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批价)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批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1/20 1:35:00

孙膑的古代历史文化?

围魏救赵,减灶增兵,乱箭射死庞涓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社会政治环境与文化作为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其二者的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的。中国古代社会奉行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论述。

首先,中国古代为服务于君主专制,相应的实行宗法制度。宗法制度在政治上表现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等级,各级官员的出行方式,跟随人数,步辇数量、类型都受到严格限制。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宗法制度实行的初期,等级观念更是尤为明显,各等级诸侯间,吃饭的菜数、吃什么都有严格要求。这是政治上的体现,文化上,宗法制度对于我国古代形成的,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夫为妻纲,女子地位低下的文化传统是有重要影响的。此外,宗法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形成也是有重要影响的。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传统,先不讲这些文化在现代是否受用,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带来的是文化内部的交流,并服务于统治阶级,这样一来,好的方面,带来了灿烂璀璨的诗词文化,丰富多彩的传统经典,国人的创造性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但是,却极度缺乏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尤其是闭关锁国,缺乏外来文化的交流,这就导致文化的封闭,也是封建社会后期缺乏文化创新的重要原因。当西方开始文艺复兴,科技革命时,中国还在研究古典诗词,给经典加释,推行八股文之类的文化活动,这自然导致近代中国文化的落后。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社会政治制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虽有利有弊,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却是必然,无论怎样,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历史演变?

对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都要建立在对其历史的梳理之上,具体到中国文化,我们应该首先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

从历史梳理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史予以概括,这是我们总结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

中国文化早期的源头以《易经》为代表,儒家也有“《易》为五经之首”的说法。据记载,伏羲在7000多年之前就创造了《易》。实际上,《易经》代表了中国先哲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其中,《易经》中体现的变易思想、忧患精神、人与世界一体的体认等,都对后世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舜禹时期的禅让,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中重视德性和自觉的集中体现。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中国文化给出的表率就是建立在道德和觉悟的基础上实行的“禅让”,这种传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在讨论政治理想时,总是会把尧舜禹时期作为理想的代表。但是,建立在道德和觉悟基础上的人治,有着自身严重的局限,对于此,中国传统政治一直缺少足够的反思。

商周之际的时代变革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礼记》文献记载,中国的商代非常注重鬼神,社会事务的合法性都来自于鬼神意旨。据历史记载,很多看到商代问题的人,都尽力奉劝纣王改弦更张,可是纣王以“天命在我”的姿态,我行我素,最终被周取代。这种情况下,周代就面临着如何解释天命转移的问题。如果天命选择的是商,那么,周取代商就不具有合法性。这种情况下,周代的统治者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认为,天命确实存在,但是天命选择谁管理国家,要看这个人是否领悟天命,而领悟天命的表现就是德政,就是爱民。这就是《尚书》上所讲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是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变革,自此后,中国思想文化没有走向神学,而是走向对人的重视,这与西方思想史有着重大分野。

到了东周时期,历史上称为春秋和战国,中央控制力明显弱化,诸侯国开始出现异心,“问鼎”这个词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尽管诸侯国还没有能够取代周王朝,但是各种称王争霸的战乱,可谓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一统,就成了当时面临重大时代问题。再加上中央政权控制的弱化,也为各种思想的出现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就其实质而言,所谓百家争鸣,不过是不同的思想家对乱世中国社会的回应和对病态社会开出的不同药方。儒家的重点在世间,尝试就如何重建和谐的世间秩序为儒家一直思考的中心问题。道家则关注到了宇宙和人生背后的规则道的问题,就道和人的关系问题作出了深刻的解读。法家则是对如何有效的对人进行管控和激励作了自己的思考。面对春秋战国的乱世,兵家则对战争问题作了独到研究。这些研究,一方面呈现出了中国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在时代格局的演变中,每一种学说都在大浪淘沙的时代变局中接受检验。

