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故事包含哲学道理的书。

有故事包含哲学道理的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8 更新时间:2024/2/25 13:51:33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塞翁失马”: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矛盾的转化.示:打破常规思维模式,换角度思考问题“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发展观看问题,不能形而上学.启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因循守旧.“邯郸学步”:一切从实际出发.启示:不能照抄照搬.“拔苗助长”:尊重客观规律.启示: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不能想当然.

中国古代的哲学书籍主要有哪些?

1、《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2、《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1、《周易》

古老中国人早在《周易》就开始了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究。《周易》的哲理,不像古希腊哲学,把世界的意义理解为自然的本原,而把意义归结到人生进路的辩证关系上面。《周易》不把哲学重心放在追问世界本原物,而在人世间的命运,在于追问人生的吉凶祸福上面。

2、《论语》

孔子的《论语》被西方人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的精华只有一个“仁”字。仁的具体内容是“忠恕”,仁的具体表现是“克己复礼”,行“中庸”之道。仁的最高境界即为“成人”。而达到成人的惟一途径就是学而不止,自强不息,死而后已。可以说,孔子思想从头到尾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无论是从个体人生还是从人类社会的角度上讲,《论语》都有其巨大的贡献。

3、《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4、《庄子

《庄子》一书在战国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归于道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庄子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

  • 庄子的 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的哲学仍然是话语道理。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话语道理大师。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

  • 庄子的主要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一、哲学思想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 急求:故事中的哲学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田忌赛马,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整合以后的功能大于了部分的累加,围魏救赵指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体现了矛盾的普遍存在性,事事有矛盾,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刻舟求剑则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就是一种发展的观点,郑人买履说的则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

  • 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发展历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摘要第一编先秦时期哲学绪论1、中华文明原始思想的萌生同世界上其它文明不同的是,我们祖先的生产劳动有着自己的特点。从地理环境看,古代中国在北方、西方、东南方都有天然的屏障,同外界的联系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处于一个半封闭的状态。中国哲学的初始时期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受到当时

  • 古代存在矛盾的谚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2、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3、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5、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6、俗话

  • 儒家思想、老子思想的影响,庄子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

  • 人地矛盾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地:土地资源人地矛盾主要指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如果人口增多,粮食需求量也要增大。这时就要向大自然要地,向山要地,以便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开垦荒地,森林被砍伐,植被被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于是就要继续开垦以求获得更多粮食,至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说,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 矛盾是什么意思,"矛盾"的汉语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矛盾】(1)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古代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没法回答了(见于《韩非子?难一》)。后来‘矛盾’连举,比喻言语行为自相低触:~百出

  • 庄子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庄子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