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两次北伐古代史?
中国古代北伐比较有名是东晋王朝祖逖北伐,宋武帝刘裕北伐。南宋岳飞的北伐。
明朝徐达的北伐,其中古代史唯一北伐成功就是明朝徐达的北伐,成功推翻元朝统治,完成统一。而祖逖北伐和刘裕北伐,都没完成收复中原梦想。
明朝北伐之所成功,明朝国力以及朱元璋果断。加上元朝没落,所以明朝可以成功。
古代史学著作?
《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世界古代史时间?
1、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罗马科技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技术,其成就达到了奴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他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也对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Middle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的一个中间时期。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最终融入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地理大发现)中。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东罗马帝国灭亡。
3、14-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4、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TheIndustrialRevolution)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AgeofMachines)。
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6、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War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俄罗斯古代史?
留里克王朝,RurikidsDynasty862-1575,1576-1598,1606-1610
2、卡西姆王朝,QasimDynasty1575-1576
3、戈杜诺夫王朝,GodunovDynasty
1598-1605
4、德米特里王朝,DmitriyDynasty1605-1606
5、瓦萨王朝,VasaDynasty1610-1612
6、罗曼诺夫王朝,RomanovDynasty1613-1725,1727-1762
7、斯卡乌龙斯基王朝,SkowroskiDynasty1725-1727
8、安哈尔特王朝,AscaniaDynasty1762-1796
9、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
Schleswig-Holstein-GottorfDynasty1762,1796-1917
1、留里克王朝,RurikidsDynasty
862-1575,1576-1598,1606-1610
这是东欧早期的父系王朝始祖,创始人留里克来自北欧。
基辅罗斯大公国,以及其他诸罗斯王公,都来源此王朝。
1606-1610年,为留里克的一个分支舒斯基家族统治(VasilyIV)
2、卡西姆王朝,QasimDynasty
1575-1576
该王朝统治者是SimeonBekbulatovich,卡西姆汗国君主。
西蒙贝克布拉托维奇的家族世代为莫斯科大公家族的走卒。由于沙皇伊凡四世的一个怪念头他于1575年被封为“全罗斯大公”(拉拢他对抗克里米亚汗国),在11个月后又让位给伊凡四世。伊凡四世这么做可能是为了增加对各蒙古汗国统治的合法性,也可能是想表明自己是成吉思汗在欧洲和亚洲的帝国的正统继承人。
他在让位后从伊凡四世处获得特维尔维持生活,从此他就被称为特维尔大公。后来他进入修道院当修士。1616年,他在莫斯科去世,葬于谢苗诺夫修道院。
3、戈杜诺夫王朝,GodunovDynasty1598-1605
该王朝统治者是BorisGodunov、FeodorII
鲍里斯戈杜诺夫,鞑靼贵族出身。曾经侍奉过伊凡雷帝。他妹妹伊琳娜戈杜诺娃嫁给伊凡雷帝的幼子费多尔伊万诺维奇。费多尔身体有病,智力不健全,因此大权被戈杜诺夫所掌握。1598年费多尔去世,无子嗣。留里克王朝灭亡。1
古代史学术专著?
中国史学术专著当属司马迁的《史记》和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俄罗斯古代史书?
