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什么学派创始人?
顾颉刚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疑古思想。
他的“传”、“纪”不可信的思想来自崔述,“经”不可尽信的思想来自姚际恒,治学要融会贯通的思想来自郑樵。
他用历史进化论的寻求事物演变线索的治学方法学自胡适,对今、古文家的看法则受之于钱玄同。
王国维用实物材料研究古史所取得的成就也给他深刻的影响,王氏所考出的真古史被用以破坏伪古史。
1909年,他有志于考辨伪古史,从事资料搜集、积累。1914年始作笔记,记录读书心得,终生不辍,计约二百册,四百余万字。1916年作《清代著述考》初稿二十册,对清代学者的治学成绩有了全面了解。1921年他计划推翻伪古史。1923年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引起史学界的激烈争论。以后,将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辩的文章编为《古史辨》八册。
名词解释顾颉刚与古史辨?
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1980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87岁。颉刚先生,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古史研究上有卓越的成就,在历史地理和边疆地理上有新的发展。
颉刚先生把他和别人研讨古史的论述,编成《古史辨》八册。他在1920年就开始作考辨古史的工作。后来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说,这个观点包含了三个意思。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第三,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即使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即使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至少能知道东周的夏商史。
颉刚先生按照他对于古史记载的基本观点,认为必须打破关于古史的一些传统说法。
(一)要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原来只有一个的观念。他指出自春秋以来,大国攻灭小国多了,疆界日益扩大,民族日益并合,种族观念渐淡而一统的观念渐强,于是许多民族的始祖传说,亦渐渐归划到一条线上,有了先后君臣的关系,《尧典》、《五帝德》、《世本》诸书就因此出来。中国民族是否原来就是一个,这须俟后来地质学及人类学上有确实的发现后,才能论证;但对现在所有的牵合混缠的传说,是不当承认的。他认为,对于古史应当依照民族的分合为分合,寻出他们的系统的异同状况。
(二)要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他说,中国的统一始于秦,中国人民的希望统一始于战国。在战国以前则只有种族观念,并无一统观念。他认为,对于古史,应当以各时代的地域为地域,不能以战国的七国和秦的四十郡看做古代列国早就如此的地域。
(三)要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他认为,古人对于神和人原没有界限,所谓历史差不多完全是神话。自春秋末期以后,诸子奋兴,把神话中的古神古人都“人化”了。他认为,对于古史应当依那时人的想象和祭祀的史为史,考出一部那时的宗教史,而不要希望考出那时以前的政治史,因为宗教是本有的事实,是真的,而政治史是后出的附会,是假的。
(四)要打破把古代看作黄金世界的观念。他认为,古代的神话中人物“人化”之极,把古代说成了黄金世界。其实关于古代的某些观念是春秋以前的人所没有的。战国期间的政治家,要用古王去压服今王,于是把古王的道德功业说得高到极顶,好到极处。他认为,要懂得五帝、三王的黄金世界原是战国后的学者造出来给当代君王看的。
颉刚先生认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系统,主要完成于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儒家经典《尚书》是确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古史系统的首要典籍。他认为,要有效地摧毁后人编造的古史系统,必须摧毁《尚书》的经书地位,驱散它本来面目上蒙着的迷雾。颉刚先生一生把很大力量放在对《尚书》的整理、研究上。1926年在中山大学时,开了“《尚书》研究”课,编了《〈尚书〉讲义》和《〈尚书〉学参考材料》八巨册。后来到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也开了“《尚书》研究”课,编《〈尚书〉研究讲义》五种,又编了《尚书文字合编》、《尚书通检》、《尚书学讨论集》等三种。解放后,他计划对《尚书》作更系统、精密的整理。1962年发表了《〈尚书大诰〉今译(摘要)》。后在有关助手的配合下,连续发表了《尚书甘誓校释译论》、《盘庚三篇校释译论》、《尚书汤誓校释译论》、《西伯戡黎校释译论》。
顾颉刚是江南顾家的后人吗?
顾颉刚出生于江苏苏州,是江南顾家后人。
为什么顾颉刚认为大禹是条虫子?
顾颉刚和何新说的其实都对,都是大师。《何新伪人考》也是真的。
大禹是蜥蜴人,是大地上最有力者,而何新就是大禹,大禹为华夏下凡治水,并成为人类最古的人王。但大禹不是外星人,外星人在他眼中也是极为渺小的存在,他是一位不可名状,拥有着强大权能的古老外神,平时生活在一个常人无法探知,所得到的消息也只是由某些生活在此地的强大存在所提及的位面天庭。直到至今中国许多地方还有祭祀他的教团和神庙。羌人,汉人据说就是他的眷族。
直到近百年,在现代抱着不同信念的考古学家,那内心对各色古代知识强烈渴望的呼唤下,在其信徒数千年来那黑暗不可知的崇拜仪式之召唤下,历经数千年后大禹再次降临到了人间,并写下大禹在回返天庭的时间里,以无尽智慧和视野所见的古希腊之不存及西方人于古典末期,中古,近代所造之伪古,这就是希腊伪史考。
希腊伪史考是其具体认知的记述,也是其向信徒传递知识和真理的媒介,据说,其中还潜藏着许多,颠覆人类已有认知,乃至影响人类命运的内容。
无知朦胧的知乎儿虽然通过一些琐碎的资料几乎猜中了他的真实身份,却因为知识不够无法正确认识到其至高的智慧,而那些过于深入探索何新知识的人,要么是因为无法接受那过于高深的知识,要么是因为亲眼目睹了真实的何新,即大禹,那完全不可名状的外表而通通陷入了癫狂。
(不会有人认为是真的吧)
顾颉刚是清代历史学家吗?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他1893年出生,1980年去世。
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地位?
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分8册,是研究中国历史必不可少经典资料。
中国历史地图集如何看?
首先确定朝代,如果跨朝代或朝代更迭混乱则确定大致年份,找到对应地图。其次按经纬度和大致方位确定要找的目标。再次查看地图图例,确定查找对象上符号代表的涵义。
如果目标地点有箭头则查看箭头指向的对象,并推导事件发展的路线;如果目标地点标明特产,则观察附近地区的特产物和出产同样产品的地区;以此类推观察与目标对象相关的整幅地图。最后推荐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上下两卷本。
顾颉刚关于民族学的书有哪些?
顾先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众文化积极态度的影响,把民间的歌谣、戏剧、故事、风俗、宗教和传统的经学、史学置于同等的地位上做研究的题材。
此部分除收入《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三部专书外,还包括有关歌谣、风俗、民间文艺等的序跋与论述、探讨等。
有哪些好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没有这样的地图。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都是政区,重点在于区划,标注内容包括城镇、定居点、水域等等,而没有地形。中信引进的三军大学主编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的附图中有等高线等内容,同样地图出版社的《中国战争史地图集》也有地形。
多数地图都对地形要求不高的,除非是军事类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在复旦,曾有这样一位先生,数十载呕心沥血,终一生躬行求真,于《禹贡》发轫,绘《图集》三秩,一套舆图纵览九州山川,悠悠长水泽被桃李三千。他就是谭其骧,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公认为是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