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①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经孔子的创造和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儒学勃兴;②西汉武帝:,董仲舒对儒学思想改造,发展成为新儒学,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③两宋出现程朱理学,明代王阳明又将理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④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开始出现。出现“离经叛道”的李贽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1、含义:“百家”指思想流派数量多“争鸣”指对社会上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2、原因: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弱,诸侯崛起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思想文化领域: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3、主要代表:儒家:德治(礼治)法家:法治,君主专制道家:无为而治墨家:兼爱、非攻4、意义: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够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