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策 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的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 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的原文及翻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62 更新时间:2023/12/22 17:33:38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译文:

赵太后刚执政,秦军就猛烈攻打赵国。赵国齐国求救。齐国说:“定要用长安君做人质,才能发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竭力劝说。太后向身边的人明确宣布:“有谁再说叫长安君做人质的,老婆子一定向他的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说他愿觐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才入宫时,小步移动示敬,到后致歉意,说:“老臣的脚有病,所以不能快走,好久没有机会见面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又担心太后的身体劳累,所以希望谒见太后。”太后说:“老婆子行动靠车。”触龙问道:“每天饮食怕会有所减少吧?”太后回答说:“靠的是稀饭而已。”触龙说:“老臣近些时候不思饮食,于是勉强步行,一天走三四里,逐渐想吃东西,使身子舒服了点。”太后说:“老婆子办不到。”太后的脸色有所缓和。

左师公触龙说:“老臣的犬子舒祺,年纪最小,没有本领,而今我老了,心里很喜欢他,希望能让他补进黑衣侍卫的队伍里,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提出这个请求。”太后说:“非同意。有多大年纪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说年幼,希望在我死前能把他托付出去。”太后说:“男人们也喜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超过女人家。”太后笑道:“女人家爱小儿子可是特别厉害啊!”触龙答说:“老臣私下里认为您老人家爱燕后超过了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比起爱长安君差得远。”左师公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为他们考虑得很深远。您老人家送燕后出嫁,临别登车,握住她的足跟哭泣,悲伤她的远去,也是感到伤心啊。她走后,不是不思念她,祭祀必为她祝福,祝告道:‘一定别让她回来。难道不是考虑长远,希望她的子孙世代继承王位吗?”太后说:“是的。”

左师公触龙说:“从现在上推到三代以前,直到赵建国时,赵君的子孙做侯的,他的后嗣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说:“没有。”触龙又问:“不单是赵国,其他诸侯情况相同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说:“老婆子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些人近的本身遭祸,远的子孙遭祸。难道君主的儿子做侯的就一定不好吗?因为他们地位高而并未建功,俸禄多而并无劳绩,并占有许多宝物啊。如今您老人家提高长安君的地位,把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给他很多宝物,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不幸逝世,长安君怎么在赵国立足呢?老臣认为您老人家为长安君考虑得少,所以说您爱他比不上爱燕后。”太后说:“说得是。听凭您安排他吧。”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让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这才发兵。

子义听说这件事后说道:“国君的儿子,是国君的亲骨肉啊,尚且不能依靠无功而得来高位,无劳而得来俸禄,坐拥金玉等贵重财物,何况是做臣子的呢?”

标签: 战国策赵太后

更多文章

  • 《<战国策 赵策四>魏败楚于陉山》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策,陉山

    原文: 魏败楚于陉山,禽唐明。楚王惧,令昭应奉太子以委和于薛公。主父欲败之,乃结秦连宋之交,令仇郝相宋,楼缓相秦。秦王合赵、宋,齐、楚之和卒败。 译文: 魏在陉山之役中击败了楚军,擒获楚将唐明。楚王害怕了,便派昭应送太子到齐国去做人质,通过薛公田文与齐国媾和。主父想要破坏这事,就与秦、宋联

  • 《<战国策 赵三>魏魁谓建信君曰》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策,建信君,魏魁

    原文: 魏魁谓建信君曰:“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今有国,非直七尺躯也,而君之身于王,非环寸之蹯也。愿公之熟图之也。” 译文: 魏魁对建信君说:“有人设置了一个捕虎的绳套,捕得了一只老

  • 《<战国策-赵三>秦攻赵》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策

    原文: 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于魏,信陵君发兵至邯郸城下,秦兵罢。虞卿为平原君请益地,谓赵王曰:“夫不斗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也。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赵王曰:“善。”将益之地。 公孙龙闻之,见平原君曰:“

  • 《<战国策 赵三>赵惠文王三十年》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策

    原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 《<战国策-赵一>或谓皮相国曰》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策

    原文: 或谓皮相国曰:“魏杀吕辽而卫兵,亡其比阳而梁危,河间封不定而赵危。文信不得志,三晋倍之忧也。今魏耻未灭,赵患又起,文信侯之忧大矣。齐不从,三晋之心疑矣。忧大者不计而构,心疑者事秦急。秦、魏之构不待割而成。秦从楚、魏攻齐,独吞赵,齐、赵必俱亡矣。” 译文: 有

  • 《<战国策-赵一>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策

    原文: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赵侯将不许。赵利曰:“过矣。魏攻中山而不能取,则魏必罢。罢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矣。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不如许之,许之大劝,彼将知赵利之也,必辍。君不如借之道,而示之不得已。” 译文: 魏文侯向赵国借路去进攻中山

  • 《听邻家吹笙》(唐.郎士元)的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一首咏歌声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侧面描写音乐之美。一则美在“凤吹”,二则美在“隔彩霞”;三则美在“墙外”;四则美在&ldquo

  • 读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愈,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宪宗崇尚佛教,韩愈竭力劝谏,因此得罪皇帝,被贬为潮州(今广东东部)刺史。 广东非常遥远,路途艰险,韩愈独自上路,到达距离长安不远的蓝田县时,大雪纷飞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记,孟子,荀卿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译文:太史公说:我读《孟子》一书,看到梁惠王问“用什

  • 从《红楼梦》中看李清照的“意态横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红楼梦,李清照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李清照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自古多有流传,并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红楼梦》这样一个电影级别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李清照更是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她的诗词不仅在小说中引用,更是化身为一种文学形象和文化符号,在人物塑造、艺术创作、女性解放等方面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