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历史皇帝

中国古代历史皇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87 更新时间:2023/12/22 19:00:57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汉朝: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刘询高宗)、元皇帝刘、(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孺子婴刘婴(王莽摄政。刘婴未称帝,仅为傀儡皇太子)。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穆宗)/孝和皇帝刘肇。

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6.隋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

7.唐朝:

高祖神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则天皇后武,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炀皇帝李重茂,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谯王李重福,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岐王李珍,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广武王李承宏,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诵,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绛王李悟,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襄王李,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德王李裕,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复辟,哀皇帝李。

8、北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赝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赵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桓。

9、南宋: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简宗靖文元懿殇孝皇帝赵、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赵、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赵昀、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恭宗孝恭懿圣皇帝赵显、端宗裕文昭武孝皇帝赵、怀宗恭文宁武哀孝皇帝赵。

10、西夏:太祖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光圣皇帝李德明、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

11、金朝: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完颜阿骨打)、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完颜晟、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帝完颜、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帝完颜雍、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帝完颜、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帝完颜。

哀宗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完颜守绪、昭宗定文匡武闵怀皇帝/末帝/后主完颜承麟。

12、元朝:烈祖神元皇帝孛儿只斤也速该、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睿宗监国仁圣景襄皇帝孛儿只斤拖雷、太宗英文皇帝孛儿只斤窝阔台、定宗简平皇帝孛儿只斤贵由、宪宗桓肃皇帝孛儿只斤蒙哥、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仁惠宣孝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睿圣文孝皇帝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晋宗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兴宗德孝皇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刺吉八、文宗圣明元孝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明宗翼献景孝皇帝孛儿只斤和世、宁宗冲圣嗣孝皇帝孛儿只斤懿质班

惠宗宣仁普孝皇帝/顺帝孛儿只斤妥帖睦尔、昭宗武承和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13、明朝: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朱允、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钰、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樘、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皇帝朱由校、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检。

14、南明: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绍宗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文宗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昭宗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15、清朝: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爱新觉罗胤。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爱新觉罗琰、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爱新觉罗宁、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爱新觉罗奕、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爱新觉罗载、废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河南历史皇帝排名?

1、商汤

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与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

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2、周平王姬宜臼

周幽王姬宫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3、司马炎

晋武帝(236~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4、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次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原陵。

5、赵匡胤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恭帝禅位。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历史皇帝的名字?

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1-201,共15年,历三帝,嬴姓)

1、秦始皇(嬴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2年

2、秦二世(胡亥),后被赵高所杀,3年

3、秦三世,后改称秦王(子缨),斩杀赵高,投降刘邦,被项羽杀害,46天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四帝)

1、汉高祖(刘邦),大汉开国皇帝,12年

2、汉惠帝(刘盈),7年

3、少帝(吕后专政),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8年

4、汉文帝(刘恒),前元,后元,23年

5、汉景帝(刘启),前元,中元,后元,16年

6、汉武帝(刘彻),建元,54年

7、汉昭帝(刘弗陵),始元,13年

8、废帝(刘贺,27天

9、汉宣帝(刘询),本始,25年

10、汉元帝(刘),初元,16年

11、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

12、汉哀帝(刘欣),建平,6年

13、汉平帝(刘),元始,5年

14、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

新朝(王莽夺权,公元9-25,共17年)

1、建兴帝(王莽),始建国,15年

2、更始帝(刘玄),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6年,刘姓,历十四帝)

1、光武帝(刘秀),建武,33年

2、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

3、汉章帝(刘),建初,13年

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

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

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

7、汉婴帝(刘懿),继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8、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

9、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

10、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

11、汉恒帝(刘志),建和,21年

1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

13、汉少帝(刘辩),光熹,5个月

14、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

三国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

1、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

2、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

3、魏齐王(曹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

1、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

2、后主(刘禅),建兴,41年

吴(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

1、大皇帝(孙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

3、景皇帝(孙休),永安,7年

4、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

西晋(265-316,共51年,历四帝)

1、晋武帝(司马炎),秦始,25年

2、晋惠帝(司马衷),永,17年

3、晋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晋憨帝(司马邺),建兴,4年

东晋(317-402,共104年,历十一帝)

