媒婆帮忙是不行的。 媒婆,一般指的是专门牵缘拉线,促成一桩婚姻好事的妇女。古代未婚男女禁忌多,所以产生了男女婚配的中间人,也称红娘,冰人等。这是古代最重要的职业之

  • 战争中差点被蒋介石枪毙的将军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中涌现出很多著名将领,名将的诞生,总免不了士兵的大量牺牲。有两位同样以守城闻名的将领,一位拒降突围却被蒋介石亲批死刑,另一位在降日后反获青天白日勋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两次守城战役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两位名将所涉及的两次关键战役。1943年11月23日,日军第116师团猛攻常德,遭到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怎么排级别?考试流程与等级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等级含义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

  • 明清时期的举人最高可以做到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考中了举人,是进入了仕途的门口,由吏部管理,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以委任如教喻、县丞、主薄等,可以做副县级待遇的官。考中举人才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会试,相当于国考。中举者在次年春必须进京参与会试,也就是考进士。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清朝新录取的贡士,在殿试之前还必须进行一次复试,复试结果,按成

  • 三国的歇后语中有哪些是关于刘备的歇后语?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歇后语之关于刘备的歇后语: ●【刘备卖草鞋】本行●【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吃曹

  • “二十等爵位”指的是什么?每个爵位能享受怎样的待遇?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秦孝公五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这次变法使得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彻变革,不仅国力大增,且军队战斗力开始飞速提升。而秦军之所以战斗力如此强大,主要便是源于秦国独具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制,其实可以看作是对周朝阶层的进一步细

  • 吐蕃为啥改名西藏?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一个人,突然改了名字,肯定有原因的。一个城市,改了名字,自然也有原因。西藏,是经过吐蕃改名而来。只是,现代人很少知道吐蕃为啥改名西藏?吐蕃这个名字,其实也挺好的,为啥要改成西藏呢? 西藏现代人之中,不少人去过西藏。不过,如果说去吐蕃,可能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其实这是同一个城市。首先我们来说说吐蕃的&l

  •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故事中,关于母亲的故事非常多,而其中这三则最为经典。1、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教育文化的典范,也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母亲样板。几千年以来,没有另外一个母亲的教子故事超越她。尽管这个故事已经越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至今依然在人类的思想文化殿堂熠熠生辉。孟母是鲁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