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①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易经》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老子》提出“反者通之动”这一命题,概括了矛盾的存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后世的哲学家常用分合、两一、参两、相反相成等概念表达事物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思想。在欧洲,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的思想中已包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赫拉克立特提出“相反者相成:对立的统一”,亚里士多德则讨论了一系列范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近代,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也创立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形态。其后,列宁第一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具体工作中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现在: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二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所以的辩证统一的.包括了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排斥体现的是斗争的一面,相互依存体现的是统一的一面.世界任何的两个事物,它们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则是相对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两个事物才能构成统一.所以说,辩证统一是指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的统一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对立一面,即要坚持全面的发展的运动的观点.例如在经济与环境保护中,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了障碍,环境保护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所以两者是对立的关系.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实现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要遵循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不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朝着良性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也相互斗争,相互制约。所以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说任何事物都有对立与统一,那追求与放弃具体的统一与矛盾体现在哪里?
更多文章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A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符合题意,题中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说明这种哲学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哲学上没有主观主义观点,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朴素唯物主义,而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朴
中国古代有哲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中国哲学以本民族特有的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如此曲折地反映中国历史上的
古代元宵节有哪些活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由于元宵节一般以点灯为特色,故又称“观灯节”,是过年期间我国民间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早在战国时期,楚国人祭祀天神太一已有燃灯习俗。到汉武帝时更为盛行。正月十五日燃灯,从黄昏直到第二日天明。但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相传是汉文帝
孔子在哲学上的贡献,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的名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用德治民的治国理念,应该是是他在哲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感谢今日头条邀请,感谢悟空问答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让我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一问百答,各抒己见,不喜勿喷。我们先看一下题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孔子,哲学。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孔子,中国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认为阐述了哪些哲学观念?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它反映了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适用于一切事物。人类必须遵循基本规律,是的、我们甚至必须更为严格的遵循的,因为共同的规律,具有普遍性。正如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中指出的:“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在发
阴阳平衡论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平衡这是自然界赖以生存的必然规律,是真真切切的辨证法和自然科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中就产生了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存中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的事物属性,既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阴阳互根,相对立而生存,相互协调,相互依赖。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阳长阴消,阴盛阳衰。例如
“中庸”与“平衡”有何区别?为何中国人好中庸,西方人爱平衡?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中庸里讲平衡,但平衡里没有中庸中庸强调的是动态的平衡,也就是总体的平衡;而平衡二字我们一般都指的是静态的。也就是说中庸是活的,而平衡是死的。中华文化里从来不讲什么绝对,比如这件事绝对可以做好,这个东西绝对最美等等;而西方文化里却喜欢说:这件事绝对可以做好,或者说自由民主绝对是治理社会的最佳方式等等。
天人合一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自己理解,有错望指正。天人合一,就是大自然与人合一。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五脏六俯,四肢五官,十二经络,骨肉血脉,督脉任脉,人体穴位都与大自然有对应的密切联系。比喻说一年四季,高山平原,阳光空气,白天黑夜与人体都有密切联系。大自然的变化和运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人体。因此,人类不但要利用大自然为生活生
你认为的最有哲理的诗词是哪一首?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个人认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属最有哲理的诗句之一。你认为最有哲理的诗词是哪一首?诗词的历史已经很长。在诗词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的蕴含哲理的诗词。特别是进入宋代之后,富于哲理的诗就多一些。所以,哪一首最有哲理,我一时还难以比较。我最
依据"对立统一”哲学思想和“万有引力"定律,宇宙是无穷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宇宙空空阔无穷,有引力不会生。只是学者未看透,扯出劲道拉妖精。宇宙;是一个物质世界!肯定是物质在对应的条件环境下,无穷的演变而转化,绝不会在对立的条件下,又去达到统一。一一一一东方道人一一一一人类处于采集、渔猎时代的历史,有两三百万年之久,进入农业时代的历史,至今不过一万年左右。这是为甚么?因为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