1、晋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晋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晋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晋穆帝(司马聃),永和,17年

6、晋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晋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10、晋安帝(马德宗),隆安,22年

11、晋恭帝(马德文),元熙,2年

十六国

1、成汉(303-347,共五个皇帝):李特(2年);李雄(32年);李期(4年);李寿(6年);李势(5年);

2、汉赵(304-329,历四帝):刘渊(9年);刘聪(12年);刘粲(3个月);刘曜(12年)

3、后赵(319-352,历五帝):石勒(7年);石弘(1年);石虎(15年);石鉴(3个月);石(13个月);

4、前燕(357-370,历三帝):慕容(15年);慕容(11年);慕容(11年);

5、前秦(351-394,历六帝):符健(5年);符生(3年);符坚(30年);符丕(2年);符登(9年);符崇(4个月);

6、前凉(313-376,历七帝):张(4年),张茂(5年);张骏(23年);张重华(8年);张祚(2年);张玄靓(9年);张天锡(14年);

7、后秦(384-417,历三帝):姚苌(12年);姚兴(24年);姚泓(2年);

8、后燕(384-409,历四帝):慕容垂(13年);慕容宝(3年);慕容盛(3年);慕容熙(7年);

9、南燕(398-410,历二帝):慕容德(7年);慕容超(6年);

10、北燕(409-436,历三帝):高云(3年);冯跋(22年);冯弘(6年);

11、后凉(386-403,历四帝):吕光(13年);吕绍(1年);吕篡(1年);吕隆(1年);

12、南凉(397-414,历三帝):秃发乌狐(3年);秃发利鹿狐(3年);秃废檀(13年);

13、西凉(400-420,历三帝):李(17年);李歆(4年);李恂(2年);

14、北凉(397-439,历三帝):段业(4年);沮渠蒙逊(33年);沮渠牧犍(7年);

15、西秦(385-431,历四帝):乞伏国仁(4年);乞伏乾归(17年);乞伏炽磐(17年);乞伏暮末(4年);

16、胡夏(407-431,历三帝):郝连勃勃(20年);郝连昌(4年);郝连定(4年)

南北朝

南朝宋(420-479年,共60年,历8帝)

1、武帝(刘裕),永初,3年

2、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3、文帝(刘义隆),元加,30年

4、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5、废帝(刘予业),永元,1年

6、明帝(刘),秦始,8年

7、后废帝(刘昱),元徵,5年

8、顺帝(刘准),升明,3年

南朝齐(479-501年,共23年,历7帝)

1、高帝(萧道成),建元,4年

2、武帝(萧赜),永明,11年

3、废帝(萧昭业),隆昌,1年

4、废帝(萧昭文),延兴,1年

5、明帝(萧鸾),建武,5年

6、东昏侯(萧宝卷),永元,13年

7、和帝(萧宝融),中兴,1年

南朝梁(502-557,共56年,历4帝)

1、梁武帝(萧衍),天监,48年

2、简文帝(萧纲),大宝,2年

3、梁元帝(萧绎),承圣,4年

4、梁敬帝(萧方智),绍泰,3年

南朝陈(557-589,共33年,历5帝)

1、陈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2、陈文帝(陈倩),天加,7年

3、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

4、陈宣帝(陈顼),太建,14年

5、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北朝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

1、道武帝(拓跋),23年

2、明元帝(拓跋嗣),15年

3、太武帝(拓跋焘),28年

4、文成帝(拓拔浚),14年

5、献文帝(拓拔弘),6年

6、孝文帝(拓拔宏),29年

7、宣武帝(元恪),16年

8、孝明帝(元诩),12年

9、孝庄帝(元子攸),3年

10、节闵帝(元恭),1年

11、安定王(元朗),1年

北朝东魏(534-550,共17年,一个皇帝)

孝静帝(元善见),17年

北朝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

1、孝武帝(元修),2年

2、文帝(元宝炬),17年

3、废帝(元钦),2年

4、恭帝(元廓),3年

北朝北齐(550-557,共28年,五个皇帝)