在战国争雄的乱世中,以强调激励人的欲望为主要特征的法家思想成为秦代统一中国的利器。一利一弊,当国家统一之后,法家思想的局限暴露无遗。诚然,法家的刑和赏对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人性贪欲的利用是一个双刃剑。任何一个社会真正的长治久安,不仅需要一套好的制度,更需要人心的净化,需要人们心灵的安顿,对于此,法家的弊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暴露。秦王朝统一后,本应该好好的与民休息,通过制度建设探索维护国家稳定的架构,同时通过教化心灵,实现人们心灵的安顿和和谐。可惜,统治者只是将个人的贪欲凌驾于国家之上,不懂得爱惜民力,更不懂得仁爱天下,最终在秦朝二世主政不久,一场农民起义的大火,燃烧了整个秦王朝的天空。历史证明,一个只讲功利,不懂得发人心之中善良与真诚的文化和社会,一定不会长久。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认真反思历史,取消了秦代的严酷刑法,主张休养生息,给社会一个休养和生长的时间。汉代的这种政策,与对秦代的反思息息相关。经历了惠帝、文帝、景帝时期的发展,到了武帝的时候,整个汉代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这个时候,汉代的政治、文化、外交等等,都需要随之作一个调整。表现在文化层面,经过董仲舒等人的努力,儒家的文化终于成为统治者认可和推崇的文化。儒家能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表象上看是统治者的选择和当时儒家知识分子的努力,实际上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的需要和儒家文化内在的精神相关。儒家主张的那种仁爱、那种对秩序的尊重、那种对人性之善的启迪和教化,对于维系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说,儒家对于世间秩序的思考,经历了秦汉之际的社会震荡之后,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汉代末期,儒家的思想开始僵化,汉章帝时期主持的“白虎观”会议,将官方对儒家的解释神圣化,使之成为唯一合法和认可的标准,这实际上是扼杀了文化的活力。加上汉末之后的政治动乱,文化的价值开始混乱。统治者的行为,与其倡导的价值产生背离,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可能从内心深处认同统治者标榜的文化,这就给当时的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受儒家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在内心深处接受和认同儒家的文化观念与价值系统,但现实中统治者的行为恰恰有悖于儒家的价值观,这就导致了当时文化上的悖乱现象:很多知识分子,一方面放浪形骸,多做违背世俗的行为;另一方面心灵深处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灵魂深处认同这套价值。竹林七贤的阮籍等,都存在这个问题。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政治纷乱,各民族融和,也为各种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某种适宜的土壤。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互相激荡、阐释和互融,为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隋唐时期,中国政治统一,在魏晋文化融合的基础上,文化上也呈现出海纳百川的局面,各种文化气象万千。唐代的统治者对儒家、道家、佛家都报以尊敬的态度,这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在这一时期,佛学开始出现飞跃的发展,各种宗派因机设教,异彩纷呈,创造了佛学繁荣发展的局面。针对佛学带来的挑战,儒学在理论框架、传承体系等方面,也要作出自己的解释体系,韩愈的“道统”说,就是这种背景的产物。

到了宋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几百年文化的融合之后,开始显现出勃勃的创造力,理学和心学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证明。理学以朱熹为集大成,心学以陆九渊为代表,二者看似有区别,实际上都代表了儒学和佛学互融之后的文化景象。应该说,儒学发展到理学和心学阶段,呈现出一个新的高峰,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思考的深度,都是里程碑式的变化。

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黄昏到来,有清一代,中国政治走向保守,中国的文化也逐渐失去了生机勃勃的活力,开始逐渐出现走向僵化和琐碎,金石、考据等成了清代文化的特点。除了戴震等少数的思想家有批判精神外,更多的人不过是考据者的角色,缺少思想的原创、批判和反思精神。而在这一时期,西方的社会已经实现了从中世纪到近代转型,政治上的民主政治,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经济上的市场经济,大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共生,为社会的发展也提供了多种反思和反省的土壤。在这样的世界大格局中之下,中国的国运日渐衰微,一个夕阳西下的王朝,必然要经历一个苦难与挣扎的再生过程。在苦难面前,一个民族如何回应和认知时代的潮流,如何在苦难面前反思自己的问题,决定了这个民族发展的未来。

在新旧时代转换的挣扎中,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既由于世界大势的压迫,也源自挽救中国危亡的急迫,带着家国天下的赤诚,以各自的学科背景和视野来审视中国面临的问题,尝试就如何解决中国的困境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的“百家争鸣”。所谓的自由主义、科学主义、新儒家等等,都以各自的精彩和角度作出了各自的回答。这些思考尽管各有问题,但是我们分析今天中国文化问题的重要资源。

总之,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为绵延不息,任何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解答,都必须建立在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梳理之上,都必须根植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土壤,都必须明白中国文化思考了什么,面临的是什么,未来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解答的思路是什么。任何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根基和时代的格局,都不可能拥有未来。因此,在历史的坐标面前,我们在思考中国文化的问题时,应该清楚中国文化与时代潮流的关系,还要进一步思考中国文化可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中国收纳文化历史?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

