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之乡是哪里?
经过专家组的实地勘测和考察之后,最终将我国的中心点,定在了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
从专家们测量出来的数据来看,镇北流村位于东经108°55′25.00″,北纬34°32′27.00″,参照我国国土东西南北走向来看,这里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原点所在地。
1976年1月8日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历经几年的艰辛勘查之后,北流村终于被确定为中国的“心脏”。
其实,对于广大科学家而言,选址是一个特别耗费心血的过程,因为大家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现在中国的“大地原点”上,耸立着一排排的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主体建筑群是一个柱形的观测台,远远望去就像核爆后升腾的“蘑菇云”;中心点的位置埋着一个半裸的半球形“原点坐标石”,同时,还配置了仪器台和投影仪等辅助建筑。
文物历史建筑测绘收费标准?
1、古建测绘,一般测绘费用每平方米人民币80元。如果还有更加复杂的要求,比如加固设计等,另行商议。
2、“古建筑或者历史风貌建筑的测绘”,其工作内容应该属于工程测量的范畴,对工程测量的收费标准可依据发改委和建筑部联合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中国测绘学会优秀测绘工程奖属于什么级别?
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负责优秀测绘工程奖的优秀测绘工程奖,具体评审由奖励委批准组成的优秀测绘工程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负责。
优秀测绘工程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分设等级。获奖总数不超过当年送评数的70%,其中金奖数不超过8%,银奖数不超过22%,铜奖数不超过40%。
优秀测绘工程奖的评选主要从工程的技术、管理、质量和效益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工程技术应体现在设计创新、技术标准、技术路线和工艺等方面;工程管理应体现在工程的组织、成本管理、文档等方面;工程质量应体现在工程是否执行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单位有否ISO9000认证,质量检验程序执行情况,工程质量优良率评价等;工程效益,主要指工程成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业主、用户的满意度等。
优秀测绘工程奖按百分制进行评价记分。对每个工程项目的评价记分,由各评价指标项的分值累计而得。每个评价指标项的分值按好、较好、中、下四个档次最后综合得分达90分(含90分)以上者可提名金奖,80分90分可提名银奖,65分80分可提名铜奖,65分以下不授奖。
理想照耀中国测绘第几集?
《理想照耀中国》之第六集《173米》
2013年,从甘肃兰州到重庆的兰渝铁路全长886公里,一共建了396座桥梁,225条隧道,眼看全线已经全部竣工,可是还不能最后通车,问题就卡在甘肃省定西市的胡麻岭隧道,这是一个世界难题。
胡麻岭隧道全长173米,由中铁十九局负责施工,可是当地土质就像稀泥,施工队的师傅们挖一铲,糊糊就流下来两铲,如果用设备挖,立刻就塌方,历时一年多的时间,二号井总工程师夏荔为了这最后173米,各自带着团队试验了很多办法,还在原地踏步,大家都急得一筹莫展。夏荔正在四处找测绘队。
中国农大有测绘专业吗?
有测绘专业,中国农业大学地理信息工程系起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979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援建的“中国农业遥感应用与培训中心”我国首批遥感人才的摇篮。1993年正式建系,定名为信息管理系;2007年更名为地理信息工程系。现有教师20人,学源背景多元化,均来自国内外地理信息和农业遥感科学名校,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1人,博导9人。在读本科生110余人、硕士博士生70余人。
近五年,依托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和“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等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20多项,到账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SCI/EI文章2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8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和其它科研奖奖励11项,出版专著与教材12部。
国内外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以及中科院遥感所、地理所、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武汉大学、北师大、台湾逢甲大学等国内外空间信息科学名校长期合作。为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气象局、大北农集团等单位长期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重点就以下三个方向开展研究与应用:
1、遥感与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包括高分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与作物分类;土壤水分与作物水分胁迫的遥感定量反演;激光雷达、微波雷达农业应用;遥感与作物模型数据同化产量估测;深度学习产量预测;干旱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估;晚霜冻害的遥感监测;病虫害信息采集、传输、远程诊断与预警系统等。遥感与作物模型数据同化的农作物预测预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发表了多篇ESI高被引论文和ESI热点论文。
2、国土资源调查与耕地质量监测:该系是我国最早从事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团队之一,近十年来连续承担公益性行业专项等30多项课题,开展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土地利用与耕地质量调查及数据更新方法、数据整合与管理系统、智能化信息服务等研究,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技术体系,“耕地质量监测平台”已是自然资源部的业务运行系统,在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管理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农业土地大数据与智慧信息服务:基于地面传感、星空遥感、网络媒体、位置信令、农业试验、气象站点等点-地块-区域等不同尺度、异构多源数据,构建高性能农业土地大数据存算平台;面向土地监管与农业生产智慧信息服务需求(品种类型、种植密度、覆膜、耕作方式、生育进程、高低温、倒伏、长势、产量等),研究多尺度数据融合、精细探测、时空分异模式、适宜性评价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已为种子企业与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大量信息技术服务。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历史?
武汉大学有几个学校合并了,前身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中国烧碱历史?
中国自1917年开始引进的现代制碱技术有索尔维法,电解法两种,分别制取纯碱和烧碱;抗战期间,以侯德榜为主的我国制碱技术专家又成功研究了侯氏碱法,并于196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三种制碱技术在中国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仍是化工界制碱的主要.
中国诗词历史?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中国割地历史?
①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方需与英方商定。
②1860年北京条约: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5.准许华工出国。
③1858年夏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④1844年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⑤1895年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⑥1901年辛丑条约: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中国养蚕历史?
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了。据史书记载,我国夏代以前就已经存在有蚕
原是生在自然生长的桑树上的,以吃桑叶为主,所以也叫桑蚕。
在桑蚕还没有被饲养之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蚕茧抽丝了,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工养蚕,现在还难以确定。
但是早在殷周时期,我国的蚕桑生产已经有很大发展,可见开发人工养蚕远在殷周之前。到了周代,栽桑养蚕已经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蓬勃发展起来。丝绸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阶级衣着的主要原料。养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