1、文宣帝(高洋),10年

2、孝昭帝(高演),1年

3、武成帝(高湛),4年

4、后主(高纬),11年

5、幼主(高恒),1年

北朝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

1、孝愍帝(宇文觉),1年

2、北周明帝(宇文毓),4年

3、北周武帝(宇文邕),18年

4、北周宣帝(宇文),1年

5、北周静帝(宇文阐),2年

唐朝(618-907,共290年,22位皇帝)

1、唐高祖(李渊),武德,9年

2、唐太宗(李世民),贞观,23年

3、唐高宗(李治),永徽,34年

4、唐中宗(李显),嗣圣,1年

5、武则天,垂拱,21年

6、唐中宗(李显),复辟,神龙,5年

7、唐睿宗(李旦),景云,3年

8、唐玄宗(李隆基),先天,43年

9、唐肃宗(李亭),至德,7年

10、唐代宗(李豫),宝应,17年

11、唐德宗(李适),建中,26年

12、唐顺宗(李诵),永贞,1年

13、唐宪宗(李纯),元和,15年

14、唐穆宗(李恒),长庆,4年

15、唐敬宗(李湛),宝历,2年

16、唐文宗(李昂),太和,14年

17、唐武宗(李炎),会昌,6年

18、唐宣宗(李忱),大中,13年

19、唐懿宗(李),咸通,14年

20、唐僖宗(李儇),乾符,15年

21、唐昭宗(李晔),龙,16年

22、唐景宗(李祝),天佑,3年

五代十国(907-960)

五代

1、后梁(907-923,共16年):太祖朱温(开平,6年);废帝朱友(凤历,1年);隐宗朱友贞(乾化,10年);

2、后唐(923-936,共14年):庄宗李存勖(同光,4年);明宗李嗣源(天成,8年);愍帝李从厚(应顺,1年);废帝李从珂(清泰,2年);

3、后晋(936-946,共11年):高祖石敬塘(天福,7年);出帝石重贵(开运,4年);

4、后汉(947-950,共4年):高祖刘知远(天福,2年);隐帝刘承佑(乾佑,2年);

5、后周(951-960,共10年):太祖郭威(广顺,3年);世宗柴荣(显德,6年);龚皇帝柴宗训(1年)

十国

1、前蜀(907-925):王建(12年);王衍(8年);

2、吴(892-937):杨行密(15年);杨渥(3年);杨隆演(10年);杨溥(17年);

3、楚(896-951):马殷(35年);马希声(2年);马希范(15年);马希广(3年);马希萼(2年);马希崇(1年;

4、闽(897-946):王审知(40年);王延均(3年);王继鹏(4年);王延羲(4年);王延政(3年);

5、南唐(937-975):李(7年);李(19年);李煜(16年);

6、荆南(924-963):高季兴(22年);高从海(20年);高保融(12年);高保(1年);高继冲(1年);

7、南汉(905-971):刘隐(12年);刘(32年);刘玢(1年);刘晟(16年);刘(13年);

8、吴越(893-978):钱(41年);钱元(10年);钱弘佐(6年);钱弘(1年);钱弘(40年);

9、北汉(951-979):刘崇(4年);刘钧(14年);刘继恩(1年);刘继元(11年);

10、后蜀(933-965):孟知祥(1年);孟昶(30年)

北宋(960-1127,共168年,历九帝)

1、宋太祖(赵匡胤),建隆,16年

2、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22年

3、宋真宗(赵恒),咸平,25年

4、宗仁宗(赵祯),天圣,41年

5、宋英宗(赵曙),治平,4年

6、宋神宗(赵顼),熙宁,18年

7、宋哲宗(赵煦),元佑,15年

8、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25年

9、宋钦宗(赵桓),靖康,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

1、宋高宗(赵构),建炎,36年

2、宋孝宗(赵),隆兴,27年

3、宋光宗(赵),绍熙,5年

4、宋宁宗(赵扩),庆元,30年

5、宋理宗(赵昀),宝庆,40年

6、宋度宗(赵),咸淳,10年

7、宋恭帝(赵隰),德,2年

8、宋瑞宗(赵),景炎,3年

0、宋怀宗(赵),祥兴,2年

元朝(1279-1368,共90年,历11帝)

