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官修历史是什么?
官修正史就是由国家特定的史官以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政书体(典志体)和纪事本末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代表史书有纪二十四史。其他纪传体体裁的史书也可称为正史。
早期我国史书如《春秋》等都为编年体史书,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增补了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班固编写《汉书》沿用此体例
中国历代愚公?
愈公是西周时的人,因为出处是《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记载的多半是前朝的事。“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宋辛弃疾《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词:“青山不解乘云去,怕有愚公惊着汝。”明夏完淳《大哀赋》:“人容鼓吏之狂,世笑愚公之癖。”清陈维崧《洞仙歌善权洞》词:“天风忽下,劈破青红茧,夸父、愚公费裁剪。”
中国历代皇朝?
中国历代王朝顺序为: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湖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采、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中国历代货币?
1、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西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4、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9、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11、汉代的货币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12、三国两晋的货币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蜀:直百钱;
吴:大泉五百、。
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
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刘宋:四铢钱;
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
陈:大贷六珠;
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东魏:沿永安五铢;北齐:;北周:布泉、,;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
14、隋唐时期的货币
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
武德四年废五铢铸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
15、唐末五代的货币
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
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
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
16、两宋时期的货币
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
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
北宋铁钱区:四川
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
南宋铜钱区:东南、
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
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等地
交子:完全客兑现的信用凭证、货币,只能在四川使用。
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
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
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
17.元代的货币
中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
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
18、明清时期的货币
大明宝钞:钞面以来计,发钞没有准备金,允许人民持金银换大明宝钞,支付有限制,旧钞可换新钞;1481年纸币崩溃,1581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19、近代的货币
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
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中国历代简称?
1、中国朝代历史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舜
禹夏:约前2071-约前1600--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约前1600-约前1046--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东周:前770-前771--春秋: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建都咸阳
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建都长安。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吴:222-280/
晋:西晋:265-316开国皇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定都洛阳。
东晋:317-420司马睿于西晋亡后即位,定都健康。后为刘裕所篡,入南北朝。宋齐梁陈继立。东晋宋齐梁陈时北方五胡乱华,十六国纷纷登场,于北魏时北方统一然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禅代为北齐北周,直至隋统一全国。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5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定都长安。
唐:618-907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定都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宋太祖(赵匡胤)至赵光义统一全国,定都汴梁。
南宋:1127-1279南宋(赵构)理论上来说没有都城,临安是行在。
辽:907-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至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入中国。定都大都。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但元并未灭亡,而是退回蒙古草原,史称北元。
明:1368-1644开国皇帝朱元璋即明太祖统一全国,定都金陵,至成祖朱棣迁往北京。
清:1644-1911-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福临(即顺治)入北京,定都于此。1911年,溥仪逊位。清朝皇帝顺序表: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中国历代祭祀?
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中国历代边界沿革?
大多都是,北到长城,南到南海,东到东海。而元朝北到北冰洋,清朝北到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南岸。
中国历代英雄儿女?
1、黄继光
1952年,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高地进行反击战争。炮火持续不断,在黄继光部队攻下5号阵地之后,双方人员伤亡损失惨重。特别是黄继光部队,战士和炮弹捉襟见肘。不妙的是,在进行下一个阵地攻击时,敌人隐藏已久的火力点对着黄继光部队发起猛烈的射击。黄继光部队的进攻遭受到了阻碍,这是他挺身而出,亲自去执行爆破敌人阵地的任务。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后,又用自己的身躯去独挡敌人仅剩的火力点。在黄继光的英勇献身下,上甘岭战役取得了胜利。
2、邱少云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3、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的任务。遭敌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之后抱起炸药包,冲向碉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侧护堤又陡,无法安放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随着一声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他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还不满19岁。
4、左权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权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中国历代青年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因此,广大青年干部要坚定理想、志存高远、求真务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努力奋进中书写人生华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勇前行中放飞青春梦想。
中国历代皇帝排名?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高祖(刘邦)揭竿而起,开国皇帝
3、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4、汉文帝(刘恒)缇萦救父,文景之治
5、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6、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7、汉昭帝(刘弗陵)因病而亡
8、汉废帝(刘贺)汉朝最短命的皇帝
9、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10、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11、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12、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3、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4、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5、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6、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7、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8、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9、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20、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21、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22、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3、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4、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5、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6、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7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8、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9、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30、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31、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32、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3、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4、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5、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6、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7、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8、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9、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40、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41、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42、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3、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4、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5、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6、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7、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8、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9、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50、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51、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2、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3、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4、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5、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6、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8、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9、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60、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61、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2、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3、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4、宋太宗(赵匡义)继承太祖的方针
65、宋真宗(赵恒)签定“澶渊之盟”,维持双发平局面
66、宋仁宗(赵祯)“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67、宋英宗(赵曙)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68、宋神宗(赵顼)王安石变法与《资治通鉴》
69、宋哲宗(赵煦)西夏向宋朝求和
70、宋徽宗(赵佶)擅长婉约词,创立“瘦金体”
71、宋钦宗(赵桓)“声技音乐,一无所好”
72、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73、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74、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75、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76、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77、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一位皇帝
78、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9、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80、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81、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82、明太祖(朱元璋)布
83、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84、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85、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86、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87、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8、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9、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90、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91、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92、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93、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95、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96、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97、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98、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9、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100、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101、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02、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103、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104、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105、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106、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107、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108、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9、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