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成语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成语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45 更新时间:2024/2/2 23:12:54

教科书解释成语“南辕北辙”实在太浅薄、草率、没化!

我们小学课本即学过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但小学语文通只会给学生解释其含义,却不剖析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很多人理解成语只关心引申义,以至于很难理解成语深层次的意思。

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我们开篇即把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出处作为二级标题强调出来,以便告诉大家。读懂这个成语的出处,才能真正理解该成语的完整含义。

战国时期魏惠派兵攻打赵国邯郸,军队走到半路了一些人才知道原来此次出兵是要去攻赵。浩浩荡荡的魏武卒队列中有一个叫季梁的人,当听说此行的目的是伐赵,二话不说调头就往回赶。

一路上人不下马,马不停蹄,风尘仆仆的返回了魏国都城大梁。来不及整理自己一身皱巴巴的衣服,也来不及抖落身上的灰尘就赶去见魏惠王

见了魏惠王之后,劈头盖脸先给魏惠王讲故事。季梁说,臣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神经病,说自己要去楚国。于是我就问他,去楚国为啥要往北走啊,楚国可是在南方呢。

那人就说,我的马好啊,跑得快。臣就说,你的马再好跑得再快,可是方不对啊。那人又说,我的车夫技术好,驾车又快又稳。臣说你的马好车好驭者越好,你距离楚国越远啊。

魏惠王很纳闷地说,你今天跑过来就是为了给我讲故事?季梁接着说,大王欲取信于天下,称霸诸侯,单凭着国大兵精就敢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您想通过欺负别人,扩大自己的地盘,以让天下人都怕您,这哪里是要称霸天下,分明是要惹怒诸侯与魏国为敌。大王您这样做,跟要去楚国却向北走有什么区别呢!

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从《战国策-魏策四》节选的时候,只节选了季梁讲故事,却不讲季梁为什么要讲这个寓言故事,是因为什么事讲给什么人听的。

对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是十分有害的,只会让孩子们断章取义。

南辕北辙的含义深刻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通常解释南辕北辙都是千篇一律地解释成“心里想要什么,结果却做了相反地事情,最后事与愿违。也就是说,做事情方向很重要,方向错了根本就达不成自己的愿望”。

听上去好像丝毫没有什么不妥,可事实上这样的解释只会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知道南辕北辙的真相。

季梁用一则寓言故事来劝谏魏惠王不要做与内心想法相反的事,你心里想着一个目标,可是现在做的事只会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常常会不知道南辕北辙首先是一则寓言故事,而且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季梁讲述给魏惠王的寓言故事。

其次,我们不知道南辕北辙是一个人借寓言故事劝谏魏惠王停止无理由对外用兵扩地盘。

其三,我们不知道一个人做了事与愿违的事连自己的都不知道。

很显然,南辕北辙的完整含义是:用寓言故事劝谏别人不要做事与愿违的事,并以此警示对方认清自己正在做的事不但距离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更是对自己愿望的巨大伤害。

如果非要给南辕北辙找个近义词,可以是事与愿违。

明明是三层含义,却被我们的教科书草率地解释成单一的做的事和自己的真正想法刚好相反的意思。

根本无法体现出南辕北辙首先是借用寓言故事劝人,其次是被劝的人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错的,其三是被劝的人不但做的事与自己想要的目标刚好相反,且还有巨大伤害

教科书要谨慎断章取材

我们常常会看到教科书中的课文节选自某书某篇的某些段落,甚至还要注明“有删减”,或者“有删改”。这一删一改之间,把原本最有滋味和深邃的东西给删简改没了。

我们的教材,常常把一个女人的鞋子拿出来告诉我们的孩子说:看,这就是女人。以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出处来说,有季梁劝谏魏惠王的内容和没有,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十分巨大的。

至少,没有季梁劝魏惠王这段,学生们根本就不知道原来南辕北辙是劝人的。更不知道这个成语是季梁借寓言故事巧妙劝人,让学生们明白劝人也是需要智慧的。

面对地位至高无上的魏惠王,季梁无法直白地劝说魏惠王,唯有开动脑子。尤其是做一个外交官,没有劝人的智慧,是做不了外交官的。

所以,教材不应该按照编者自己的认知随意删改。本身季梁讲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目的就是劝人,而少了季梁劝魏惠王的情节,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就失去了一大半的意义了。