1、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5年

2、元成宗(铁穆耳),元贞,13年

3、元武宗(海山),至大,4年

4、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9年

5、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3年

6、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5年

7、元天顺帝(阿速吉八),大顺,1年

8、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5年

9、元明宗(和世),天历,2年

10、元宁宗(懿质班),至顺,1年

11、元惠宗(妥帖睦尔),元统,36年

明朝(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

1、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洪武,31年

2、明惠帝(朱允),建文,4年

3、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永乐,22年

4、明仁宗(朱高炽),平庸老实人,洪熙,1年

5、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宣德,10年

6、明英宗(朱祁镇),顽童皇帝,正统,14年

7、明代宗(朱祁钰),景泰,7年;明英宗祁镇,天顺,8年,(复辟)

8、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成化,23年

9、明孝宗(朱樘),弘治,18年

10、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正德,16年

11、明世宗(朱厚熙),近支即位,嘉庆,16年

12、明穆宗(朱载),平淡是真,隆庆,6年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47年

14、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泰昌,1年

15、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天启,7年

16、明思宗(朱由检),悲剧人物,崇祯,17年

清朝(1644-1911,共268年,爱新觉罗氏,历十帝)

(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

1、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

2、清圣祖(玄烨),康熙,61年

3、清世宗(胤),雍正,13年

4、清高宗(弘历),乾隆,60年

5、清仁宗(琰),嘉庆,25年

6、清宣宗(宁),道光,30年

7、清文宗(奕),咸丰,11年

8、清穆宗(载淳),同治,13年

9、清德宗(载),光绪,34年

10、末代皇帝(溥仪),宣统,3年

扩展资料:

1、在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

2、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皇帝之制,始于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称“朕”,其下皆称“陛下”。皇帝之言曰“谕”,皇帝之命曰“诏”。

原始部落皇帝历史?

三皇五帝,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黄",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

历史吃辣椒的皇帝?

北齐后主高纬周人诬温公高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并其宗族皆赐死。众人多自陈无之,高延宗独攘袂泣而不言,以椒塞口而死。唯纬弟仁英以清狂,仁雅以疾得免,徙于蜀。其余亲属,不杀者散配西土,皆死于边裔资治通鉴

历史姓嘉的皇帝?

嘉靖皇帝

公元1521年,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落在一个皇姓的15岁的孩子身上。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流浪了16年,但他死后从未留下任何孩子。经过朝臣们的深思熟虑,他自己甚至不会想到皇位会落到自己身上。他从湖北淳安来到北京,带着喜悦和不安,带着聪慧和刚愎的朱厚来即位。这就是明世宗,历史上被称为嘉靖皇帝。

面对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正德的遗臣可谓是喜忧参半。佞臣害怕被惩罚,而忠诚的官员认为他们必须见上帝。然而,面对复兴大明的有利时机(当时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事实上,在嘉靖的四十五年里,朱厚只做了两件事与大臣们斗智斗勇,和沉迷于道教长生。

“大礼议”风暴持续了半个嘉靖王朝。为了证明他的皇位当的是名正言顺的,嘉靖皇帝决定给他的父母正名位,但是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所有朝臣的反对,这导致了皇帝和他的大臣之间的争论。最后,当张璁突然出现时,一篇《辩礼疏》的文章救了嘉靖皇帝,同时,他也有权投其所好。嘉靖皇帝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任何帮助过他的人都必须被提升为官员。反对他的人要么被流放,要么被处死。因此,礼仪引发的风波持续了20多年,所有参与者都受到了惩罚。

一群宫女冒着生命危险在半夜想要勒死嘉靖皇帝,这表明他们是多么的恨朱厚,但最后,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他们吓坏了嘉靖皇帝,这就是所谓的仁阴宫。仁音宫易帜后,嘉靖迁居至西苑,研究道教。开始20多年,不问国事。

由于嘉靖长期忽视政府,明朝的边防在这一时期也是一场危机,加上一些小规模的内部起义,社会非常动荡。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阿南汉派兵到外城北京,史称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后,嘉靖迁居至西苑,专心研究道教。开始20多年,不问国事的时光。

由于嘉靖长期忽视政府,明朝的边防在这一时期也是一场危机,加上一些小规模的内部起义,社会非常动荡。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派兵到北京外城,史称庚戌之变。倭寇在东南沿海猖獗,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朱纨、张经等。通过他们的努力,他们维护了大明沿海地区的安全。在这个时候,嘉靖仍然在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彻底改造祭坛,浪费金钱和劳动力。

清仁宗爱新觉罗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历史皇帝电视剧?

