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差异,现代人该如何抉择?

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差异,现代人该如何抉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48 更新时间:2024/1/19 14:18:29

现代有现代的认识与思考,不妨读一读我的看法。

世界处去

世界向何处去?很多人并不关心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不重要吗?正因为太过于重要反而让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了。

在人类的过去岁月里由于生产力的问题,由于生产关系的问题,因为人类各方面发展的问题而导致人们的认知水平不够高。先是勉强地生存,后来是相互争夺……直到今天也没有真的摆脱野蛮,往往还崇尚力量的强大不知己之浅陋而欺他人之弱小。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自大起来的呢?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历程与科学的发展是基本吻合的。也许有人觉得这正是人类的觉醒,而不是自大。这个观点是立不住的,因为科学的发展偏重于技术的发展,很多时候科技一词就代表了科学,大家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这是很不全面的,人的存在非重要的内容就是一个感觉问题,这是很主观的,这个问题不是科技可以解决的。而且科技的发展也是双面的,有利的一面是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很多,不利的一面就是增强了人类的攻击力。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宗教的存在意义,没有人说宗教是一种科学吧。宗教所传递的都是引导人们如何对待生命与社会的一种规则,佛教重在引导往更高层次修炼,其他的宗教都是基于灵魂管理的规范性指引。也就是说,人类的发展首先是管理问题,生存只是基础,只是一个前提条件,算不上是一个问题。

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一般的宗教也是解决不了世界性问题的,也只是在各自的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基于管理的宗教解决不了自身范围之外的问题,这是客观的事实,人类却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所以一般都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异己者都是要排除的太狭隘了!

我们要兼顾所有人的利益,我们要平和地解决人类的各种问题。从全世界整体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既要超越民族的利益,也要超越国家的利益;既要超越世俗的利益,也要超越宗教的利益。一路超越下来的结果就是我们要形成一个大家都能得益的正确方向。

目前,在世俗的层面我们经过漫长的岁月检验已经证明独裁的管理方式是不能被接受的,当前的现实也证明了现行的所谓民主的方式也只是一厢情愿,公投难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问题的关键就是方向,我们向着共同的方向,困难就会在向着共同方向的过程中逐渐消解。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只要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的原则是一致的,那么,一切都会如意起来。比如有一条路通向远方,有的步行,有的驾车,也有的集体乘车……这过程里或许也有争端也有矛盾,但都不是直接冲突的,同向而行总比方向不同所引能起的矛盾更轻吧?

我们共同的方向是什么呢?平和处世,善待众生。

我们向着这个方向去,就会减少矛盾,就会逐渐建立属于人类的真正明。与此不合,与此冲突的,都是要被淘汰的。

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十点三十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一个整体;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伴随一生的就是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

人的一生不过是白驹过隙,但是对每一个具体点个体来说,又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不同对阶段,需要不同的精神食粮来相伴。

初入社会,无论进入公司作白领,还是当快递小哥,都时积极向上,发自内心的动力驱使他努力攀登社会的阶梯;攀登的途中,适当的心灵鸡汤还是必须滴。

人到中年,眼看上升通道慢慢对自己关闭,昨日一切的努力化作了泡影是就此消沉、颓废、混日子;还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古代大诗人是怎么炼成的?无非都是官场失意或者失宠银行,改换门庭拜在老庄门下,或者干脆皈依佛门,或者“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远离政治生活中心。

现代人也是一样;只有少数人才能“心还在,梦就在,不过是从头再来”;多数人的一生都是“虎头蛇尾”最后归于默默无闻。

回归自然,顺应天时,修身养性;孔子那儿没有的东西,现代人可以从老子、释迦牟尼那里去搜寻;只有一路上的“舍”,目的地才会又“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风来浪也白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最后的结果,只要努力就行;再怎么着,不是还有来生吗?人生不就是一个轮回?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国古代的儒学和现代儒学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是没有儒学的,儒家主张复古,这是他的特点。而复古主要是复辟周礼,以及周朝的政治制度,教育和生活方式等等。那时候周朝官方的教育原则都是从六艺、六经出发的。然而春秋时代数百年,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大家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对自己的学说都做了极大的发展,周朝的六艺、六经已不在适合时代的发展,儒家还想克己复礼

  • 当代哲学的发展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今日当代哲学的发展,打通了人类通向更高级文明的瓶颈一一一一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主张在中国集中力量办成了大事。西方哲学的明珠一一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当代哲学发展的最成功范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更加高级成熟的哲学理论体系。占地球人类人口1/5的大中国,

  • 从现代政治哲学角度来讲,诸子百家哪一个实用性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从现代的政治哲学的角度讲,法家、名家的实用性,相较儒家、墨家、道家更大。其中每一家都具备且又不具备发挥空间,后一个问题跟你具体想做什么事情有关。通俗的讲,理由如下:法家属于法学,名家属于逻辑学,现在加强建立法治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且有极大的实用性人才缺口。至于逻辑学,它几乎是一切学问的核心。至于儒家

  • 现代汉语“道路”连用,那么古代“道”和“路”有区别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道路一词并是现代才有的,在周代时就已经出现。春秋及以前,道路跟水渠是合二为一的,到战国时代生产力提高,各国之间经济交流增多,战争频繁,于是有了专门的道路。路渠分开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路随渠走不再是路存在的唯一方式。《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这是有史记

  • 中西方的哲学有没有关于地球未来的描述?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请看佛说法灭经。六祖慧能大师曰劫火烧海底刚风吹山碎。欲界天为火而焚,色界天为水而淹,无色界天为风而吹散!阿弥陀佛[泪奔][流泪]除了有网友关于老子《道德经》隐隐约约的对道的自然描述以外,从某些神话故事书籍里到是掏出来了值得许多疑惑的神奇神话人物与现代现实中的实体物比较相稳合,比如:“千里眼”,”顺风

  • 古代的战术思想对现代战争有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术思想的精髓,只要有战争就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比如;矛和盾的互相作用,发展到了今天的尽管可怕,但细细的想,还是矛和盾的关系,或者把矛和盾融合到一体了。所以说,古代战术思想和今天的战术思想,本质、程序是一样的,只不过对抗和攻击的空间大的不得了了。德意志民族的哲学才能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哲学贡献自不必

  • 现代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哲学的理论内容:(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中国人注重的是管人,怎样把人管理好,而西方注重的是

  • 现代政治哲学与古典政治哲学有何不同,两者如何发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一)、引言在列奥.施特劳斯的视野中,西方现代性的危机缘于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现代方案”起源于十六十七世纪的政治哲学规划。但是,西方现代性发展到今天,除了它那些基本理想的失落,政治哲学本身也已经沦为意识形态为某一个特定政治意识形态的辩护词。根据这个基本论断,施特劳斯的理想就是

  • 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本质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你问的这个问题比较抽象要搞清楚必须从定义入手现在一般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而古代:

  •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有很多,显得大气,大门、大窗、大进深、大空间、大屋檐;富有生气,翘起的飞檐、雕梁画栋等无不彰显了勃勃生气;富丽堂皇,无论是内部彩绘、珍木奇雕装饰或房顶琉璃瓦都凸显了中国建筑这一富贵特色;注重打造山水园林环境与房屋巧融一体,好似仙在屋中居、人在画中行的人间仙境。古人刻意天人合一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