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哲学书觉得很对、这已经是你的思想了!没有思想哪来“觉得”?至于“哲学”套不上自已的想法也不奇怪,因为哲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中国古代为什么诞生了很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却难以诞生科学家和发明家?
如果要搬出和地缘格局有关的解释的话,就只能说是中国的地理格局造成了中国的哲学和思想往往是只能停留在玄学层面的讨论,而很难落实到可以被证伪、可以反复操作的思想实验上。按照黄仁宇的中国历史观,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从一直以来就没有进入到过“数目字管理”的阶段,长期以来都是模模糊糊过日子的。朝堂上也好,民间也好,人们都拒绝把思想变成科学和数字。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中国人觉得很苦恼,几乎所有的西方以外的文明都没有进化出以科学和发明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印度、阿拉伯、美洲文明、非洲土著,所有人都是靠着对祖先、先知、神明的绝对信任在过日子。尽管欧洲也经历过这样一段苦涩的黑暗时代中世纪,但是毕竟欧洲人通过文艺复兴缓过劲来了。这一切的思想源头,其实是希腊城邦的生存环境。希腊是一个多山、多岛的国家,在各个城邦外的郊区里,人们很难为城市生产足够的粮食。想吃饱饭,人们只能开着船出去做生意。做生意的人就是有万般的缺点,终究还是这么几个习惯:对金钱锱铢必较、对自己实事求是、对货物精益求精。而这些素质,你难道不觉得正好和现在我们要提倡的科学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科学家对数字也是锱铢必较的,需要精确到常人无法理解的程度。那种仗义疏财、不求甚解的对金钱和数字的态度,在科学世界里是特别致命的缺陷,是一定要避免的。对自己算账的时候,则要实事求是。由于常年积累的商业传统,欧洲人在收税和金融制度上也有了一定的经验。银行家在各位国王的面前,是能够自己挺胸抬头的有独立人格的存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发明新创造就不容易被政权清洗,容易保留。
这就让希腊人以及后来的欧洲人有了数目字管理国家的可能性,以及对商人和科学家群体的尊重。这样的文化土壤上,跑出来一群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有什么稀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