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中国古代圣贤的思想到现在还有指导意义?

为什么中国古代圣贤的思想到现在还有指导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35 更新时间:2024/2/2 20:14:30

问题的这个表述我并不赞同,稍改一下,改成“为什么中国古代圣的【某些】思想到现在还有指导意义?”就可以正经回答了。

对的,某些思想,不是全部。这甚至都不是个历史学或思想发展史方面的问题,大致可属于哲学问题。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变化”才是态,古代的东西到现代“不适用了”才是正常的。

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仍然还有一部分适用,说明这部分是真的很有价值、有超越时空限制的价值。这也之所以人家可称为“圣贤”,而他们同时代的古人,大部分早湮灭了骨灰渣渣都没剩下。

为什么某些古早的思想至今还适用,甚至还能在某些方面对现代人的行为有指导意义,因为这些思想,体现的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某些很根本的社会属性、群体沟通方式。

举例来说,《论语》里有一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其实就是在论述人与人的交流当中,“观点”与“态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君子”即孔子所期望树立的人格,可以不同意交流对方的观点(不同),但态度是积极的、友善的(和),多方观点的平和交流,最后结果是相互发、共同进步。而“小人”即孔子反对的处世方法,有着今时所谓的“讨好型人格”,自己没知识没主见,很容易附合对方的观点(同),但是交流态度并不健康,表面附和对方时心里往往在算计“这段关系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甚至“这人如此坚持自己观点无非是在炫耀打压我)(不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汉语体现的哲学生活的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世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子形势》对当今怀疑的,就考察古代;对未来不知道,就回顾从前。各种事情的发生,途径不一而同归一理,古今是相同的。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 古代诗词中水的深刻哲理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水,在古代诗词中根据意境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意义,一般说来有一下这些:1、上善若水,源自《老子》,说它最接近道,善利万物而不争。2、水,是灵动和智慧的象征。智者乐水。3、流水,常被当作无情的象征。落花有意流水无情。4、水,是天下至强和至弱的象征。强大是能摧毁一切,柔弱是又润物细无声。5、流水,有时候用

  • 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是用道家思想治国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西汉初年,文景之治时期,用道家黄老学说治国2北宋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3唐,自称道祖李耳后代,治国措施中除了儒法外也包含有道家思想历代新兴王朝为积蓄国力,多用道家无为思想,如汉初、明初主要有两种,一是“刑起于兵”、一为“法源于礼”。《汉书.刑法字》认为“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

  • 中国古代和平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思想中的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相克;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

  • 天人相应的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相应tiānrén-xiāngyìng,按照现代的解释就是:自然界(大宇宙、宏观整体)和人(小宇宙、微观个体)是互相感应、互为反应、互为映照的。中国传统医学渊源天人相应:[correspondencebetweenmananduniverse]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枢邪客》

  • 看了很多哲学书觉得都很对,但没有自己的思想怎么办?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看了很多哲学书觉得很对、这已经是你的思想了!没有思想哪来“觉得”?至于“哲学”套不上自已的想法也不奇怪,因为哲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如果要搬出和地缘格局有关的解释的话,就只能说是中国的地理格局造成了中国的哲学和思想往往是只能停留在玄学层面的讨论,而很难落实到可以被证伪、可以反复操作的思想实验上

  • 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是如何发展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

  • 天人合一是什么境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中医专著《黄帝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黄帝内经》强调

  • 现代人都觉得易经文学习研究难度大,古人能发现并形成理论,是否古代有超乎想象文明?你怎么认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科学无法解释的思维模式。如果说人的左脑是科学,那么人的右脑就是易经。易经是一种高维度的思维,总体来说就一种类比的思维。这种思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暂时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这种思维在中国古时候的诗人身上可以明白,诗人喜欢将自己的一些理念通过物来表达出来,意思非常的隐晦和模凌两可,真

  •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谓“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关于天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