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苦难的朱重八踌躇满志!
公元1351年,上天给元朝命运的最后一根儿稻草终于压了下来,元朝的末日到了。宰相托托坚决要求治理黄河的愿望是好的,元朝那腐败到极点的官吏,是他所不了解的,他终于尝到苦果了。
当元朝命令沿岸17万劳工修河堤时,各级的官吏那是异常兴奋,首先,皇帝拨给的工钱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粮是可以克扣的,反正民工们不吃不喝不关他们的事儿,这就是一大笔收入。
工程的费用也是可以克扣的,反正黄河泛滥也淹不死自己。
这么大的工程,必然有徭役指标,找几十个人到各个乡村去,看到男人就带走,不想去就拿钱来,没有钱就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带走。
公元1351年,韩山童和刘福通,以白莲教这种宗教组织的形式,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这把火烧起来了,而且是燎原之势,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即使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不负当年之勇,元帝国就像一堵朽墙,只要再踢一脚就会倒下来。
这个时候的朱重八仍然在庙里念着经,貌似他跟起义军毫不相干,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起义那是要冒风险的,是要杀头的。
朱重八在庙里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规律的,但这枯燥而规律的生活,还是被起义的熊熊烈火给打乱了。
他幼年时的朋友汤和写了一封信给他,这个信的内容是说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好朋友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
朱重八看过以后没动声色,将信给烧掉了,他还没有去参加起义的心理准备。
然而当他得知,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起义军信件的事情,并准备去告发时,朱重八被逼上了绝路,待在这里不吉利,去造反还可能没事儿。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自己原本不过想要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在寺庙里,不过就是想混口饭吃,如今可能要掉脑袋,那就反了吧。
公元1352年,安徽濠州城里的义军首领郭子兴,正在他的元帅府里苦苦思索着对策,濠州城已经被援军围了很久,这样下去是坚守不了多久了。
就在这个时候,手下的一个军士前来报告,说抓住了一个奸细,要请令旗去杀人。如果要是在以往,郭子兴是不会过问的,让士兵直接拿了令旗去杀了就是了。
但是今天,他开口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那个人是奸细。军士回答道,这个人说是来投军的,现在元军围困,哪里还有人来投军,他一定是奸细。
郭子兴差点儿笑了出来,元军都快打进城来了,还用来投军的这个借口,他不禁就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个奸细。
他骑马赶到了城门口,走到了朱重八的面前,让人给他松开绑,你是奸细吗,来干什么呀。朱重八平静的回答,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军的。
郭子兴是大笑起来,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投军,你不用狡辩,等会儿就把你拉出去杀头。
郭子兴询问了朱重八的来历,当朱重八说出是千户长汤和介绍他来时,郭子兴这才明白这个人真的是来投军的。
朱重八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于是他没有将朱重八编入汤和的部队,而是将他放在了自己的身边,当自己的亲兵。
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比起其他的士兵,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非常讲义气。
有危险的时候第一个上,这一切都让他有了崇高的威信,加上他的同乡汤和帮忙,他在当士兵两个月后,就被提拔为九人长,这是他的第一个官职。
作为郭子兴的亲兵长,朱重八是很称职的,他从不贪图财物,每次得到这个战利品,都献给郭子兴,如果要是得到了赏赐,就分给士兵。
由于他很有天赋,自学过一些知识,分析问题准确,郭子兴渐渐的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信。
朱重八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也就在此时,郭子兴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朱元璋意思就是啊,诛灭元朝的利器。
在军队里,朱元璋娶了老婆,这个老婆可以算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女孩儿是郭子兴的义女,就这样朱元璋成了元帅的女婿。
可以想象到朱元璋喜悦的心情,他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没人管没人问的朱重八了,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送衣服给他有家的感觉真好啊。
这种感情一直陪伴了他很多年,此时朱元璋已经升任了军队中的总管,他干的也不错,朱元璋是讲原则的。
如果就这么干下去呀,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是上天偏偏不让他舒服的过下去,主要的问题是郭子兴,郭子兴并不是农民出身,而是地主。
当时在濠州的义军统帅,除了这个郭子兴以外,还有四个人,以孙德崖为首,而这四个人都是农民,他们和郭子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没多久矛盾就爆发了,有一天,郭子兴在濠州城里头逛街,突然就被一群来路不明的人给绑了,这些人似乎对索取酬金之类也没有什么兴趣,把郭子兴死打一顿,然后关了禁闭。
朱元璋得到这个消息大吃了一惊,立刻就赶去孙德崖家里要人。
孙德牙开始还装蒜,表情惊讶要出去找郭子兴,并且说了一些与绑架者不共戴天之类的话,朱元璋把参与打人的军士带到孙德牙面前,自己看着办吧。
于是朱元璋从孙家的地窖中将已经被打得半死的郭子兴就给救了出来,这件事情让朱元璋意识到,跟着这些人不会有前途。
而郭子兴也越来越讨厌朱元璋,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比他强,对于郭子兴这样一个性情暴躁不能容忍的统帅来说,他是不能容忍一个可能取代他地位的人在身边的。
郭子兴毕竟还是不想杀朱元璋,于是就把朱元璋又放了出来。
朱元璋经历此事后,终于下了决心和这些鼠目寸光的人决裂,他向郭子兴申请带兵出征,郭子兴高兴的答应了,变安排朱元璋带兵攻打郭子兴的老家定远。
当时的定远那是有重兵看守,估计郭子兴让他去就是,不想再看到活着的朱元璋,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找到了元军的一个弱点,攻下了定远,然后在元军回援前又撤出来了。
此后连续攻克怀远,安凤等地,锐不可当。在招募了一批壮丁后,朱元璋来到了钟离,在这里他又招募了一批壮士,能人义士,很快他的部队就有了700人。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濠州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所在,他向郭子兴提出要独自外出闯荡,郭子兴一听非常高兴。
朱元璋呢,在离开前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从自己的700人中只挑选了24个人,然后将其余的人都留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多少有些意外。
就是凭着朱元璋独特的眼光,他挑的确实很准,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徐达、汤和、周德兴啊,这24个人后来都成为明王朝的开过功臣。
此时的朱元璋站在濠州的城门前,看着自己身后的24个人,他知道迈出这一步,他就将孤军奋战,或者兵败身死,或者开创霸业,他仰望天空,天还是那样的阴暗。
这个时候做出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吉利,他又想起了那次无奈的占卜,父母去世的时候,在庙里干苦力的时候,夜里望天痛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天空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自己而已,什么都不能阻挡,就从这里开始吧,出发,自此拉开了朱元璋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