古人生活中所用的箱匣,

外在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

可内里却大有乾坤,

堪称主人的“百宝箱”。

它不仅具有实用主义,

还代表着中国人收敛的艺术,

在含蓄和深沉中,

表达出精致的生活态度。

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箱、盒、匣等收纳器物的使用无处不在。譬如成语“买椟还珠”中就有慧眼之人视箱匣重于珠宝;譬如明朝宫廷画卷《出警图》中,就有一个场景为四名轿夫抬着一对朱漆带底座的衣箱。它们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阶层各类群体之间,有闺中女子,有达官贵人,有文人雅士……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箱匣的装饰与功能也各不相同。

曾几何时,

那些古代箱匣早已被我们遗忘。

如今重新回顾中国传统最常见的、

最生活化的家具用品,

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

古代匠人精工巧琢的手艺,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古代人

深藏不露的收纳智慧!

中国古代巫术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的观点,他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怎么会起源于巫术呢?比方说原始人在洞穴上画上一头牛,用长矛刺它,那么他们相信在现实中就真的能捕获到一头牛。

这就是运用图画在行使巫术。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往往深藏在洞穴最黑暗和最难以接近的地方,它们显然不是给人欣赏的,而是前人以巫术的手段保障狩猎成功的一种方式。大家在有些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巫蛊娃娃,也是这个道理。

与六有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中的仪式(礼)和音乐歌舞(乐)。周礼的范围已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婚嫁习俗“六礼。中国古代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辐射范围?

早在公元前,我国文化便从华夏大地向四周辐射传播。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将我国出产的丝绸源源不断的贸易到中亚、西亚和一万公里外的欧洲。虽然丝绸是物质产品,但传播着我国的丝绸技艺和服装文化。2000多年前的外国人,就已经受到了遥远中国的文化影响,当时在欧洲,丝绸是只有贵族才用得起的极品,比今天的香奈儿这些品牌名贵多了。直到今天,当年丝绸之路通达之地,仍有不少的我国文化元素。

在之后的海上贸易中,我国瓷器、茶叶和工艺品大量远销海外,欧洲皇室将使用中国瓷器视为地位的象征,将我国奉为瓷器之国,英语中“China”一词,原意就是瓷器。当时英国女王下令要用中国瓷器点亮整个王宫。对中国瓷器爱不释手的欧洲贵族们,照猫画虎才学会了制瓷。今天欧洲的博物馆里,要是没有我国瓷器都不好意思见观众。而瓷器最远传到了非洲和南美的巴西,这些地方的制瓷技术都来源于我国。

而受我国古代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朝鲜半岛和日本。文字、服装、建筑、饮食、中医、礼仪、节日、文学音乐戏剧、律法几乎都是从我国传过去的。尤其是日本,自白村江海战战败后,大唐在日本人心中几乎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开始全面学习我国唐代文化,先是直接借用汉字,之后在汉字之上衍生出了他们的假名,这才有了文字脱离了原始社会。在精美的汉服之上创造了和服、朝鲜服,日本和朝鲜半岛才有了民族服饰。

朝鲜半岛和越南都长期将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如今去汉字化之后的朝鲜文,当年就是用来标注汉字的拼音而已。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占其全部词汇的70%左右。毫不夸张的说,汉字汉语就是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的母语。

饮食作为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最早输出的中国文化之一。如今在日本饮食中大行其道的生鱼片、味增、拉面等等,都是从我国传过去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食用生鱼片,而唐代是生鱼片最辉煌的时刻。唐朝人酷爱吃生鱼,将其称为鱼脍,甭管海鱼河鱼都切成薄片,蘸着蒜、豆豉食用。全面学习唐文化的日本,也将食用生鱼片的传统搬了过去。这才有了如今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顺便提一下干鱼片也是唐代人发明的。

至于半岛上最受欢迎的泡菜,则是唐代薛仁贵征东踏平高句丽之时,从西南带过去的。至于韩国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发明了泡菜,实在让人恶心。如今半岛和日本的众多节日,诸如端午、春节、秋分等都是源自我国。而他们从我国学到的传统木式建筑,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古代种种中国文化的输出,直到现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大部地区都是中国文化圈。文化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甚至无法用文字完整地表达。璐璐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自大的标榜我国古代文化有多发达,而是正因为我们曾经有那么优秀的文化和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在较量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传承和推广我国文化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汉服完全消亡,子孙后代和外国人真的相信端午节是韩国的,汉字是日本的,那我们真就成了民族文化的罪人,而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看到那一天。

剑河的历史与文化?

