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请说明一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对于义和利不同观点?你认为义与利应该怎么看待

请说明一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对于义和利不同观点?你认为义与利应该怎么看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8 更新时间:2024/1/25 12:40:27

摘要

1.先秦儒家的义利观

先秦儒家的思想主要以孔孟荀为主,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义和利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标准,认为义为君子的内在价值与固有本质,君子是取义,重义轻利;小人则趋利,见利忘义。孔子的观点为儒家学派确立了“重义轻利”的基调。继孔子之后,孟子进一步阐发了儒家的“重义轻利”观。孟子说:“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他在回答梁惠王时也曾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在义利关系发生冲突时,孟子的思想是“取义”为先,甚至当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孟子思想任然坚持义为先,甚至为义而放弃生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的重义轻利,甚至重义轻生。荀子作为儒家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受孔孟的影响,也坚持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保利弃义谓之至贼”(《荀子-修身》),“义与利者,人所两者有也,”(《荀子-大略》)但在义与利之间,他并非完全排除利,而是坚持义为先,利为后,提倡先义而后取利的价值导向。总之,在儒家看来,义是人立身的根

咨询记录回答于

请说明一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对于义和利不同观点?你认为义与利应该怎么看待

1.先秦儒家的义利观

先秦儒家的思想主要以孔孟荀为主,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义和利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标准,认为义为君子的内在价值与固有本质,君子是取义,重义轻利;小人则趋利,见利忘义。孔子的观点为儒家学派确立了“重义轻利”的基调。继孔子之后,孟子进一步阐发了儒家的“重义轻利”观。孟子说:“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他在回答梁惠王时也曾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在义利关系发生冲突时,孟子的思想是“取义”为先,甚至当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孟子思想任然坚持义为先,甚至为义而放弃生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的重义轻利,甚至重义轻生。荀子作为儒家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受孔孟的影响,也坚持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保利弃义谓之至贼”(《荀子-修身》),“义与利者,人所两者有也,”(《荀子-大略》)但在义与利之间,他并非完全排除利,而是坚持义为先,利为后,提倡先义而后取利的价值导向。总之,在儒家看来,义是人立身的根

道家主要以老子为代表,老子主张取消义利,从道德上超越了义利讨论,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了解老子对“德”的划分,他把“无为”之德称为“上德”,把“有名”之德称为“下德”,那么传统意义上的义利之辨就不能适用于老子的义利观。老子认为“下德”会使人失“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子-第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第三十章》),所以只有由“下德”转变为“上德”才能实现其“道”的回归,在他看来仁义是世界变坏的一个象征,进而

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耕注》)的原则,所谓“兼爱”,就是上至国君,下至百姓,都不能只知自爱,而要相爱。墨子强调人们要爱人如己,人们应当”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能这样爱人如己,就会“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

相利”原则是”兼相爱”原则的具体反映和实施,‘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之”(《墨子-兼爱中》),从而进一步强调利不但不非义,而且义利并行,即“义”与“利”没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别。墨家的义利观上升为治国方略则认“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非乐》),这里的’利”是“公利”也即“义”,所以墨家的义利观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上的,把个人私利与整体利益相结合,把“利天下”的公利与义等同起来,把道德评价的标准与行为是否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结合起来,它强调忘我无私,利人利国,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实现大同的社会道德理想。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希腊的文化对现在西方文化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一、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哲学一般认为源于公元前第六世纪的泰利斯,他主张水为万物的本质,因此有“哲学之父”美誉[1]。作为自然哲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一批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精神和宗教转向了对自然的诠释。他的哲学思想对以后的西

  • 阴阳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学说之一,阴阳、五行与气等学说相互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医领域为奠基基石。根据阴阳学说中阴与阳的基本属性,临床上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一般都可

  • 求一篇关于古代思想中的哲理的现实意义的论文,急!!!分数不够可以追加!!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以文化社会学视阈观照,孔德并非许多批评者所看待的那样,仅仅是提出了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思辨哲学家,而是连接了哲学与社会学的大思想家,只不过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应该归属于文化社会学而不是被狭隘理解的实证社会学。因此,孔德的始于实证哲学而终于人道教有其统一在文化社会学取向中的内在逻辑。[关键词]孔德;文化社会学

  •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5、无为而无不为;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治人事天莫若啬;8、治大国若烹小鲜;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虽然在实质上是正确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三个主要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它还是带有感性的,直观性质,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还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它在后来

  • 古代建筑风水学对现代建筑中的影响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古代建筑与风水中国古代人们在选择建住宅的时候会考虑很多方面,靠近水源,便于生活而且有利于农业灌溉;选择河流的上游处或者河流交汇处,一是交通方便二是防止洪水灾害。在古代建筑与风水的选址上我们就能看出远古时代的人们对选址是很有考究的。2。建筑与风水的关系在古代建筑与风水上村落的建成是十分不易的,基本

  •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

  • 论述儒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这问题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儒”并不成“学”(更别说“哲学”啦!),从思想上分析,其自己言论之间充满了矛盾,所以“批判性地接受”才是我们正确的做法。而“儒家”本就是个教育群体,而且教出来的都是封建士族。所以“儒”值得我们学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没有“儒学”,只有“儒家”;没有“儒学”,只有“学儒”。但

  • 什么叫哲学,学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

  • 老子哲学思想的地位及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思想就是自然、无为!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说孔子是在愚人,说得一点都不错!他的思想是看透了生命、人生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