还有《乾隆王朝》、《满清十三皇朝》、《康熙大帝》、《康熙秘史》、《嘉庆皇帝》等。

1、《乾隆王朝》

《乾隆王朝》是由叶大鹰执导,焦晃、陈锐、贾一平、卢燕、咏梅、左小青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该剧讲述的是王朝继续发展与守业,同时也展现了乾隆王朝盛极而衰的命运。在乾隆王朝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下,危机暗涌。

2、《满清十三皇朝》

《满清十三皇朝》是1987年至1992年香港亚洲电视公司根据正史与民间野史编写的剧集,动员了亚洲电视的大部份艺员拍摄。该剧不但于香港造成收视热潮,也于香港以外地区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

剧名“满清十三皇朝”源自民国八年(1919年)由燕北老人所著《满清十三皇朝秘史》。二者描写的俱为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与清朝共十二位皇帝。(包含十一代,同治帝和光绪帝为堂兄弟)。

燕北老人因为清太宗皇太极将国号由“金”改“清”,年号亦由天聪改为崇德,算两个皇朝。故称之为“满清十三皇朝”。

3、《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由是林鸿导演,谭非翎、袁之光、朱娜等主演的一部历史正剧。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第一部夺宫》。其背景故事是清朝圣祖康熙帝处鳌拜的事迹。

这部电视剧开启了二月河小说的改编,之后又有1997年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2001年的《康熙王朝》(根据《康熙大帝》全本改编),2002年的《乾隆王朝》。

4、《康熙秘史》

《康熙秘史》是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2006年出品的一部清宫历史剧,是尤小刚导演“前清秘史剧”系列的最后一篇,由夏雨、钟汉良、胡静、杜雨露、石小群等主演。

该剧对对诸多历史人物站在“人性”角度的进行全新诠释,在人物塑造中一一体现,充满了男人之间的权谋、赤诚、信义和背叛。然而,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为大清王朝默默奉献出青春、爱情和一生幸福的女人。

5、《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是由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出品,滕文骥执导,辛柏青,何冰、孙逸飞、霍思燕主演的古装剧,于2007年1月20在中山电视公共频道播出。

该剧围绕嘉庆皇帝经历坎坷的政治生涯展开,从嘉庆争夺太子之位讲起,全面描述其一生的政治抱负和感情生活。

中国古代皇帝谁最色?

后宫佳丽三千,却难填人性之欲望,很多皇帝还要去民间大肆处搜刮各种绝色美女,过强的性欲难免会损年折寿,这无疑是历代皇帝平均寿命仅为39.2岁的一大诱因。鄙人不才,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最好色的十大皇帝。

【第一位:汉废帝刘贺】

入选理由:一次就泡一整车美女。

汉废帝刘贺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派人寻到济阳特产“长鸣鸡”,以此打发路上无聊的时光;行至弘农时,派人强抢民女,整来一车的漂亮美女。

【第二位:汉成帝刘骜】

入选理由:与男宠搞基,专宠赵氏姐妹。

公元前20年,汉成帝刘骜在男宠张放的陪同下,着便装,到闹市区去寻欢作乐。后遇赵家姐妹,专宠。

【第三位:汉哀帝刘欣】

入选理由:留下经典搞基故事《断袖之癖》。

在位时,汉哀帝刘欣爱男宠董贤,并留下割袖故事。但董贤空有皮囊,无恶不作。

【第四位:吴末帝孙皓】

入选理由:拥有不计其数的皇后。

据学者考证,吴末帝孙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拥有皇后最多(多得数不过来)的帝王。

【第五位:宋孝武帝刘骏】

入选理由:儿子都说其好色,可见其有多好色。

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着父亲孝武帝刘骏的画像说道:“此人好色,不值得尊重!”

