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现代的认识与思考,不妨读一读我的看法。
世界向何处去?很多人并不关心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不重要吗?正因为太过于重要反而让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了。
在人类的过去岁月里由于生产力的问题,由于生产关系的问题,因为人类各方面发展的问题而导致人们的认知水平不够高。先是勉强地生存,后来是相互争夺……直到今天也没有真的摆脱野蛮,往往还崇尚力量的强大不知己之浅陋而欺他人之弱小。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自大起来的呢?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历程与科学的发展是基本吻合的。也许有人觉得这正是人类的觉醒,而不是自大。这个观点是立不住的,因为科学的发展偏重于技术的发展,很多时候科技一词就代表了科学,大家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这是很不全面的,人的存在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一个感觉问题,这是很主观的,这个问题不是科技可以解决的。而且科技的发展也是双面的,有利的一面是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很多,不利的一面就是增强了人类的攻击力。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宗教的存在意义,没有人说宗教是一种科学吧。宗教所传递的都是引导人们如何对待生命与社会的一种规则,佛教重在引导往更高层次修炼,其他的宗教都是基于灵魂管理的规范性指引。也就是说,人类的发展首先是管理问题,生存只是基础,只是一个前提条件,算不上是一个问题。
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一般的宗教也是解决不了世界性问题的,也只是在各自的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基于管理的宗教解决不了自身范围之外的问题,这是客观的事实,人类却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所以一般都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异己者都是要排除的太狭隘了!
我们要兼顾所有人的利益,我们要平和地解决人类的各种问题。从全世界整体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既要超越民族的利益,也要超越国家的利益;既要超越世俗的利益,也要超越宗教的利益。一路超越下来的结果就是我们要形成一个大家都能得益的正确方向。
目前,在世俗的层面我们经过漫长的岁月检验已经证明独裁的管理方式是不能被接受的,当前的现实也证明了现行的所谓民主的方式也只是一厢情愿,公投难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问题的关键就是方向,我们向着共同的方向,困难就会在向着共同方向的过程中逐渐消解。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只要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的原则是一致的,那么,一切都会如意起来。比如有一条路通向远方,有的步行,有的驾车,也有的集体乘车……这过程里或许也有争端也有矛盾,但都不是直接冲突的,同向而行总比方向不同所引能起的矛盾更轻吧?
我们共同的方向是什么呢?平和处世,善待众生。
我们向着这个方向去,就会减少矛盾,就会逐渐建立属于人类的真正文明。与此不合,与此冲突的,都是要被淘汰的。
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十点三十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一个整体;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伴随一生的就是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
人的一生不过是白驹过隙,但是对每一个具体点个体来说,又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不同对阶段,需要不同的精神食粮来相伴。
初入社会,无论进入公司作白领,还是当快递小哥,都时积极向上,发自内心的动力驱使他努力攀登社会的阶梯;攀登的途中,适当的心灵鸡汤还是必须滴。
人到中年,眼看上升通道慢慢对自己关闭,昨日一切的努力化作了泡影是就此消沉、颓废、混日子;还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古代大诗人是怎么炼成的?无非都是官场失意或者失宠银行,改换门庭拜在老庄门下,或者干脆皈依佛门,或者“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远离政治生活中心。
现代人也是一样;只有少数人才能“心还在,梦就在,不过是从头再来”;多数人的一生都是“虎头蛇尾”最后归于默默无闻。
回归自然,顺应天时,修身养性;孔子那儿没有的东西,现代人可以从老子、释迦牟尼那里去搜寻;只有一路上的“舍”,目的地才会又“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风来浪也白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最后的结果,只要努力就行;再怎么着,不是还有来生吗?人生不就是一个轮回?