俄罗斯古代历史可分为几个时期
(1)基辅罗斯时期(913世纪)
从基辅罗斯算起,俄罗斯有1000多年历史,号称1000年斯拉夫文明史。俄国曾经存在过漫长的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存在了几个世纪,奴隶制始终没有在罗斯社会占统治地位,而其封建主义剥削方式发展快,存在时间长,在社会上也占有完全统治的地位。
古代罗斯的主体是罗斯部族,罗斯部族就是今天斯拉夫人的祖先。这些人在公元1世纪左右被称为涅维德人,居住在今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流域。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斯拉夫人南下。到公元6世纪时他们已占领了北起维斯瓦河,南到多瑙河的大片疆域。这时的斯拉夫族就是欧洲最大的部落之一,但它仍处于氏族部落发展阶段,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公元47世纪斯拉夫人叫安特人。到7世纪初,斯拉夫人向东迁至今俄罗斯境内的第聂伯河流域,并开始划分为三支:
西斯拉夫人(今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的祖先)
南斯拉夫人(今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克罗地亚人的祖先)
东斯拉夫人(今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祖先)
因此可以说,今天的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是同一个祖先,都是东斯拉夫人的子孙,因此他们也自称罗斯子孙,相当于中国人讲的炎黄子孙。
公元826年,以留利克为首的北方诺曼人南下,征服了东斯拉夫各部落,建立起了俄国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利克王朝,它统治俄国达700多年(8821598)。公元882年,在今天的第聂伯河畔的基辅,由诺曼人奥列格(?912)建立起了基辅罗斯国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元882年中国已是唐朝中和二年,相当黄巢起义事件时期,可见俄国是个后起国家。周围许多部落都归顺基辅,多数斯拉夫部落被征服,这个国家也称古代罗斯(罗斯一词指东斯拉夫各民族对其占领地的自称。后来罗斯成为俄罗斯的古称)。
建国后基辅罗斯四处征讨,使其势力往南扩到黑海及高加索南部,西到伏尔加河流域,东到喀尔巴阡山,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公元1000年左右,基铺罗斯总面积已有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00万。奥列格自称基辅罗斯大公。基辅罗斯是个早期封建国家,公元910世纪,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后续受拜占庭帝国影响拜,使俄国超越了奴隶制社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1世纪是基辅罗斯的极盛时期。10世纪时由于发生宫廷政变及内战,国家陷入混乱,严重地削弱了罗斯国力。后来由一个很有作为的大公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9801015)接管了罗斯大权,他制止了内乱,并向西开拓了疆域。正是这位弗拉基米尔大公引进了东正教,他还扩建了诺夫哥罗德、契尔尼戈夫、波洛茨克、佩列雅斯拉夫尔、苏兹达尔等大中城市。
古代罗斯时代还有一个很有作为的大公叫雅罗斯拉夫(10191054)。他学识渊博,人称“智者雅罗斯拉夫”。他制定了一部《雅罗斯拉夫法典》,共18项条款,主要调整王公、贵族、平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倡依法治国。他四处扩张国土,修教堂,建寺院,发展贸易。他还用政治婚姻的办法与欧洲许多王朝建立起友好关系,他为罗斯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古代史书的特点?
中国史书共性特点: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编年体的优点是方便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还避免叙事重复,《资治通鉴》的成功开创了撰写编年史的高潮。
编年体盛行起来,从而产生了纲目体与纪事本末体。
欧洲古代史与中国古代史时间对照?
在国际史学界,对于世界历史,一般这样划分!
1500年以前称为世界古代史;
1500年左右1900年左右称为世界近代史;
1900年至今称为世界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分界是1840年
近代史、现代史分界是1940年
古代史质的意思?
质”是形声字。从贝,(zhì)声。从贝,与财富有关。
1、本义:抵押;以…作人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通“诘”(jié)。问;诘问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3、双方对质,验证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4、评断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5、抵押品;人质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6、盟约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7、古代贸易用的券书并质共剂。《后汉书》
8、箭靶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9、素质;本质;禀性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10、形体骈门裸质。《南齐书》
11、物质;事物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2、质地、底子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13、通“”。砧板,行斩刑时用的垫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通“贽”。信物;见面礼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15、对象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16、朴实、朴素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17、信实;诚信楚子闻蛮子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古代史部的职责?
设吏部是为了管理官员,类似于现在的组织部,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就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古代有六部:兵部、刑部、礼部、户部、吏部。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又分为吏部左侍郎和吏部右侍郎。左侍郎位居右侍郎之前。清代,吏部左右侍郎由满、汉各一人担任。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在吏部仅次于尚书。吏部起源: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