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豕食丐衣
【成语拼音】: shǐ shí gài yī
【成语释义】: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 清·唐甄《潜书·孝功》:“举良吏而拔之高位,既显荣而去矣。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丐衣犹昔也。”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近义词】: 拾人唾余、拾人涕唾
【反义词】: 锦衣玉食
【成语造句】: 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丐衣犹昔也。
【“孝道”古代典故,教孩子如何孝敬父母】
1、孝感动天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 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 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3、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 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 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成语接龙】:
豕食丐衣→衣锦夜行→行若狗彘→彘肩斗酒→酒后茶余→余香满口→口诵心惟→惟口起羞→羞花闭月→月满花香→香轮宝骑→骑扬州鹤→鹤骨鸡肤→肤受之诉→诉诸武力→力透纸背→背水为阵→阵马风樯→樯倾楫摧→摧折豪强→强颜欢笑→笑傲风月→月落屋梁→梁孟相敬→敬如上宾→宾朋满座→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