【第六位:魏文成帝拓跋】

入选理由:看见漂亮姑娘,荷尔蒙就暴涨,身体就要占有。

李氏(父亲李方叔)在家中待腻了,便到街上溜达。时魏文成帝拓跋正与群臣在一城楼上。拓跋四处乱瞟,便瞅到了李氏,认为其是仙女下凡,便叫臣子们看。这一下,臣子们也不能自拔了,目不转睛地看李氏。拓跋第一次问话,大臣没反应,第二次问到这女子是否漂亮时,群臣异口同声地答道:“漂亮!”拓跋二话不说,便把李氏接到了宫中。这个李氏便是日后的李贵人。

【第七位:魏孝明帝元诩】

入选理由:与大臣的老婆偷情。

魏孝明帝元诩是孝文帝的六弟。他是个色狼,与员外郎冯俊兴的老婆偷情。后在去找冯俊兴老婆的路上,被冯俊兴截住,暴揍一顿。

【第八位:宋度宗赵】

入选理由:一夜临幸30多个妃子。

据学者考证,宋度宗赵曾一夜临幸30多个妃子。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

【第九位:金废帝完颜亮】

入选理由:计划占有天下所有美女。

金废帝完颜亮为人淫荡,靠玩弄女人过活。他这样做的目的便是“只要是美女,我都包了(得天下美色而尽妻之)”。

【第十位:元太宗窝阔台】

入选理由:一次糟蹋四千少女。

元太宗窝阔台曾对自己作过评价:朕继大统,平生做过四件好事,也做过四件坏事。四件好事是征服金国,入主中原;建驿站,通四方;旱地掘井,力保民生;驻守地方,保卫一方。四件坏事是贪图酒色,强夺美色(曾经一次糟蹋四千少女),误杀功臣,贪图天地所生野兽。

中国古代清朝所有皇帝名字?

中国古代清朝皇帝名字: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在位11年。统一女真各部大业。

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满族。在位17年,建国号大清,注意发展生产,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平定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16781735年)。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奠定了繁荣的基础。

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建繁荣盛世。

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琰(17601820年)。

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宁(17821850年)。

咸丰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18311861年)。

同治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

光绪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18711908年)。

宣统皇帝,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中国古代哪位皇帝最孝顺?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国家,历朝历代不无对外宣称自己是以仁孝治天下,但实则更多的是一种口头上的宣传,并没有能够真正做到,特别是在皇室内部为了权利骨肉相残,弑父杀母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但纵观中国历史还是有一些明君以身作则,向天下传达了孝道的重要性。

小编个人拙见中国古代最孝顺的皇帝当属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shèn)。至于为什么请听小编细细道来。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为庙号的皇帝,这一个字就可以看出赵,在为君、为人时的特点。他作为宋高宗的养子,从小就被养在皇宫之中,这使得他明白自己能够从一个旁支的皇室宗亲最终登上皇帝宝座,与他和宋高宗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公元1162年,55岁的宋高宗赵构宣布禅位给太子,自己当上了太上皇。从此35岁的赵开启了他27年的皇帝生涯。在举行禅位大典的当天,天降大雨,仪式完成之后宋高宗就要前往德寿宫居住了,宋孝宗急忙脱掉礼服,追了出去,没有任何的避雨措施扶着宋高宗的车撵一步一步前行,自己的全身都被淋湿了。宋高宗看见了就劝他回去,可是他执意要送到德寿宫才可以,在宋高宗的多次劝说下才勉强回宫,面对这一场景宋高宗不由感叹,赵的孝心可鉴。

宋高宗赵构在1162年禅位后直到1187年去世,享年81岁,总共当了25年的太上皇。虽然宋高宗名义上已经退休,但实则经常干预国家政事和官员的任免,而宋孝宗几乎所有事情都同宋高宗商量,有时候哪怕是太上皇的一些无理要求,宋孝宗也想方设法给予满足,有时甚至会为了太上皇的要求得罪满朝文武。史书记载,宋高宗一次去灵隐寺游玩,碰到了一个谈吐举止皆不凡的和尚,这勾起了宋高宗的好奇心,在询问之下,该名和尚说,自己原是一名官员,被人陷害,没有活路只能出家求一碗稀粥果腹,宋高宗当即表示自己回头告诉儿子给他官复原职。在宋孝宗来请安的时候便说了这件事情,宋孝宗当时就答应了,但是后来宋高宗得知宋孝宗其实并没有办这件事,宋高宗很不高兴觉得很没有面子。