在1914年,改清江县为剑河县。一说“剑河”系苗语“雄俄”转音。

元为楠木洞,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永乐五年(1372年)置亦溪南洞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六年(1373年)设亦溪两江巡检司;十二年(1379年),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年)改隶黎平府。

平阴的历史与文化?

平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平阴之名始见于《左传》,因地处古东原北部群山之阴,古济水之南而得名。隋大业二年即设县,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平阴,春秋为鲁地,战国属齐邑,秦代属济北郡。汉属泰山郡。三国属魏兖州剌史部。两晋属济北国。南北朝刘宋时为济北郡辖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设平阴县,此系以“平阴”命名之始。公元607年隋炀帝改州为郡,平阴县属济北郡。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属济州,公元754年(唐主十三年)属郓州,公元832年(唐太和六年),废平阴析入卢县与东阿县。公元837年(唐开成二年)复平阴县,仍属济州。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统用军号,平阴属天军所辖。公元1119年(宋宣和元年)属东平府。元初,属山东西路,后属燕河北道东表路总管府。明代属东平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属泰安府。

平阴县,民国二年属济西道,次年改属东临道,十七年(1928)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期间,民主政府将平阴县划属泰西专区。1942年12月,平阴县与东阿县东部合为平阿县,隶属晋冀鲁豫边区。1945年撤平阿县恢复平阴县。1946年改属泰西专区。

平阴处于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的中心位置,这里人文景观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是旅游观光、寻古览胜的好地方。先圣孔子曾到平阴讲学,留下了“杏坛遗响”;三国时“七步成诗”的一代才子曹植,曾封王于该县东阿古城;明代文学家、学者于慎行领文坛“一时之风骚”,他读书讲学时的书院以及墓地于林已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地处城南的胡庄尖山教堂,是全国三大圣母堂之一;还有玫瑰镇的翠屏佛塔,洪范池镇南天观等众多的人文自然景观……这一切都构成了丰富灿烂的平阴文化

荷兰历史与文化?

1463年正式成为国家,16世纪受西班牙统治,而后通过反抗战争以及海上贸易成为殖民强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名人发明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都应该听过很多发明家所发明的东西,但是你们知道他们发明背后的各种故事吗?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发明家故事,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发明家故事1——爱迪生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弯正科学家,著名的世界发明大王.他一生共有2000多项发明,对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

  • 中国的国防历史(中国的国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2、北洋水师的成立。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

  • 中国国防的历史(中国国防的历史启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2、北洋水师的成立。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

  • 趣味中国历史绘本(幼儿趣味中国历史绘本)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目的有很多,语言启蒙,情商培养,性格喜欢培养洋洋兔童书新出版的《漫画上下五千年》,这是一套再版书,最早第一版是2012年首版,也是一套用漫画来讲历史的绘本。孩子目前正好对历史感兴趣的时候,立马下单一套。这套书把把历史上有名的事件或者人物,用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表现出来,约10000万幅漫画展示200多

  • 初中英语小故事 急啊!!! 要短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正好给别人写过,但是他们要的是论文所以当时无法用:Onadistantisland,inasmalltown,therelivedabeautifullittlegirl.Shewassolovelytolookatthatwhenshesmiledatthesun,thesunhidbehindc

  • 张岂之中国历史(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出自皇甫谧著《高士传》上卷《长沮桀溺》。原文长沮桀溺者,不知何许人也。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是孔丘。”曰:“是鲁孔丘欤?”曰:“是也。”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

  • 中国辣椒历史起源(中国辣椒历史起源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到现在几乎是没有辣椒的空白地带了。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

  • 中国历史基本常识(中国历史基本常识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宪法(母法),法律,法规,规章高温闷棚是指种菜前715天,将棚施肥翻地后,盖严塑料薄膜,关好温室门和放风口,闷棚715天,让棚温尽可能提高,晴天时棚内温度可达70多度的高温(一般在67月)。高温闷棚杀菌技术的8个优点:①能杀死大部分真菌、细菌、和部分病毒;②能闷死大部分地下害虫;③能热死部分杂草;④

  • 中国的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19年辛亥革命一建立中华民国,三大战役后1949年一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

  • 中国古代历史年代表(中国古代历史年代表图)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