有了劝魏惠王的情节,拿魏国争霸来做背景,才更有利于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

编教材的人,总是认为或者担心小孩子无法理解战国争霸的内容,所以才删掉了季梁劝谏魏惠王的情节。

其实完全是用我自己是小孩子的时候理解不了,所以全天下的孩子都理解不了这种笨人揣度聪明孩子的做法;我考不上清华,别人也考不上,以己度人。

这完全是在压制一些聪明孩子对知识的全面学习,是压制优秀孩子。

标签: 南辕北辙成语道理意思告诉什么我们一个

更多文章

  • 朱重八是谁的原名(朱元璋传奇一生起步阶段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重八,传奇,原名,朱元璋,阶段,起步,一生,故事

    历经苦难的朱重八踌躇满志!公元1351年,上天给元朝命运的最后一根儿稻草终于压了下来,元朝的末日到了。宰相托托坚决要求治理黄河的愿望是好的,元朝那腐败到极点的官吏,是他所不了解的,他终于尝到苦果了。当元朝命令沿岸17万劳工修河堤时,各级的官吏那是异常兴奋,首先,皇帝拨给的工钱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粮

  • 周培公清朝个人资料简介(凭借三寸舌降服十万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培公,舌降服,简介,资料,清朝,个人,凭借,十万

    周培公:铮铮傲骨,智勇双全,三寸舌降服十万军。周培公,康熙的重要谋臣之一。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丧母。乳母龚嬷嬷把他接回家抚养,见周培公天资聪颖,乳母让自己儿子去当兵挣钱,省吃俭用供周培公读书。周培公也非常争气,应考府试、乡试连战连捷。但是在会试中,因为周培公在文章中将“玄”字最后一笔没有缺笔,犯了

  • 明朝空印案是怎么回事(朱元璋空印案是不是冤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空印案,冤案,朱元璋,明朝,怎么

    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不是冤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不是冤案?明初四大案是指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铲除对朝廷有威胁的人而策划的著名屠杀事件。明初四大案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

  • 爱新觉罗·福临是顺治皇帝吗(关于顺治皇帝的几个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顺治,皇帝,关于,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世祖,6岁即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是清王朝的第三任帮主,也是清入关以来的第一任帮主。笔者对他的概括就是谜一样的人生。 顺治帝的生母便是孝庄,关于“太后下嫁”的说法,在历史上延续了好久。其一,皇太极没有明确继承人,而当时的福临仅有

  • 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赔款还清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条约,赔款,签订,辛丑

    《辛丑条约》约定39年还清,10年后清朝就亡了,剩下的钱呢?《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

  • 高阳公主的历史简介(敢爱敢恨高阳公主最后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公主,高阳,简介,历史,结局,最后

    高阳公主——敢爱敢恨!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十五岁的时候,皇帝爸爸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但是房遗爱虽然贵为当朝宰相的儿子,却并不是高阳公主喜欢的类型,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对这位高大雄壮的驸马是一百个不满意。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

  •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朝边塞诗人因军功而封侯)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封侯,诗人,军功,边塞,朝代,高适,唐朝,哪个

    高适向高处,累功终封侯!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是唐代罕见的因军功而封侯的诗人。《旧唐书》记载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高)适而已"。高适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人生当进取、奋斗终有成的真谛。1.一诗赠别,天下皆知公元74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高适,为送别友人董大,题诗一首,其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 刘彻是明君还是昏君(汉武帝刘彻的历史评价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彻,明君,昏君,汉武帝,历史,评价,如何,还是

    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大帝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10子,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刘彻在他4岁的时候,就被景帝册立为胶东王,7岁的时候被封为太子。公元前141年,刘彻登基称帝,统治汉王朝长达54年之久。

  • 城濮之战双方是谁(城濮之战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城濮,双方,时期,地方,发生,哪个,什么

    城濮之战,晋文公“一战而霸”!开创晋国霸业的,是文公。本节所述,均见《左传》之僖公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如果说齐桓公是“不战而霸”,那么,晋文公便是“一战而霸”。这场战争,就是城濮之战。这在春秋时期,当然不是第一次战争,却是第一次大战。但开战和结局,却似乎在计划外。一战而霸,语见《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 新疆少数民族维吾尔族的节日风俗、服饰及饮食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俗,少数民族,饮食,服饰,节日,特点,新疆,维吾尔族

    新疆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9个广东,10个江西,11个山东,12个安徽,15个浙江,16个江苏,46个台湾,100个北京,260个上海,223个广州。3个法国,4个日本,5个越南,16个韩国,7个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