第二天宋孝宗去德寿宫邀请宋高宗去花园游玩,但是宋高宗闹起了情绪不理不睬,说了一句:“朕老矣,人不听我言”。这让宋孝宗大惊,便详细询问,后来才得知是为了和尚的事情宋高宗不高兴。宋孝宗急忙解释说已经了解了这件事情,但那个和尚并不是遭人陷害而其实是一名贪官,能够免死已经是宽恕他了。但是他表态只要是父皇开口即使是千难万难也会照办,最终不得已给那个和尚官复原职还是任命为了知州。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友会觉得,宋孝宗的孝是没有原则的“愚孝”但其实不然,在对于国家的原则问题上,宋孝宗也曾多次忤逆宋高宗。最明显的就是关于北伐的事情,宋孝宗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他一心想北伐收复失地,但是宋高宗却是不想北伐,但是对于北伐的事情宋孝宗没有听从父皇的建议,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隆兴北伐”。

有些人认为宋孝宗对于高宗的孝可能只是表面功夫,但是小编却认为不然,多年之后宋高宗以81岁高龄逝世,当时的宋孝宗也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按照礼制皇帝守孝是以月当年,且不能食荤腥,在宋高宗逝世后的一百多天里,宋孝宗真的是做到了一口荤腥都不吃,导致他自己消瘦,一个妃子看着他受苦,就吩咐宦官用鸡汤做饭,宋孝宗得知后大怒,要赐死这名妃子,最后在太后的劝说下才改为贬为平民,驱逐出宫。

宋孝宗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自己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自己从没有花过国库一分钱。宫中每天的开支都是有规定的,因为他非常的节俭,所以带动了整个国家都非常的节俭。同时他立志北伐,平反了岳飞的冤案,在位期间整个南宋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这一时期在历史上称为“乾淳之治”。元朝主持修著《宋史》的著名丞相脱脱也评价宋孝宗“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小编觉得宋孝宗的“孝”是发自内心的孝,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成一代明君,他的庙号就是对他一生最贴切的评价。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建国后的历史(中国建国后的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答案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从此,中国历史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这50多年按历史发展情况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

  • 介绍一位你喜欢的历史人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2、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3、实际上,曹操

  • 简要中国100年历史(中国的100年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8集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将于2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该片以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四个维度,用考古成果和视听语言梳理新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历史脉络。《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采用编年体结构,跨越秦汉、魏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

  • 中国的历史书(中国的历史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历史从商朝晚期过度到信史时代,三皇五帝、夏朝没有留下可考的文字记录,更不用说史书了。商朝文字逐渐发展,人们会把文字记录在甲骨及重器上面,用于占卜和记事,所记之事也仅是一个片段。周朝开始设太史记录国家史事,史书在当时属于官书。《史记六国表》记载:“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 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革命惨烈,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黄陂黎家河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人称“黎黄陂”,留下著名的汉口黎黄陂路,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

  • 中国近代历史战役(中国近代历史战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中国高铁历史(中国高铁历史最高时速)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高铁十三年建设历程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全长12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这是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当时运营速度世界最快的高速铁路。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入使用的高铁线路总长高达3.7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线路总长的71.1%。从120公里到3.79万公里,不到

  • 中国朝代历史简表(中国朝代历史简表图)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抛开上古时代,中国一般以夏朝开始纪年,也是在夏朝开始中国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大概的历史纪年是(夏、商、周、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金、元、明、清),当然其中有一些重叠的时间,也有一些没有写上的小朝廷,不过大概的历史顺序是这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其中这些大家熟知的朝代都有多少

  • 中国的历史年表(中国的历史年表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代纪元表从"五帝"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异说颇多,尚无定论,本表对于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只列帝王世系。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等不列表。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自三皇至清朝为古代,中华民国到

  • 中国古代杰出历史人物(中国古代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及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写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